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江蘇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4-03-19 09:1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4年03月17日 第 02 版 版麵截圖

  《人民日報》2024年03月17日 第 02 版 版麵截圖

  原題:

  江蘇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省級以上高新區為(wei) 重要載體(ti)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江蘇省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全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

  “江蘇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科研條件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江蘇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江蘇將突出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這個(ge) 重點,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使江蘇成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陣地。

  聚焦先進製造業(ye) 集群重點攻關(guan) 方向,打造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

  在江蘇江陰市,即將通車的黃山路斜拉橋自亮相以來就成為(wei) 城市地標和熱門打卡地。這項重點工程率先在跨百米大橋中應用了兩(liang) 根超長碳纖維複合材料斜拉索,這源自江蘇兩(liang) 家新材料龍頭企業(ye) ——中複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和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的接力創新。

  中複神鷹連雲(yun) 港分公司的碳纖維自動化生產(chan) 線上,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絲(si) 經過氧化、低溫碳化等工藝,成為(wei) 一軸軸閃著光亮的黑色碳纖維。這些碳纖維單根直徑隻有7微米左右,強度卻比鋼鐵還高——一束1米長的碳纖維,重量隻有0.5克,可承受500公斤的拉力。

  碳纖維性能優(you) 異,廣泛應用於(yu) 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綠色能源等領域。“生產(chan) 流程包括100多道工序、300多項關(guan) 鍵技術、3000多個(ge) 工藝參數。”中複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韋介紹。

  在位於(yu) 江陰市的法爾勝泓昇集團,這些碳纖維材料經過二次創新,成為(wei) 碳纖維複合材料拉索,“拉”起主跨百米長的斜拉橋。

  “碳纖維自重輕、強度高,但用於(yu) 製造拉索,還需要與(yu) 環氧樹脂進行複合。”江蘇法爾勝纖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元林告訴記者,經過攻關(guan) ,公司成功研發出一款碳纖維複合材料筋,並以此為(wei) 基礎生產(chan) 碳纖維複合材料拉索。

  2023年,江蘇省新材料規模以上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1.6萬(wan) 億(yi) 元。目前,江蘇省聚焦新材料等16個(ge) 先進製造業(ye) 集群重點攻關(guan) 方向,強鏈延鏈補鏈,構建完善以國家實驗室為(wei) 引領的創新鏈,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

  把數字經濟作為(wei) 轉型發展關(guan) 鍵增量,打造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江蘇無錫經開區海岸城購物中心的站點上,輕點小程序,市民楊悅搭上一輛銀色外觀的小巴,去往貢湖灣濕地公園。小巴上沒有駕駛位、方向盤,也看不到油門和刹車踏板。

  這是無錫市228輛持證自動駕駛車輛之一。“穿行在產(chan) 業(ye) 園區、居民社區、重點景區間的56輛載人小巴,年載客量10萬(wan) 人次,還有網約無人駕駛小巴及清掃、快遞、重卡等載貨車。”無錫市車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賢平介紹。

  “車上布置了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chuan) 感器,可精準感知四周環境,規避道路風險。”無人駕駛小巴開發商、無錫文遠知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務負責人朱禕瑋說。

  在江蘇天安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無錫(錫山)車聯網運營管理中心展廳,車聯網雲(yun) 控平台展示出道路上實時運行的車輛。公司執行副總裁洪濤介紹,鋪設在核心區路口的智能網聯傳(chuan) 感器、車路協同通信設施和雲(yun) 控平台構築成的車聯網,已成為(wei) 城市“新型數字公用基礎設施”的數字底座。這些數據通過數字孿生係統將全域交通情況映射到一張圖上,不僅(jin) 可以把紅綠燈、路側(ce) 盲區信息直接發送給智能網聯汽車,還可以建立城市交通優(you) 化和調度模型。

  無錫車聯網小鎮負責人甄鴻波介紹:“目前,小鎮已孵化引進自動駕駛、雲(yun) 計算等車聯網重點企業(ye) 79家,帶動無錫近千家上下遊企業(ye) 。”2023年,江蘇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企業(ye) 達到962家,產(chan) 業(ye) 營收規模1709.63億(yi) 元,同比增長17.23%。

  “我們(men) 正在聚焦新興(xing) 動能關(guan) 鍵增量,構建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梯度聯動發展機製。開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省級試點,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介紹,江蘇把數字經濟作為(wei) 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增量,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全麵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

  走進位於(yu) 張家港經開區的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項目建設現場,水電解設備生產(chan) 線正在安裝。在這片廠房屋頂上,即將鋪設的太陽能光伏板每年可發電700萬(wan) 千瓦時。“太陽能光伏發電後,輸送到電解水裝置中,將水分解為(wei) 氫氣和氧氣,這就是綠電製綠氫。”國富氫能研究院院長王朝告訴記者,新投產(chan) 的電解製氫係統單套每小時可製綠氫1000標準立方米。

  氫能產(chan) 業(ye) 的前瞻布局,不僅(jin) 助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也帶動化工、冶金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節能減排、轉型升級。

  站在連雲(yun) 港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盛虹煉化一體(ti) 化項目東(dong) 側(ce) ,遠遠望去,塔罐林立、管道縱橫,這裏便是盛虹石化的丙烷脫氫裝置。

  盛虹石化產(chan) 業(ye) 集團綜合計劃部總經理梁彬華告訴記者,該裝置生產(chan) 化工產(chan) 品的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副產(chan) 品——氫氣。企業(ye) 通過新增氫氣外供管線、配套設備,“收集”、提純工業(ye) 副產(chan) 氫。

  “在盛虹石化,每小時可產(chan) 生79萬(wan) 立方米工業(ye) 副產(chan) 氫,每年可提純形成約53萬(wan) 噸產(chan) 品氫。大部分循環利用於(yu) 相關(guan) 生產(chan) 環節,每年可節約成本約15億(yi) 元,減少碳排放1億(yi) 噸。”梁彬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江蘇積極實施製造業(ye) 綠色轉型行動,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鼓勵企業(ye) 圍繞綠色工廠、綠色產(chan) 品、綠色供應鏈等推進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加大氫能、新型儲(chu) 能等技術開發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構建綠色技術創新應用場景。

  “以光伏、風電、氫能及新型儲(chu) 能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逐漸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3年,江蘇省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1051家規上企業(ye) ,開票銷售收入12258億(yi) 元,同比增長8.7%。”江蘇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節能處副處長鄭青賀介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