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邳州:讓農戶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通過機械化耕種管收,村民們(men) 每畝(mu) 地比以往節本增效200元左右,產(chan) 量也一年比一年高。”3月15日,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街南村的一塊麥田中,邳州市華瑞糧食種植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賈強正在進行植保飛防作業(ye) 。
近年來,邳州市持續實施數字賦能現代農(nong) 業(ye) 行動、加快推進“機械換人”工程,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持續優(you) 化,數字農(nong) 業(ye) 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截至目前,該市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8%,完成省級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全程全麵機械化整體(ti) 推進示範縣創建任務。
在宿羊山鎮白口村的蒜地裏,大蒜農(nong) 業(ye) 小氣候觀測站全天候運作著,除了溫度、降水、風向風速等基本氣象信息外,濕度、地溫、光照等一係列指標也會(hui) 通過電子大屏進行實時更新。技術人員會(hui) 根據各項數據對大蒜生長的微環境進行分析診斷,並及時製定出灌溉水量、施肥等方麵的定量化方案,通過田間管理的及時跟進指導,從(cong) 而幫助蒜農(nong) 實現降損增效。
“現在我們(men) 通過觀測站的技術,可以做出提前預警,達到減損抗損的目的。”宿羊山鎮白口村村主任劉漢偉(wei) 表示,截至目前,宿羊山鎮共建立大蒜農(nong) 業(ye) 小氣候觀測站8座,基於(yu) 固定觀測技術的有效運用,在科學種植模式的指導下,去年全鎮7.8萬(wan) 畝(mu) 大蒜幹蒜總產(chan) 量達12萬(wan) 噸,同比增長20%左右。
走進江蘇大莊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chan) 基地,工人們(men) 正在趕製一批400萬(wan) 株的西蘭(lan) 花訂單。通過自動播種機,原本10個(ge) 人20天左右的工作量被縮短至三四天。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種苗11年,範思妍的育苗棚在諸多新技術、新設備的加持下,全麵育苗量從(cong) 原來的每年3000多萬(wan) 株增長至5000多萬(wan) 株,出苗率也由最初的80%躍升至如今的95%。她說:“不管我在哪裏,隻要我在手機上登錄遠程控溫係統,就可以實時查看棚裏的情況。如果發現哪個(ge) 棚需要調整,隻需要在手機上操作,非常方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