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浙江台州:新農人興農記

發布時間:2024-03-19 09:19:00來源: 台州日報

  3月15日,春雨淅瀝,走進台州三門縣稞地家庭農(nong) 場,白色的大棚一座連著一座,掀簾進入小番茄種植棚,隻見紅黃綠相間的小番茄點綴藤蔓中,煞是清新可愛。

  這個(ge) 占地300餘(yu) 畝(mu) 、全年果蔬飄香的家庭農(nong) 場,是返鄉(xiang) 大學生徐海亞(ya) 創辦的。2008年,在上市公司就職的徐海亞(ya) 辭去工作,回鄉(xiang) 建農(nong) 場、種果蔬、拓市場、玩互聯網+,如今有機果蔬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全國各地,年產(chan) 值超200萬(wan) 元。

  在三門,像徐海亞(ya) 這樣的新農(nong) 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已達上萬(wan) 人,他們(men) 有文化、懂技術、會(hui) 經營,把手機變成新農(nong) 具、將數據變成新農(nong) 資、讓直播變成新農(nong) 活,成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的新生力量。

  返鄉(xiang) ,逐夢“詩和遠方”

  驅車駛過浦壩港大橋,左手邊便是浙江某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的三門縣浦壩港鎮鮮甜共富工坊。工坊裏,村民們(men) 有的在打包橘子,有的忙著裝運西藍花,有的在直播間吆喝剛上岸的縊蟶。

  “忙點好,忙點離夢想就更近了。”負責人林鵬笑著說。85後林鵬從(cong) 事小海鮮產(chan) 業(ye) 多年,在一線城市經營著4家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門店,運營著6個(ge) 銷售平台,與(yu) 盒馬鮮生、沃爾瑪等大型商超建立了穩定的供銷關(guan) 係。

  2022年9月,林鵬乘著農(nong) 創客孵化的東(dong) 風毅然返鄉(xiang) ,在政府協調下,出資2000萬(wan) 元建設鮮甜共富工坊。一期已於(yu) 2023年10月正式運營,預計年銷售額可達1.5億(yi) 元。“我希望鄉(xiang) 親(qin) 們(men) 辛苦種的農(nong) 作物、養(yang) 的小海鮮,能賣出更好的價(jia) 格。”這便是他的夢想。

  同年,95後大學生陳子鵬也返鄉(xiang) 。環境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出身的他一直有個(ge) “改造家”的夢想,2022年11月,他將位於(yu) 台州三門縣浦壩港鎮蒲嶴村的一間閑置老宅進行翻修、改造,抓住圍爐煮茶的風口,創辦名為(wei) “前庭後院”的中式茶館,僅(jin) 9個(ge) 月便回本,還讓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小村出了圈。

  廣袤的鄉(xiang) 村,蘊藏著無限生機。憑著一份熱愛、一股闖勁,年輕人們(men) 返鄉(xiang) 創業(ye) 、不負青春,也帶動了越來越多善學習(xi) 、肯鑽研的年輕人返鄉(xiang) ,不斷投身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火熱實踐中。

  轉型,傳(chuan) 統農(nong) 民“升級”

  今年53歲的羅炳撐怎麽(me) 也沒想到自己竟成了網紅,讓他走紅的則是自己一手栽培出來的“紅美人”柑橘。

  羅炳撐是浦壩港鎮金家峙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柑橘種植的鄉(xiang) 土專(zhuan) 家之一。2018年,羅炳撐偶然了解到品質更好、收益更高的柑橘品種“紅美人”,“何不試試改良品種?”

  他用自家橘樹做試驗,半年後,“紅美人”成活率喜人。一時間,全村刮起一股剪枝換種風,80多戶村民種植了300多畝(mu) “紅美人”,如今年產(chan) 值超2000萬(wan) 元。

  成功轉型的還有林美紅。這幾年,她帶領種植戶們(men) 積極參加各種農(nong) 技培訓班,開展甜瓜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和示範,每年引進甜瓜新品種40餘(yu) 個(ge) ,還與(yu) 浙江大學、浙江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單位密切合作,成了三門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

  “我們(men) 不僅(jin) 會(hui) 種瓜,現在還在學習(xi) 賣瓜,最近開始玩直播。”1970年出生的林美紅麵對鏡頭一點也不怯場。

  楊梅大戶陳海豹應用省農(nong) 科院楊梅促早栽培成套技術,比露地栽培提前40天上市;種糧大戶葉勤蓬利用無人機統防統治,1500畝(mu) 糧食蔬菜得以降本增效;蛋鴨養(yang) 殖大戶付慶楊引進籠養(yang) 技術,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控製……

  從(cong) 用人力到用機器、從(cong) 靠經驗到靠科學、從(cong) 被動等商販到線上直播賣貨,越來越多傳(chuan) 統農(nong) 民蝶變為(wei)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這其中不僅(jin) 是身份的轉變,更是對現代農(nong) 業(ye) 理解和實踐的升級。

  點燃,釋放“乘數效應”

  微風拂過海塘,泛起粼粼波光。“這個(ge) 季節最重要的就是育苗。”在三門縣蛇蟠島,浙江某水產(chan) 養(yang) 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來國正帶領團隊巡塘。

  2018年,李來國率領團隊整合資源,以蛇蟠鄉(xiang) 為(wei) 基地,成立了浙江逸澤水產(chan) 養(yang) 殖有限公司,專(zhuan) 攻南美白對蝦養(yang) 殖,目前團隊共15人,其中碩士學曆6人、本科學曆9人。南美白對蝦年產(chan) 量實現超100萬(wan) 斤,產(chan) 值2000餘(yu) 萬(wan) 元,吸納帶動周邊幾十戶農(nong) 民就業(ye) 。

  一隻蝦,帶動一批新農(nong) 人,振興(xing) 一個(ge) 產(chan) 業(ye) 。這樣的“乘數效應”正在不斷被釋放。

  在健跳鎮“共富柚一村”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中心,直播間裏,主播們(men) 正在激情洋溢地推介農(nong) 副產(chan) 品。“共富柚一村”網上零售總額突破800萬(wan) 元,入選2023年度省級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專(zhuan) 項激勵項目。數字的背後是一群群在田間地頭架起手機的新農(nong) 人主播們(men) 。

  “為(wei) 了將新思路、新技術、新業(ye) 態帶到鄉(xiang) 村,我們(men) 在平台孵化、培訓提升、典型帶動等方麵作了嚐試,致力於(yu) 變‘單打獨鬥’為(wei) ‘抱團振興(xing) ’,助力三支隊伍建設。”三門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柯斌介紹。

  在三門,實施“蟹鄉(xiang) 新農(nong) 人”培育行動,通過組織聯建、資源共享、全域聯營,孵化、培育、發展一批新農(nong) 人,繼而帶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注重平台孵化,成立農(nong) 創客發展聯合會(hui) ,提供傳(chuan) 幫帶扶、電商營銷、項目孵化等10多項服務;強化培訓提升,組建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鄉(xiang) 賢幫富、法律顧問等十大“共富幫幫團”,解決(jue) 創業(ye) 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一批愛農(nong) 村、懂農(nong) 業(ye) 、有技術的新農(nong) 人不斷湧現,正在點燃三門農(nong) 村的“新希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