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築牢耕地保護法治屏障(評論員觀察)
耕地保護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為(wei) 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加強用途管製、規範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遵循
安裝伸縮式噴灌設備的管溝,為(wei) 什麽(me) 寬度隻有15厘米左右,深度卻達到1.3米左右呢?原來,這是為(wei) 了保證噴灌結束以後,噴杆噴頭能在耕層以下。如此既保證了噴灌的穩固度,又不影響大型農(nong) 機的正常機械化作業(ye) 。這一幕,出現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的衣錦店村3000畝(mu) 麥田冬閑期統一施工現場。精細化施工,依托的是《基本農(nong) 田保護條例》的嚴(yan) 格規範和《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通則》的科學管理。堅持在法治軌道上保護耕地,為(wei) “端穩飯碗裝好糧”奠定堅實根基。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嚴(yan) 格落實黨(dang) 中央要求,實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連續兩(liang) 年實現淨增長。但從(cong) 目前狀況看,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問題依然突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製度等,都需要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為(wei) 耕地保好駕、護好航。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牢牢站穩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的人民立場,才能全方位築牢耕地保護法治屏障。
2019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關(guan) 於(yu) 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決(jue) 定,“永久基本農(nong) 田”取代了原來的“基本農(nong) 田”,體(ti) 現了永久保護理念。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土地複墾條例》、《基本農(nong) 田保護條例》等為(wei) 核心的耕地保護法治體(ti) 係。過去一年,耕地保護法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計劃,糧食安全保障法正式頒布。民法典、刑法對耕地保護也都進行了明確規定。隨著立法不斷推進,耕地保護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為(wei) 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加強用途管製、規範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遵循。
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確保法律剛性和權威,有助於(yu) 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有效保護農(nong) 民合法權益。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10件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農(nong) 用地典型案例,涵蓋了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訴訟等不同案件類型,展現出人民法院在審理各類涉農(nong) 用地案件中能動司法、綠色發展、係統保護、最嚴(yan) 法治、協同共治的工作理念。縱覽這一批典型案例,有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解除擅自變更農(nong) 用地用途或閑置撂荒農(nong) 用地的合同,有人民法院判決(jue) 後及時向有關(guan) 責任單位發出司法建議促使加強土地看護、開展複耕複種。執法司法嚴(yan) 格尺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對破壞農(nong) 用地保護的行為(wei) 零容忍,既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耕地的職責擔當,也為(wei)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提供了司法服務保障。
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形成監管合力、提高保護效能。為(wei) 規範黑土地保護、治理、修複、利用,在土地管理、耕地保護、水土保持等法律基礎上,地方保護法律法規相繼出台。在四川省青川縣,紀委監委將耕地保護作為(wei) 政治監督重要內(nei) 容,把“四級協同”田長製落實情況作為(wei) 日常監督、巡察事項,共同維護良好土地管理秩序。以良法促善治、做好紀法銜接,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才會(hui) 進一步發揮出來。
牢牢守住糧食生產(chan) 和糧食安全,是我們(men) 必須謹記心間的“國之大者”。麵對更加艱巨的耕地保護任務,全方位強化法治保障、全方位夯實安全根基,一定能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