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藍莓住上“5G”房 智慧農業新模樣
春回大地,萬(wan) 物複蘇,走在安徽省郎溪縣十字鎮的鄉(xiang) 間小路上,放眼望去道路兩(liang) 旁已是滿眼春色。
在十字鎮施吳村“5G藍莓”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藍莓大棚。當前正值大棚藍莓上市季節,走進大棚,一簇簇色澤誘人,果香四溢的藍莓掛滿枝頭。
不同於(yu) 以往的接地種植,基地內(nei) 的藍莓采用盆栽的方式離土種植。整個(ge) 大棚配備了智能化的滴灌、噴灌係統和溫度、濕度控製係統,通過精準調控,確保每一棵藍莓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養(yang) 分。
“我們(men) 一直在尋找突破傳(chuan) 統種植方式的新方法,現在眼前這些都是引進‘5G’物聯網技術後的成果。”基地負責人梅儀(yi) 和說。
如今,基地的藍莓種植已經實現了智能化管理,通過計算機采集基質培養(yang) 料的各項數據,對每一棵藍莓植株進行精準調控,既節水節肥又節本增效。不僅(jin) 如此,精細化的管理措施還使得藍莓實現了錯季上市,提高了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men) 基地已有50多個(ge) 大棚、4.7萬(wan) 盆藍莓,以4個(ge) 優(you) 質品種為(wei) 主。”梅儀(yi) 和說,“經過10個(ge) 月的精心培育,‘5G’藍莓比普通藍莓至少提前一個(ge) 多月上市。現在,大果價(jia) 格每斤200元、普通果子每斤150元,深受長三角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藍莓基地的技術化運用不斷加深,今年1月,梅儀(yi) 和的女兒(er) 梅偉(wei) 也放棄了上海的高薪工作,返鄉(xiang) 種藍莓。“我算是剛入行的新農(nong) 人,一開始還擔心學不會(hui) 。回家後才發現,隻需一部手機,就能照料大棚內(nei) 4萬(wan) 多盆藍莓,方便得很呢。”梅偉(wei) 說。
基地的智能化管理不僅(jin) 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為(wei) 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
挑揀、稱重、分裝……在冷庫流水線上,工人正熟練地給藍莓包裝成盒。藍莓成熟期,基地招聘周邊村民過來兼職,讓他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增加一份收入。村民劉加菊自藍莓基地進入采摘期以來,便在這裏打工。她笑著說:“在家門口就能摘藍莓,一個(ge) 月能掙兩(liang) 千來塊錢,既方便又能補貼家用!”
據了解,在果園建設與(yu) 采收銷售等運營生產(chan) 中,已累計為(wei) 當地提供近千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帶動村集體(ti) 增收致富效果明顯。
“基地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將周邊的丘陵地區納入發展範圍,繼續依托‘5G’物聯網技術,推動藍莓產(chan) 業(ye) 的智能化、精細化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更多力量。”談及未來,梅儀(yi) 和信心滿滿。
作為(wei) 安徽省首批數字鄉(xiang) 村試點地區,郎溪縣十字鎮積極推動農(nong) 村互聯網建設,目前全鎮“5G”網絡信號全覆蓋,為(wei) 數字化農(nong) 業(ye) 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