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永豐學校:探索“融通課堂”教學模式 開拓協同育人新格局
日前,清華附中永豐(feng) 學校開展以“引領學科融合新探索,開拓協同育人新格局”為(wei) 主題的黨(dang) 員示範融通課堂展示活動。
清華附中永豐(feng) 學校書(shu) 記陳紅表示,學校通過縱橫融通推進思政教育。其中,作為(wei) 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十二年製學校,注重縱向一體(ti) 、階梯遞進的一體(ti) 化教育路徑,在課題研究的引領下,探索了小初高法治教育一體(ti) 化的實施路徑並積累了相關(guan) 課例成果。同時,學校積極探索橫向融合,協同“融通課堂”新模式,變學科教學為(wei) 學科育人,總結了問題導向與(yu) 目標導向相結合、學科個(ge) 性與(yu) 主題共性相結合、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代發展相結合、課堂教學與(yu) 學校活動相結合的橫向融合教學經驗。
在“融通課堂”實踐探索中,老師們(men) 積累了豐(feng) 富的學科融合教學經驗,五位教師代表分別進行說課展示。其中,《以“數”見“美”》是一節數學與(yu) 美術的融合課,將數學幾何圖形雙曲線與(yu) 和美術人像構圖原理巧妙結合,是科學與(yu) 藝術的美妙碰撞。《跨越曆史長河 尋覓向往生活》一課是地理和曆史學科的融合,從(cong) 社會(hui) 調查和曆史的視角了解人類聚落的演變,引導學生從(cong) 曆史視角理解鄉(xiang) 村到城市的發展。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知來路 識歸途》——“逃出大英博物館”專(zhuan) 題課,課程依據課標,從(cong) 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xing) 趣點出發,由文物美學價(jia) 值、文物流失的曆史背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了文化與(yu) 民族興(xing) 衰緊密相連的關(guan) 係,並嚐試探索保護和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途徑,培養(yang) 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增強曆史責任感使命感。課程采取項目式學習(xi) ,學生通過演講、小組討論、製作文創作品、設計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流失文物數字陳列展等多種現實情境下的實踐活動活動,實現了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
隨後,北京市教科院跨學科主題學習(xi) 項目負責人王禹蘇結合課例深刻解讀了跨學科主題學習(xi) 的意義(yi) ;中國教育學會(hui) 初中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理事長吳甡對課例進行了點評,並給出未來進一步課程建設的思路與(yu) 建議。北京市教育學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程舟表示,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是新穎而值得研究的新課題,學校可以借助這次課程成果,進一步加強研究,完善課程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