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進京趕考之路”主題遊徑全線貫通

發布時間:2024-03-26 10:20: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進京趕考之路”主題遊徑全線貫通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dong) 等中央領導同誌率領中共中央機關(guan) 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部從(cong) 西柏坡抵達北平,在清華園火車站下車。75年後的3月25日,相同的地點,京冀兩(liang) 地文物局共同舉(ju) 辦“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題遊徑貫通儀(yi) 式,沿線7處重要革命舊址實現“串珠成線”,兩(liang) 地紅色文物保護利用成果亮出來。  

  清華園車站舊址前,巨型畫軸展開,圖上彎彎曲曲的線路串起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河北省唐縣淑閭村、黨(dang) 中央進京前毛澤東(dong) 住所紀念址、涿州火車站、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雙清別墅7處重要點位。隨著“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題遊徑全線貫通,觀眾(zhong) 可按照遊徑線路圖,重走“趕考之路”,感悟初心。

  作為(wei) 此次主題遊徑的首批觀眾(zhong) ,由京冀兩(liang) 地專(zhuan) 家學者、媒體(ti) 記者組成的探訪團提前兩(liang) 天從(cong) 西柏坡出發,沿線探訪,沿途每一處紅色遺跡都煥發著活力。

  西柏坡紀念館內(nei) ,“進京‘趕考’——紀念中共中央從(cong) 西柏坡遷往北平75周年專(zhuan) 題展”上,300餘(yu) 張珍貴曆史照片、54件文物展品,通過7個(ge) 單元全麵回顧了中共中央從(cong) 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建立新中國的光輝曆程。該館陳列保管部主任周豔芝說,展覽中有不少展品是首次亮相,如三大戰役期間3位戰士的“立功證書(shu) ”等,“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些有溫度的曆史‘拚圖’,還原更多‘趕考’路上的細節。”

  尋跡紅色脈絡,探訪團按照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guan) 赴北平車隊的行程,前往淑閭村。“毛主席當時住在烈士李登魁家,幾個(ge) 挎盒子槍的小戰士用門板給毛主席搭起一張木板床。”講起當年的曆史細節,河北省唐縣唐堯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韓海山打開了話匣子,“前半夜,毛主席把木板床當作辦公桌,坐在煤油燈旁,和縣、村幹部座談,了解土改後的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狀況。送走大家,他又繼續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清晨便離開了。”

  河北省涿州市三義(yi) 小學操場北側(ce) ,有一座青磚灰瓦的建築。這是黨(dang) 中央進京前毛澤東(dong) 住所紀念址。“1949年3月24日晚,‘趕考’隊伍到達涿縣留宿,25日淩晨改乘火車前往北平……咱們(men) 現在所在的小套間,是毛主席當年住宿的臥室和秘書(shu) 工作室。”一群小學生跟隨文史專(zhuan) 家的講解,仔細端詳展室內(nei) 的書(shu) 桌、木椅、床等文物。

  “桌子上放著筆筒、硯台、煤油燈,我好像能看到當時革命先輩挑燈工作的場景。”三義(yi) 小學四年級學生龔菀若說,“我要傳(chuan) 承好艱苦奮鬥的精神,好好學習(xi) !”

  從(cong) 涿州火車站到清華園車站舊址,再到頤和園益壽堂、雙清別墅……一處處紅色地標,在創建新中國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清華園車站舊址內(nei) ,觀眾(zhong) 安語默走進複原的候車大廳,在售票處窗口前打印了一張印有自己名字的“老車票”,作為(wei) 此行的專(zhuan) 屬紀念。“一路追尋先輩的紅色足跡,收獲很多感悟。我要沿著先輩指引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趕考’路。”他說。

  當天,沿線多家革命舊址、紀念館聯合發起了“進京趕考之路”文物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倡議——以革命文物主題遊徑建設帶動京冀兩(liang) 地不可移動文物整體(ti) 保護利用、創新發展。

  兩(liang) 地將建立“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保護協同機製,促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跨地域、跨領域交流與(yu) 合作,推動革命文物與(yu) 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展示京冀協同發展成果,講好新時代“趕考”故事。本報記者 李祺瑤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