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醫療救助製度逐步完善
本報北京4月1日電 (記者孫秀豔)醫療救助是我國醫療保障體(ti) 係中起托底作用的製度安排,用來保障醫療救助對象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記者日前從(cong) 國家醫保局獲悉:自2003年、2005年分別在農(nong) 村、城市開展國家醫保醫療救助試點以來,經過20年發展,國家醫保醫療救助製度逐步完善,覆蓋人群更廣,保障能力更強,困難群眾(zhong) 識別更精準,救助落實更高效。
20年來,救助規模更大了。國家醫保醫療救助對象從(cong) 最初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延伸至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防返貧監測對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中符合條件的大病患者(因病致貧重病患者)。救助總人次從(cong) 2005年的969萬(wan) 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2.5億(yi) 人次,增長約25倍。特別是2018年以來,按照中央部署,醫療救助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保障範圍,救助人次從(cong) 2017年的9100萬(wan) 人次增長到2.5億(yi) 人次,6年增長近2倍。
救助水平更高了。國家醫保醫療救助製度在完善過程中,根據救助對象家庭困難程度,分類細化了救助標準。目前,多數地區取消了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起付線,提高了救助比例、封頂線,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2005年到2023年,醫療救助資金支出從(cong) 13.8億(yi) 元增長到745億(yi) 元,增長50多倍,漲幅遠高於(yu) 救助人次。
救助範圍更廣了。20年來,醫療救助逐步向大病慢病患者傾(qing) 斜,從(cong) 原有住院和門診項目分設、資金分別管理,調整為(wei) 資金共同使用。與(yu) 此同時,醫保部門在醫療救助方麵的服務能力更強了。目前,醫保部門建立了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預警監測機製,積極提高醫療救助經辦服務質量,力爭(zheng) 早一天發現困難群眾(zhong) 、早一點落實救助待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2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