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工作這樣幹——大同篇】轉型發展四步走 四大賽道搶先機
伴隨著甲辰龍年的第一場春雨,2024年大同市兩(liang) 會(hui) 勝利閉幕。對照年初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的未來一個(ge) 時期大同實現轉型“四步走”戰略目標,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大同推進“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重大戰略的舉(ju) 措更加堅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 大同市明確聚焦轉型“四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4年底,全市非煤工業(ye) 產(chan) 值占比超過煤炭,轉型取得突破;第二步,到2027年,全市非煤工業(ye) 增加值占比超過煤炭,轉型初見成效;第三步,到2030年,全市非煤工業(ye) 增加值占比達到或超過黃金分割點,基本實現轉型,經濟總量躋身全省第一方陣;第四步,到2035年,全市非煤工業(ye) 增加值占比超過80%,煤炭工業(ye) 增加值占比低於(yu) 20%,全麵完成轉型。
目標宏偉(wei) ,也很務實。底氣來源於(yu) 深入推進“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重大戰略的良好發展態勢,來源於(yu) “八型八地”的科學定位和“八鏈合作”的清晰路徑,特別是持續深耕科技(先進製造業(ye) )、能源、農(nong) 業(ye) 和文旅消費“四大賽道”的亮眼成效,以及不斷健全完善的“15886”工作體(ti) 係。
2024年,是大同轉型“四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目標的實現之年。如何錨定目標不動搖,真抓實幹顯擔當,大同市聚焦重點任務和關(guan) 鍵環節,開始了“當下可為(wei) 、未來可期”的轉型突圍攻勢。
大突破搶賽道
賽道競速,勇者先!作為(wei) 資源型城市,實現全方位轉型,核心是產(chan) 業(ye) 轉型。大同市先期謀劃的“四大賽道”,是順應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趨勢,結合本地的產(chan) 業(ye) 基礎和比較優(you) 勢提出來的,是未來撐起大同全方位轉型的“四梁八柱”,更是大同市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主攻方向。 如果把轉型“四步走”這個(ge) 目標比作過河,“四大賽道”就是大同過河所需要的橋和船。圍繞“四大賽道”,目前大同市共儲(chu) 備項目1845個(ge) ,總投資5677億(yi) 元,其中,基礎設施類總投資2477億(yi) 元、產(chan) 業(ye) 類總投資3200億(yi) 元。
其中,科技(先進製造業(ye) )賽道有總投資2.08億(yi) 元的恒和年產(chan) 2000噸非晶及納米晶軟磁材料項目,總投資2億(yi) 元的魯藝機械新興(xing) 托輥製造項目,總投資2億(yi) 元的煤基新材料研發中心等;能源賽道有總投資550億(yi) 元的晉北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項目,總投資233億(yi) 元的3個(ge) 2×100萬(wan) 千瓦“上大壓小”項目,總投資89億(yi) 元的渾源抽水蓄能電站,總投資69億(yi) 元的火山雲(yun) 太行算力中心,總投資45億(yi) 元的中聯綠色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基地三期項目,總投資44億(yi) 元的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基地8至13期項目;農(nong) 業(ye) 賽道有總投資25.8億(yi) 元的天鎮縣銘宸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項目,總投資18.7億(yi) 元的陽高壽光昇景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項目,總投資10億(yi) 元的雲(yun) 州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批發市場項目;文旅消費賽道有總投資30億(yi) 元的古城東(dong) 南邑文旅項目,總投資20.5億(yi) 元的古城西北隅(戶部角)休閑文化綜合體(ti) 項目。
今年,該市將深耕“四大賽道”。在科技(先進製造業(ye) )賽道,將構建高速飛車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前沿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先進裝備製造集群。在能源賽道方麵,將穩住煤炭基石,煤炭的產(chan) 量穩定在1.7億(yi) 噸左右;優(you) 化電力結構,將大同打造成華北地區最大的電力基地和綠電基地;布局儲(chu) 能全產(chan) 業(ye) 鏈,將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打造成為(wei) 超百億(yi) 的大產(chan) 業(ye) ;發展光伏新技術,聚集產(chan) 業(ye) 上下遊,抓牢光伏產(chan) 業(ye) 的紅利;搶占新能源的新機遇,在地熱和綠氫方麵取得產(chan) 業(ye) 化突破。在農(nong) 業(ye) 賽道方麵,將謀劃實施148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類項目,加上83個(ge) 續建項目,總投資196億(yi) 元,未來大農(nong) 業(ye) 板塊至少能達到300億(yi) 元至500億(yi) 元的產(chan) 值。在文旅消費賽道,將繼續加大對石窟寺、古建築、長城和大遺址等文物文化遺產(chan) 的實物性、數字性、搶救性、修複性保護力度。
大招商引項目
項目投資是大同實施“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的強勁支撐。2023年,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資作為(wei) 經濟工作的突出抓手,把融入京津冀作為(wei) 戰略目標,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68個(ge) ,簽約金額1326.67億(yi) 元,其中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類項目84個(ge) ,占比22.8%,大項目、好項目占比超過70%。 在這其中,190名精兵強將組成的16支招商小分隊,麵向京津冀地區開展產(chan) 業(ye) 鏈招商、上門招商,在招商一線磨礪成長,招商能力不斷提升,招商精準度、實效性顯著增強。據統計,2023年該市累計對接京津冀各類企業(ye) 單位4100家,775家京津冀地區企業(ye) 來同考察,與(yu) 京津冀地區簽約招商引資項目95個(ge) ,簽約金額599.5億(yi) 元。其中,已開工項目27個(ge) ,完成投資17.1億(yi) 元。
今年,該市將進一步增強大抓招商的行動自覺,瞄準“四大賽道”精準招商,以高質量招商引資助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先進製造業(ye) )賽道要緊盯創新資源,用好創新平台,深化“北京研發、大同製造”“北京研發、大同中試”發展模式,打造先進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超前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能源賽道要打通生產(chan) 消納全鏈條,穩住煤炭基石,優(you) 化電力結構,推進“風光火儲(chu) ”“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大力發展現代醫藥、大數據、大宗固廢利用和再生等用能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賽道要堅持工業(ye) 化思維,狠抓“6+2”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布局,推動設施農(nong) 業(ye) 做大做強、畜牧業(ye) 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預製菜產(chan) 業(ye) 盡快破局,引育龍頭企業(ye) ,拓展銷售渠道。文旅消費賽道要聚焦“四季火熱”目標,加強雲(yun) 岡(gang) 石窟、恒山、古城等龍頭景區打造,高質量建設文旅服務設施,在康養(yang) 、研學、會(hui) 展、文創等領域持續發力,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豐(feng) 富文旅業(ye) 態。
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強化保障是關(guan) 鍵。該市明確:要強化組織保障,各級“一把手”要發揮表率作用,親(qin) 自帶隊招商推介、洽談對接、組織推進,各部門要協同配合,形成合力。要強化政策保障,更加突出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性,確保獎補政策精準直達、金融政策賦能增效、要素政策強化保障、人才政策免申即享。要強化環境保障,加強自查整改,強化信用建設,優(you) 化政務環境,提高行政效率。要強化平台保障,開發區要發揮優(you) 勢,深化改革,建好園區,更好發揮主戰場、主陣地作用。要強化隊伍保障,加強專(zhuan) 業(ye) 能力建設,建強用好招商小分隊,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和結果運用,激勵各條戰線的幹部擔當作為(wei) 、奮勇爭(zheng) 先、創造佳績。
大改革激活力
改革激活力,開放強動力。2023年,京津冀來同遊客累計1583萬(wan) 人次,占來同總遊客的29.9%;全市向京津冀地區開票銷售630.3億(yi) 元,同比增長9.2%,從(cong) 京津冀地區淨流入資金294.4億(yi) 元,同比增長18.6%。
今年,該市將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麵激發市場活力。其中,在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中,將與(yu) 北京市的跨省通辦業(ye) 務打造成全國示範,力爭(zheng) 全年實現與(yu) 10個(ge) 省的跨省通辦,並推出30項以上跨市通辦事項和13件“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服務;在實施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將開展閑置資產(chan) 價(jia) 值創造行動,通過出租、以資抵債(zhai) 、引資合作、項目盤活等多種模式,盤活閑置資產(chan) ;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中,將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ye) 融資服務,引導民營企業(ye) 用好“信易貸”等政策工具,並支持鼓勵民營企業(ye) 開展數字化共性技術研發,參與(yu) 數據中心、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應用創新;在深化財稅金融領域改革中,將繼續實施企業(ye) 上市“倍增”計劃,完善企業(ye) 上市掛牌服務,培育“晉興(xing) 板”掛牌企業(ye) 不少於(yu) 20家,申報省後備資源庫企業(ye) 不低於(yu) 30家;在提升開發區發展能級上,將滾動開展開發區“三個(ge) 一批”活動,推動開發區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和主導產(chan) 業(ye) 謀劃項目,力爭(zheng) 全市開發區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達到15%以上。同時,深化“三化三製”改革,積極推進市場化管運分離,選聘專(zhuan) 業(ye) 化高級管理人才,加快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全麵激發開發區發展活力。
在持續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中,穩住煤炭基石,統籌推進調整規模礦井、資源接續礦井、兼並重組礦井的盡早轉產(chan) 入統、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堅決(jue) 完成能源保供任務。特別是在優(you) 化電力結構上,年內(nei) 將開工建設大懷線特高壓外送電工程,同時加快推進3個(ge) 2×100萬(wan) 千瓦火電項目開工。而在推動“風光火儲(chu) ”和“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的改革試點中,更是大動作不斷、大項目不少。今年以晉北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為(wei) 引領,推動2021年、2022年兩(liang) 年開工的光伏項目上半年建成並網,推動2023年的11個(ge) 競配項目、8個(ge) 分散式風電項目年內(nei) 開工建成;加快地熱能梯級開發利用,布局鈣鈦礦等光伏新技術試驗及製造項目;開工建設江蘇能楹10萬(wan) 千瓦重力儲(chu) 能,推動鴻達鑫獨立儲(chu) 能和福光共享儲(chu) 能投入運營,加快渾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進度,加上今年繼續謀劃的靈丘抽水蓄能項目和7個(ge) 205萬(wan) 千瓦共享儲(chu) 能項目,以及正在深度對接的飛輪+電化學儲(chu) 能項目,都將為(wei) 這座能源城市煥發出新的能源動力和市場活力,也讓我們(men) 看到了大同市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優(you) 勢的新作為(wei) 、新風向。(記者趙誌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