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清明假期超6萬人次“打卡”京城紅色地標

發布時間:2024-04-07 11:21: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超6萬(wan) 人次“打卡”紅色地標

  本報訊(記者 牛偉(wei) 坤)假期3天,超6萬(wan) 人次觀眾(zhong) 走進京城紅色場館和紅色舊址,重溫紅色曆史,賡續紅色血脈。

  “獻一束黃菊,寄托對先烈的哀思,希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清明祭英烈,吾輩當自強!”“砥礪前行,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與(yu)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舉(ju) 行的“清明節的銘記”主題教育活動,3天吸引1.7萬(wan) 觀眾(zhong) 到館參觀。該館“益起來”誌願服務隊平均每天講解15場,很多觀眾(zhong) 參觀之餘(yu) 還在展板上留下深情寄語。

  從(cong) 清華園車站舊址到頤和園益壽堂,再到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不少市民趁著假期重走“進京趕考之路”,重溫紅色故事,汲取精神力量。頤和園益壽堂增加了公益講解頻次,增設了互動環節,3天接待5000餘(yu) 人次。香山革命紀念地八處革命舊址3天接待觀眾(zhong) 超3萬(wan) 人次,其中,“行走的思政課”研學活動吸引40餘(yu) 名青少年參加,集章打卡活動吸引1.6萬(wan) 人次參與(yu) 。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打卡·紀念館裏的二十四節氣”線下活動人氣旺,3天吸引數千觀眾(zhong) 。該活動設計了24張原創節氣手繪卡片,並製作了“春、夏、秋、冬”四個(ge) 專(zhuan) 屬印章。清明節當天,該館還在一層“趕考書(shu) 吧”精心布置了“節氣卡”領取與(yu) 蓋章專(zhuan) 區,為(wei) 觀眾(zhong) 定格清明時節的美好瞬間,新穎的形式深受觀眾(zhong) 喜愛。“通過蓋章打卡,我在學習(xi) 紅色曆史的同時,對傳(chuan) 統文化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一位觀眾(zhong) 感慨。

  假日3天,近1.1萬(wan) 名觀眾(zhong) 走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追憶覺醒年代。其中,北大紅樓館區接待觀眾(zhong) 近6000人次。假期前,該館區還發出“研學召集令”,邀請到20組家庭參與(yu) 實景研學課程。大小觀眾(zhong)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探尋李大釗的革命足跡,一起了解這位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先驅的奮鬥曆程。蒙藏學校舊址館區每日延時開放至20時30分,共接待5000人次。

  中法大學舊址舉(ju) 行的“銘記·傳(chuan) 承·踐行”紅色主題教育活動,以“我總想為(wei) 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為(wei) 主題,帶觀眾(zhong) 走進瞿秋白生平,一起追尋英雄的足跡,假期共吸引千餘(yu) 名觀眾(zhong) 參與(yu) 。

  紅色場館的線上活動同樣精彩。僅(jin) 抗戰館官網開設的“清明節的銘記”專(zhuan) 欄,就吸引了數千人敬獻鮮花、點亮蠟燭;在“緬懷抗戰英烈”專(zhuan) 場直播中,講解員以抗戰英烈事跡為(wei) 切入點,勾勒出抗日戰爭(zheng) 的曆史脈絡,吸引75萬(wan) 餘(yu) 人次線上觀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