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全力建設全國“大農田”示範樣板
眼下,正值春耕的好時節,在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中旗德嶺山鎮周邊,放眼望去,四義(yi) 堂、勝利村等4個(ge) 村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兩(liang) 大片區內(nei) 一派繁忙景象。田野裏鏟車、挖掘機、翻鬥車隆隆作響、來回穿梭,條塊分割的片片“碎田”逐漸變成了整齊劃一的高標準農(nong) 田。
“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徹底解決(jue) 了耕地碎片化難題。”烏(wu) 拉特中旗德嶺山鎮四義(yi) 堂村副書(shu) 記魏海興(xing) 奮地說:“改造後的耕地,在糧食產(chan) 量增加的同時,種植戶收入實現明顯增長。”
德嶺山鎮周邊區域位於(yu) 井黃雙灌區,總投資3.3億(yi) 元,麵積達11.12萬(wan) 畝(mu) 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是河套灌區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一部分,該項目集模式創新、高效節水、科技示範於(yu) 一體(ti) ,開創了“投建運”一體(ti) 化+“多元投入”運營新模式。項目建成後,耕地產(chan) 能將提升10%,耕地質量將提升1個(ge) 等級,畝(mu) 均產(chan) 量將提升100公斤。
河套灌區作為(wei) 首批入選國家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在建設中堅持大破大立,集中連片;堅持節水優(you) 先,以水定產(chan) ;注重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針對耕地碎片化嚴(yan) 重、耕地“肥瘦”差異大等實際情況,首創的“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的調塊整地建設模式,成為(wei) 內(nei) 蒙古高標準農(nong) 田整區域推進建設的樣板。同步入選國家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的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形成產(chan) 糧大旗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新經驗、新辦法,為(wei) 相似區域提供了可應用、可借鑒、可推廣的“紮賚特”模式。
包頭市土右旗借助自治區整縣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機遇期,在海子鄉(xiang) 金和村、石泥橋村整區域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針對條塊分割的小農(nong) 田,旗農(nong) 投公司統一流轉後,按照“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模式,大破大立、先破後立進行基本農(nong) 田整治。2024年,土右旗爭(zheng) 取資金2億(yi) 元,將實施8.25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推進區域覆蓋5個(ge) 鄉(xiang) 鎮11個(ge) 行政村。
目前,內(nei) 蒙古在整區域高標準推進農(nong) 田建設進程中,依托河套灌區等國家整區域試點,首創旱作高標準農(nong) 田部、區、市、縣四級共建試驗示範,聯合啟動自治區級整縣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力爭(zheng) 實現一個(ge) 盟市有一個(ge) 整區域試點的新格局,帶動其他地區梯次推進,以整區域試點為(wei) 重點“大片區”整體(ti) 推進,“大區域”分類建設,全力建設全國“大農(nong) 田”示範樣板。
截至2023年底,全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237萬(wan) 畝(mu) ,占耕地麵積的30%,占永久基本農(nong) 田麵積的39%。據測算,在促進糧食增產(chan) 的諸多要素中,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貢獻率約38%,支撐起全區2/3以上糧食產(chan) 能,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王林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