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淮安淮泗村:激發鄉土人才創造力 發展壯大富民產業
《人民日報》2024年4月10日11版 版麵截圖
原題:激發鄉(xiang) 土人才的創造力(一線行走)
要想讓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ang) 創業(ye) 、紮根鄉(xiang) 村,必須發展壯大富民產(chan) 業(ye) ,讓返鄉(xiang) 人員創業(ye) 有決(jue) 心,就業(ye) 有信心
原創短視頻300餘(yu) 條,粉絲(si) 數56.7萬(wan) ,累計獲讚600餘(yu) 萬(wan) ,最近,江蘇省淮安市馬頭鎮淮泗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浩“火”了。視頻裏,李浩談吐幽默、語速很快,做事利索、風風火火。可就在去年,他一看鏡頭還緊張得直冒汗,講話也磕磕絆絆。
淮泗村位置偏僻,全村2000餘(yu) 人,缺少富民產(chan) 業(y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家門口賺到錢難,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李浩曾是其中的一員。後來回鄉(xiang) 當選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浩用半年時間,動員各方力量鋪路搭橋,改善交通,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打下基礎。
2023年初,一場助農(nong) 網絡直播啟發了他。雖然淮泗村缺少像樣的產(chan) 業(ye) ,但當地有豐(feng) 富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如果搭上電商快車,就有望迅速打開銷路,推動村裏產(chan) 業(ye) 發展。於(yu) 是,李浩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短視頻平台上注冊(ce) 了名為(wei) “小李書(shu) 記”的賬號。
“現在我們(men) 每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在40萬(wan) 左右,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萬(wan) ,場均成交超過4000單。”李浩介紹,“全村每月銷售豆腐、豆皮5萬(wan) 多斤,年銷售額有望突破600萬(wan) 元。”李浩和同事們(men) 還拍攝了大米、黃瓜、香瓜、食用油等產(chan) 品係列短視頻,解決(jue) 了村裏糧食蔬菜的滯銷問題,為(wei) 村民增收20餘(yu) 萬(wan) 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需要進一步激發鄉(xiang) 土人才的創造力。鄉(xiang) 土人才對家鄉(xiang) 有深厚的感情,熟悉當地一草一木,在發展產(chan) 業(ye) 、整合資源等方麵,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更具帶動作用,但招引鄉(xiang) 土人才不能隻靠情懷。
築巢引得群雁歸。要想讓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ang) 創業(ye) 、紮根鄉(xiang) 村,必須發展壯大富民產(chan) 業(ye) 。李浩說,他們(men) 正在籌劃打造一個(ge) 集培訓、觀摩、直播帶貨於(yu) 一體(ti) 的助農(nong) 直播基地,並開展相關(guan) 培訓,培養(yang) 一支專(zhuan) 業(ye) 化的主播隊伍,逐步走上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願意留在鄉(xiang) 村、建設家鄉(xiang) 的人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帶動更多鄉(xiang) 親(qin) 們(men) 增收致富。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是一項係統工程。在建好富民產(chan) 業(ye) 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優(you) 化農(nong) 村基礎設施,提供各項政策扶持,並通過增加教育資源、落實醫療保障等措施,讓返鄉(xiang) 人員創業(ye) 有決(jue) 心,就業(ye) 有信心。
(作者為(wei) 本報江蘇分社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