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小田變大田”描繪鄉村好“豐”景

發布時間:2024-04-12 14:39: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春風送暖,烏(wu) 蘭(lan) 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延彩花卉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芍藥花正姹紫嫣紅、次第綻放,吸引了河北、北京等地的遊客前來觀賞。

  這是察右前旗委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引領,創新構建村企聯合發展模式,因地製宜發展“美麗(li) 經濟”的一個(ge) 縮影。

  察右前旗地理位置優(you) 越,種植曆史悠久,農(nong) 業(ye) 發展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近年來,察右前旗以村黨(dang) 組織模範堡壘支部建設為(wei) 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經濟,引進花卉、果蔬等多種複合經濟作物,在糧食穩產(chan) 保供的基礎上,拓寬了農(nong) 民增收渠道,紮實推進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去年,該旗引進北京延彩生態農(nong) 業(ye) 芍藥栽培項目,綜合考慮土質情況、區位因素等,選址在巴音塔拉鎮大哈拉村發展錯季芍藥鮮花栽培產(chan) 業(ye) 。一期項目就輻射帶動臨(lin) 近村近百人就業(ye) ,村民月均收入提高了3000-5000元。

  大哈拉村成立了村集體(ti) 經濟種植公司,由村集體(ti) 牽頭,利用大型機械平整土地,填平溝坎,把原本細碎的小塊耕地變成大片平整耕地,拓展了150餘(yu) 畝(mu) 種植麵積。不僅(jin)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基礎地力,也大大提高了機械化程度,同時利於(yu) 現代化管理和科學種植,提高了糧食產(chan) 量,一舉(ju) 三得。農(nong) 戶用土地入股村集體(ti) 經濟,取得土地流轉費和種植公司盈利分紅收益,實現村集體(ti) 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2023年,大哈拉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村民分紅達32萬(wan) 元。

  這幾天,巴音塔拉鎮水泉村的種苗育繁大棚裏,村民們(men) 正在為(wei) 秧苗除草。村民寧吉說:“現在是種小菜的季節,我們(men) 今年首批春播育種從(cong) 3月初就開始了,種得最早的已經長了二三十厘米高了,今年肯定能掙錢!接下來要搶抓農(nong) 時,加緊播種。”寧吉今年承包了7個(ge) 大棚,他口中的“小菜”,是指巴音塔拉鎮特色種植的西紅柿、生菜、蘑菇,播種育苗快,成熟周期短,回報豐(feng) 厚。

  以蔬菜采摘、休閑旅遊聞名的南村,6000多畝(mu) 耕地全部實現節水灌溉,現有日光溫室暖棚近500座,棚內(nei) 種植草莓、葡萄、西紅柿等果蔬,每座暖棚可為(wei) 當地農(nong) 戶提供6萬(wan) —9萬(wan) 元的收入。在北京大興(xing) 區的協助下,南村還建成了占地20畝(mu) 的蔬菜交易市場,不僅(jin) 解決(jue) 了農(nong) 民賣菜難的問題,也帶動周邊村鎮發展蔬菜種植,吸引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經銷商前來收購,銷售額達1500萬(wan) 元。

  察右前旗有名的火山地質遺跡石林位於(yu) 穀力腦包村,站在山上四望,吉祥敖包、黃旗海盡收眼底。該村乘勢發展旅遊經濟,打造了“穀力腦包石林花海”新名片,集體(ti) 流轉村民土地,采取“黨(dang) 建+村集體(ti) 管理+村民入股+收益分紅”的方式,在石林山下種植油菜花,同時帶動周邊玉米、土豆、瓜果等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

  如今,一幅黨(dang) 建強、鄉(xiang) 村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美好圖景正在察右前旗大地徐徐展開。(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李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