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漁民上岸”就業穩 直播增收日子美

發布時間:2022-01-10 10:1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1月3日,冬日裏的陽光溫暖且明亮,石梁河水庫波光粼粼。緊鄰石梁河水庫南岸的石梁河鎮南辰新型農(nong) 村社區“江南風別墅群”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好看。

  “上班去!”家住該社區的青年英成忠,在把女兒(er) 送到社區幼兒(er) 園後,跨上電動車去一路之隔的石梁河鎮工業(ye) 集中區上班。英成忠在一家機械製造企業(ye) 做特種焊接,屬於(yu) 技術工,每個(ge) 月到手工資8000元左右。他說:“工資待遇還不錯,再也不用去水庫抓魚摸蝦了。”

  英成忠口裏的水庫就是石梁河水庫,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水庫,興(xing) 建於(yu) 20世紀50年代末,地處江蘇省東(dong) 海縣、贛榆區和山東(dong) 省臨(lin) 沭縣三縣區交界處,是沂沭泗流域洪水東(dong) 調入海樞紐工程,也是支撐連雲(yun) 港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水源。

  整體(ti) 搬遷改善居住條件

  說起興(xing) 建石梁河水庫,家住石梁河鎮南辰新型農(nong) 村社區、68歲的居民郭有濤回憶道:“當時東(dong) 海縣超過2萬(wan) 人移民,大部分在水庫周邊安家落戶,也就是現在的石梁河鎮。”東(dong) 海縣水務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當年這些移民為(wei) 當地及周邊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郭有濤說,由於(yu) 曆史等原因,一度以來,移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較為(wei) 艱苦。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當地移民群眾(zhong) 居住條件一直很差。每逢雨季,水位上漲,家裏到處都濕漉漉的,牆皮脫落,洪水進家入院,莊稼靠天收。

  南辰新型農(nong) 村社區應運而生。自2017年以來,石梁河鎮積極響應加快改善農(nong) 民群眾(zhong) 住房條件、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對庫區居住人口較少、洪澇災害易發、基礎設施配套較差的東(dong) 南辰、鄭莊、東(dong) 堯3個(ge) 自然村進行了整體(ti) 搬遷,統一安置。目前,南辰新型農(nong) 村社區已完成這3個(ge) 自然村的382戶人家搬遷。“整個(ge) 社區可承載586戶人家,現在學校、超市、影院、文化廣場、有聲圖書(shu) 室、衛生室配套齊全。”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郭慶說。

  確保“上岸漁民”穩定就業(ye)

  彼時差的不僅(jin) 僅(jin) 是居住條件。20世紀80年代初,水庫周邊的一部分移民依托水庫豐(feng) 富的漁業(ye) 資源,以捕魚為(wei) 生,但也僅(jin) 夠勉強度日。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找到新“致富路子”的移民群眾(zhong) 開始從(cong) 事網箱養(yang) 魚,高峰期的時候網箱數量超過10萬(wan) 隻。

  “俺是從(cong) 1996年開始網箱養(yang) 殖的,網箱養(yang) 魚確實給俺家帶來了一定效益。”村民孟凡山說。但他也承認,大量餌料的投放和生活垃圾讓原本清澈的湖水日益變得渾濁起來,水庫無序采砂更影響到了防洪安全,隱患日益凸顯。

  當地黨(dang) 委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和形勢的嚴(yan) 峻性。近年來,受益於(yu) 國家移民扶持政策,東(dong) 海縣大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庫區綜合整治、建設農(nong) 民新型社區、創辦工業(ye) 集中區,全麵改善生態、居住、就業(ye) 等方麵條件。

  為(wei) 整治好石梁河水庫無序養(yang) 殖,2019年至2020年連續兩(liang) 年,連雲(yun) 港市實施庫區“兩(liang) 違”專(zhuan) 項清理,作為(wei) 下轄地區的東(dong) 海縣還針對水庫周邊不在任務清單裏的“兩(liang) 違三亂(luan) ”(河湖違法圈圩、違法建設、亂(luan) 占、亂(luan) 排、亂(luan) 建)進行自行清理。2021年,東(dong) 海縣對2389艘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shu) 、無船籍港“三無”船隻和404隻水泥船進行了清理,328戶當地漁民順利實現“洗腳上岸”。

  如何確保每一位“上岸漁民”穩定就業(ye) 、增收致富,成為(wei) 擺在當地黨(dang) 委政府麵前的一個(ge) 課題。“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在2021年開展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東(dong) 海縣結合“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了以“轉產(chan) ”“轉崗”“轉型”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三轉”策略。轉產(chan) ,幫助群眾(zhong) 流轉土地、暢通銷售渠道,發展當地特色產(chan) 業(ye) ——葡萄種植;轉崗,根據群眾(zhong) 技能特長,就近到適合的企業(ye) 工作;轉型,鼓勵年輕人依托當地特色產(chan) 業(ye) 做大直播經濟。

  勝泉村位於(yu) 石梁河鎮最北部,是石梁河水庫的重點“移民村”,全村共10個(ge) 村民小組933戶3820口人。東(dong) 海縣和石梁河鎮聚焦產(chan) 業(ye) 富民,結合勝泉村的產(chan) 業(ye) 發展定位,利用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並拿出專(zhuan) 門的配套資金,幫助村裏發展葡萄產(chan) 業(ye) 。

  特色產(chan) 業(ye) 助力增收致富

  在引導石梁河水庫庫區移民發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同時,東(dong) 海縣還利用當地的資源優(you) 勢和區位優(you) 勢,大力發展家紡、礦山機械、無紡布等產(chan) 業(ye) 。石梁河鎮工業(ye) 集中區已建成標準廠房26棟,入駐企業(ye) 32家,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把一部分庫區移民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如今,依托產(chan) 業(ye) 發展,這裏的大部分農(nong) 民過著白天上班、晚上休閑的“城市生活”。

  江蘇省“百名示範村書(shu) 記”、石梁河鎮石梁河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薛明剛也有自己的設想:“村裏打算對接鎮工業(ye) 集中區,根據漁民的需求和各自特長,為(wei) 他們(men) 找好企業(ye) ,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另外,村裏與(yu) 南辰鳳凰直播基地對接,培訓年輕人掌握直播知識,網上銷售床上用品和葡萄、草莓、粗糧等石梁河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帶動鄉(xiang) 村直播經濟發展,幫助農(nong) 民增收致富。”

  緊挨著石梁河水庫,靠著一湖好水,在鎮旁邊開農(nong) 家樂(le) 的石梁河村原漁民謝車站有自己的掙錢秘訣。“政府修了四五十公裏的環湖大道,水庫像大花園一樣,很多遊客坐直達班車來這裏玩。2021年以來,外地遊客上我家魚館消費,就給我帶來了十多萬(wan) 元的收入。”謝車站說。

  眼下,東(dong) 海縣又根據連雲(yun) 港市的要求,實施石梁河水庫幸福河湖建設清水進城行動。行動明確,到“十四五”末將石梁河水庫片區打造成為(wei) 連雲(yun) 港市踐行“兩(liang) 山”理論的示範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樣板區和幸福河湖建設的新標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