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這一抹護佑人民的深藍
1月初,皚皚白雪已覆蓋雲(yun) 南怒江獨龍江鄉(xiang) 的大峽穀深處。38位民警整裝出發,行進在海拔4900米的邊境線上。他們(men) 身上那深藍色的製服,在銀裝素裹的高山上,遠遠就能望見。
38人,雲(yun) 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的全部警力,他們(men) 守護的轄區近2000平方公裏,邊境線長達115公裏,這裏生活著4000多名獨龍族群眾(zhong) 。
“第二個(ge) 警察節來了,我們(men) 要帶給群眾(zhong) 什麽(me) ?”年輕民警問。其實他們(men) 知道答案,警察節似乎沒有多特殊,每年的12月至翌年6月,大雪封山,一些村寨幾乎與(yu) 外界隔絕,他們(men) 要帶給群眾(zhong) 的與(yu) 所有尋常日子一樣,是穩穩的安全感。
今年1月10日,第二個(ge) “中國人民警察節”,全國廣大公安民警仍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110”這個(ge) 法治中國莊嚴(yan) 又有溫度的符號,在公安民警心中,意味著默默無聞的堅守、義(yi) 無反顧的衝(chong) 鋒,承載著人民群眾(zhong) 的期盼需求,代表著人民警察的使命擔當。
在峽穀高山行進
山河相間,坡陡穀深,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們(men) 守護的轄區地廣人稀,交通相對閉塞又危險。“出門看見人,見麵走一天”是這裏交通狀況的真實寫(xie) 照。
可一旦進到村裏,獨龍族群眾(zhong) 對家鄉(xiang) 有著另一番描述:快70年了,這裏沒有一件“黃賭毒、黑搶拐”案件,長期以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派出所從(cong) 1952年設立至今,陪伴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從(co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初期一直走到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留下了這樣的寶貴財富。
“安寧、祥和,這是邊疆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最基礎的條件。”每位民警來到這裏的第一天起,便牢記著這句話。對於(yu) 老民警來說,他們(men) 常常感到身上責任重大,因為(wei) 在很多場合,獨龍族群眾(zhong) 甚至把他們(men) 喚作“黨(dang) 中央派到獨龍族身邊的貼心人”。
2019年春節前夕,獨龍江鄉(xiang) 遭遇大範圍降雪,進出道路中斷。當時有個(ge) 獨龍族小女孩患急性闌尾炎需要外出救治,被大雪隔在山裏。為(wei) 了爭(zheng) 搶寶貴時間,派出所黨(dang) 支部組織黨(dang) 員突擊隊前往。山路狹窄濕滑,救援機械無法抵達,民警們(men) 用手刨挖,經過9小時的艱苦奮戰,成功搶通道路,使小女孩得到及時醫治。
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的防控工作,還是2020年5月的泥石流災害救援,民警們(men) 始終衝(chong) 鋒在前。對於(yu) 奮戰在大山深處的民警來說,他們(men) 不僅(jin) 要紮牢安全防線,還要傳(chuan) 播現代文明,這是他們(men) 的一個(ge) 重要使命。
多年來,民警們(men) 積極構建立體(ti) 化防控體(ti) 係,在生產(chan) 力相對落後的地方建立起穩固的群防群治力量。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在民警的帶動支持下,紛紛加入護邊員、民兵等隊伍,與(yu) 民警一道成為(wei) 保護家鄉(xiang) 的衛士。
不少剛來到獨龍江鄉(xiang) 工作的幹部,都想不到在祖國邊境的這片土地上,竟有如此高效的公安服務體(ti) 係:“大手牽小手”“1+1愛民助學”“護送平安團圓路”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流動警務室、“夜間戶籍室”開設到村寨田間,流動辦證服務平台、電話預約辦證等綠色通道直通最需要的人群……
為(wei) 保衛和建設獨龍江,派出所先後有8名年輕民警把寶貴的生命永遠留在了獨龍江這片熱土。“雖然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紮根獨龍江、一心為(wei) 人民’的信念一直傳(chuan) 承了下來。”民警們(men) 說,他們(men) 最為(wei) 榮耀的勳章,是邊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hui) “一步跨千年”這幅偉(wei) 大宏圖中,有他們(men) 用青春畫下的一抹深藍。
在計算機屏幕前“探路”
16歲上大學、24歲成為(wei) 全局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擁有國家實用新型專(zhuan) 利2項、軟件著作權5項……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務支援支隊民警魏建力如今正全力投身首都公安科技建設,他與(yu) 智慧警務同仁有著同樣的使命——積極搭建城市管理“科技大腦”,精心打造基層一線“實戰利劍”,真情構築服務群眾(zhong) “高速公路”。
2021年9月的一個(ge) 晚上,一通急促的“110”電話響起。電話裏是一個(ge) 12歲女孩的哭訴,她的母親(qin) 失蹤了。
情況緊急,接案的95後民警魏建力立即啟動警務信息人員查找機製,不到5分鍾便取得關(guan) 鍵線索,並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案情研判分析。一線巡邏車組接到指令後,立即趕到現場,成功救下這位女士。
5分鍾時間,突破了“大海撈針”式的傳(chuan) 統尋人模式,也避免了悲劇發生。坐在電腦屏幕前的魏建力,運用警務科技拯救了一個(ge) 家庭。近三年,他已先後協助找回走失人員1200餘(yu) 人次。
“要服務保障一線執法辦案,最重要的就是怎麽(me) 把那些‘高大上’的係統、模型轉化成基層民警一看就懂、一學就會(hui) 、一用就靈的小工具、小方法,讓大家想用、愛用。”魏建力參與(yu) 組建了北京市公安局首支科技智能化應用隊伍,打造了一體(ti) 化智能工作機製,創造出了“智能化應用技戰法矩陣”體(ti) 係,為(wei) 基層一線執法辦案提供多維度的科技支撐,“隔著屏幕當好戰友的堅強後盾”。
有一段時間,魏建力接到了幾條銷售假酒的線索。他從(cong) “假酒是從(cong) 哪兒(er) 來的”入手,在“矩陣”體(ti) 係中深入摸索,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形成了研判報告。案件迅速告破,戰友們(men) 都對這高效的信息研判技術連連稱讚。
原先奔波上百公裏的偵(zhen) 查,變成了電腦前幾分鍾的線索分析,科技手段服務實戰已經改變了傳(chuan) 統的警務模式。近兩(liang) 年來,魏建力帶領團隊直接利用科技手段抓獲犯罪嫌疑人2600餘(yu) 人,提供各類有效線索6000餘(yu) 條,破獲案件1200餘(yu) 起。
與(yu) 奔走在街頭巷尾和巡邏道路上的民警不一樣,這個(ge) 警察節,魏建力仍坐在電腦前。他與(yu) 戰友們(men) 正努力讓警務科技聚焦破小案,服務大民生。“警務科技從(cong) 來都不是高冷的。”他要把科技中蘊含的溫情和它帶來的安全感,傳(chuan) 遞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在最後一次衝(chong) 鋒中捍衛理想榮耀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公安局墾區治安分局刑警大隊四級警長湯寶俊的年齡永遠定格在了39歲。他沒有趕上2022年的警察節。
2021年3月24日14時許,湯寶俊得到線索,網上在逃犯罪嫌疑人趙某軍(jun) 出現在一家理發店。他立即帶領輔警趕赴現場組織抓捕。
與(yu) 16年警察生涯裏每次執行抓捕任務一樣,湯寶俊依然把戰友護在身後,自己第一個(ge) 衝(chong) 了上去。麵對身高1.9米、體(ti) 重近100公斤的嫌疑人的瘋狂反抗,湯寶俊與(yu) 其展開殊死搏鬥。與(yu) 平時不一樣的是,這一回,湯寶俊失去意識倒在地上,再也沒有醒來。
“寶俊大哥並沒有離開我們(men) 。”一次次舍生忘死的衝(chong) 鋒陷陣,都被戰友們(men) 牢牢刻在記憶裏。2014年秋的一天,在唐海鎮人流如織的大街上,一名吸毒致幻的犯罪嫌疑人掄著菜刀,胡砍亂(luan) 砸,對群眾(zhong) 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湯寶俊趕到現場後,讓戰友在外圍觀察。規勸無果的情況下,他突然一躍而起,飛身奪刀,製服了嫌疑人。和年輕戰友們(men) 一起執行抓捕任務時,湯寶俊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men) 還年輕,都沒結婚。抓捕時我先上!”
從(cong) 警16年,湯寶俊先後在派出所、巡警隊、刑偵(zhen) 大隊工作,無一例外都是戰鬥在執法辦案的一線崗位。在派出所時,他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事東(dong) 奔西走,時常拿出自己的工資接濟困難群眾(zhong) 、流浪兒(er) 童和走失老人;在巡警隊,他每年參與(yu) 辦理治安案件一兩(liang) 百起;在刑偵(zhen) 大隊,他敢打敢衝(chong) ,練就了一身勇於(yu) 擔當作為(wei) 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被稱為(wei) 破案能手、追逃先鋒、反詐專(zhuan) 家。
2021年年初,民警湯寶俊為(wei) 一家企業(ye) 追回被盜設備零部件,企業(ye) 生產(chan) 得以恢複正常,副總經理想請湯寶俊吃個(ge) 飯表示感謝,可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後來,企業(ye) 定做了一麵寫(xie) 著“揮正義(yi) 之劍,保企業(ye) 平安”的錦旗送到刑偵(zhen) 大隊,準備親(qin) 手交給湯寶俊,結果卻得知湯寶俊已經犧牲。
湯寶俊的朋友李存曾不止一次問他“為(wei) 什麽(me) 要當警察”,湯寶俊每次的回答都是四個(ge) 字——“懲惡揚善”!這是他一生的理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