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布時間:2022-01-10 10:2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郭春麗(li) 、李清彬(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

  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保障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的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充分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體(ti) 現了百年大黨(dang) 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時代新征程部署工作、製定政策、推動發展的重要遵循。

  需要看到,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這既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從(cong) 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

  第一,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需要看到,人是最活躍的創新要素,推動創新發展就必須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釋放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才華和能量,依靠人民群眾(zhong) 推動創新創業(ye) 創造向縱深發展。堅持科技創新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加強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對接,推動創新與(yu) 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相銜接,走從(cong) 人才強、科技強到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第二,著眼於(yu)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協調發展。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jia) 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實現城鄉(xiang) 協調、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ti) 現。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更好解決(jue)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yu) 促進協調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guan) 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ge) 方麵、各個(ge) 環節相協調;要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促進城鄉(xiang) 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不斷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要統籌東(dong) 中西、協調南北方,實施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ti) 相當;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做好教育、住房、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工作,解決(jue) 好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經濟建設與(yu) 社會(hui) 建設相協調。

  第三,錨定人民更高層次需求,實現綠色發展。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men)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凸顯,廣大群眾(zhong) 從(cong) “盼溫飽”轉向“盼環保”、從(cong) “求生存”轉向“求生態”。對此,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ti) 係,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要健全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環境治理體(ti) 係,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自覺行動。

  第四,著力增進全人類福祉,堅持開放發展。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hui) 越開越大”“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充分體(ti) 現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的堅定決(jue) 心。新時代新征程,世紀疫情衝(chong) 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我們(men)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於(yu) 增進全人類福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更好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的同時,推動製度型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讓全球化發展的紅利惠及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第五,紮實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共享發展。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全民共享、全麵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依靠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勤勞智慧,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推動共同富裕要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循序漸進,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ti) 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自覺主動解決(jue) 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形成中間大、兩(liang) 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推動社會(hui) 全麵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使全體(ti) 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