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也能“大創新”
民營企業(ye) 既是創業(ye) 就業(ye) 的主要領域,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ti) ,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ye)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ye) 改革發展的意見》。兩(liang) 年來,中小民營企業(ye) 轉型發展支持舉(ju) 措成效如何?記者采訪了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相關(guan) 企業(ye) 負責人和專(zhuan) 家。
強化創新支持、優(you) 化融資服務
憑借天空地遙感數據高精度智能處理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小巨人”企業(ye) 武大吉奧信息技術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從(cong) 立項到獲獎,得益於(yu) 產(chan) 學研用的緊密合作。”企業(ye) 負責人王琳介紹,2013年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發起科研項目,學校科研團隊貢獻底層技術,吸納吉奧提供應用支撐共同作為(wei) 研製主體(ti) ,2017年技術成果出爐後,又經國家測繪局進行中試和產(chan) 業(ye) 化,前後曆時8年,最終獲此殊榮。
重大科研項目將中小企業(ye) 引進來、融進去,為(wei) 企業(ye) 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我們(men) 連續多年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8%左右,以創新驅動企業(ye) 持續發展。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明顯。”王琳說。
“小巨人”支撐“大創新”。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有14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參與(yu) 申報的13個(ge) 項目獲獎,占企業(ye) 參與(yu) 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項總數的10.2%。“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超五成年研發投入超1000萬(wan) 元,超六成屬於(yu) 工業(ye) 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ye) 10年以上,在多個(ge) 領域‘補短板’‘填空白’,已成為(wei) 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近年來,工信部將培優(you) 企業(ye) 與(yu) 做強產(chan) 業(ye) 相結合,推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介紹,在創新支持上,中央財政安排100億(yi) 元以上獎補資金,分3批重點支持1000家以上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技術成果產(chan) 業(ye) 化應用;在優(you) 化服務上,推動22個(ge) 省份與(yu) 金融機構聯合印發專(zhuan) 項融資方案,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量身打造“小巨人貸”“專(zhuan) 精特新貸”等專(zhuan) 屬信貸產(chan) 品。
數字化轉型成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必修課”
濟南章丘,走進位於(yu) 三澗溪村集約型工業(ye) 園,山東(dong) 明風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生產(chan) 正酣——鑄造、機加工、檢測噴漆,自動機器人忙碌不停;智慧車間監控大屏上,設備運行數據實時跳動、一目了然。
“生產(chan) 全掌控,一屏覽車間”源自一場數字化改造。“不轉型,就跟不上了!”公司董事長趙震昌說,生產(chan) 設備過去相互孤立,設備數據難以反饋指導生產(chan) ,精細化管控難度大,影響生產(chan) 效率。
明風機械采用了浪潮雲(yun) 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解決(jue) 方案,實現聯網管理和實時監控。改造後,生產(chan) 管理效率提升15%,訂單轉化率提高10%。
火山引擎發布“火種計劃”,限時免費開放AI(人工智能)平台,扶持上千家小微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國網嘉興(xing) 供電公司建立基於(yu) 電網基礎設施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降碳生產(chan) 方案……“借助工業(ye) 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吸引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有助於(yu) 解決(jue) ‘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等難題,推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cong) 說。
為(wei) 推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信部部署實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專(zhuan) 項行動,已發布254項服務產(chan) 品及活動,開展一批技術培訓。
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調研的數據顯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賦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總體(ti) 向好,轉型取得初步成效。
從(cong) 階段看,超半數被調研的中小企業(ye) 處於(yu) 踐行實施階段,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處於(yu) 數字化轉型領軍(jun) 梯隊,轉型程度較一般中小企業(ye) 更深入。從(cong) 投入看,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成效滿意度較高,投入力度不斷增強,投入重心由購買(mai) 硬件向軟件服務和解決(jue) 方案傾(qing) 斜。從(cong) 路徑看,轉型呈現由“單點應用”向“全麵賦能”轉變的特征,轉型越深入,全流程賦能成效越均衡。
轉型初顯成效,但中小企業(ye) 普遍數字化基礎較為(wei) 薄弱、風險抵禦能力弱、安全顧慮較多,麵臨(lin) 不會(hui) 轉、沒錢轉、不敢轉的問題。魯春叢(cong) 認為(wei) ,“探索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ye) 往往資金壓力大、人才供給不足。在這一階段,政策和技術支持的普惠性和滲透性有待提升。”
“對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發展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guan) 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將采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打造100個(ge) 可複製可推廣賦能應用場景,供中小企業(ye) 自主對接使用。同時,培育一批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服務平台,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化發展綜合評價(jia) 診斷服務,有針對性地提升數字化能力。
以平台建設支撐創新發展
浙江桐鄉(xiang) 濮院毛衫創新園,是國家級小微企業(ye) 雙創示範基地,這裏集聚著毛衫銷售、加工、設計等各類企業(ye) 近300家。“去年訂單量相對不足,加上海運成本高企,一些以外貿為(wei) 主的小微企業(ye) 出現了資金困難問題。”浙江華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建華說。
以2016年入駐園區的新迪尚時裝公司為(wei) 例,“2021年7月海運成本猛漲,擠占利潤空間,一度資金難以周轉。”作為(wei) 園區“大總管”,沈建華介紹,園區出麵擔保,為(wei) 企業(ye) 向銀行融資4000多萬(wan) 元。“通過扶助園區龍頭企業(ye) ,帶動20多家無法單獨承接訂單的小微企業(ye) 紓困,預計企業(ye) 2021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0%。”
毛衫創新園的奮力前行,是以平台建設支撐小微企業(ye) 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392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範基地、703家國家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帶動各地培育省級示範平台3300多家、省級示範基地2500多家,為(wei) 中小企業(ye) 創新創業(ye) 提供了有力支撐。
盡管中小企業(ye) 創新創業(ye) 氛圍濃、勢頭好,但仍麵臨(lin) 一些難點挑戰——
創新人才引留難。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相較大企業(ye) ,受自身經營持續穩定性、薪資待遇、發展空間等因素影響,對高技能創新人才吸引力較弱、人才隊伍穩定性不足。
“受限於(yu) 企業(ye) 實力,我們(men) 成了給大企業(ye) 培育人才的‘輸送器’。”王琳說,目前對高端人才的獎補政策較多,希望能給予中小企業(ye) 更多麵向青年骨幹人才的招攬政策,為(wei) 企業(ye) 發展壯大築好“蓄水池”。
創新資金融資難。“創新需要有穩定、長期的資金投入作為(wei) 保障,中小企業(ye) 規模小,僅(jin) 靠自身積累投入資金遠遠不夠,大部分依賴銀行貸款或資本市場,但受抵押擔保難、上市掛牌門檻高等因素影響,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小微企業(ye) 實力較弱,數字化轉型往往需要園區幫一把。”沈建華介紹,目前園區已投資上億(yi) 元建設電子商務樓、小微企業(ye) 成長學院等配套設施。“希望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能享受更多稅收優(you) 惠政策,助力園區平台企業(ye) 更好為(wei) 小微企業(ye) 提供服務。”
據介紹,工信部將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從(cong) 技術、資金、人才、用地等多方麵給予支持,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ye) 的創新能力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韓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