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的主要路徑

發布時間:2022-01-10 10:2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羅仲尤、劉玉立(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基地研究員)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wei)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思想引領和價(jia) 值引導的主要陣地。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就要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對標培育時代新人的要求,引導青年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第一,在深刻把握“兩(liang) 個(ge) 大局”中強化守正創新。

  當前,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形勢日益複雜,需要完成的任務十分艱巨。在此背景下,更好推動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必須全麵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在深刻把握“兩(liang) 個(ge) 大局”之間的內(nei) 在聯係中,在辯證認識國內(nei) 外發展大勢中,錨定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能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個(ge) 目標,將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放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中來謀劃和推進。

  要認識到,“兩(liang) 個(ge) 大局”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推動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是世界大變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推動因素;世界大變局則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條件和機遇,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挑戰。總的來看,是危與(yu) 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對此,我們(men) 要抓住和用好各種於(yu) 我有利的因素,清醒認識內(nei) 外部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複雜性。既要為(wei) 思政課教學不斷注入豐(feng) 富的時代內(nei) 涵、鮮活的實踐內(nei) 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使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又要積極引導青年學生用全麵、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形勢變化,認清規律、識變應變,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之中。

  第二,在拓寬增進“兩(liang) 個(ge) 視野”中推動守正創新。

  引導學生全麵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引導學生全麵了解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是推動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的發力點。

  要不斷拓寬高校師生的國際視野。高校學生經常會(hui) 把國外的事情同國內(nei) 的情況聯係起來,這個(ge) 過程就會(hui) 產(chan) 生一些疑惑。學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對此,思政課教師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否則就難以引導青年學生理性認識熱點問題和複雜問題,隻有結合國際形勢發展與(yu) 當前時代主題、現實要求,善於(yu) 利用國內(nei) 外的事實、案例、素材,才能在比較中回答學生的疑惑。青年學生也需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善於(yu) 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

  要不斷拓寬高校師生的曆史視野。曆史不僅(jin) 是對過去事實的真實記載,而且是對過去經驗的科學總結。在思政課教學中,要教育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善於(yu) 從(cong) 曆史的長鏡頭中進行整體(ti) 觀照,與(yu) 曆史對話、以曆史為(wei) 鏡,幫助學生用理性擦亮自己的眼睛。要充分運用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善於(yu) 運用曆史人物、曆史故事、曆史素材,以及采用豐(feng) 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增加曆史現場感和畫麵感,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添培根鑄魂的“營養(yang) 劑”。黨(dang) 的曆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活教材”,要緊密聯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的奮鬥曆程,向青年學生詮釋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的深層邏輯和成功密碼,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過去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夠成功、未來我們(men) 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根本原因,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來之不易。青年學生也要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內(nei) 在道理,深刻領悟為(wei) 什麽(me) 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進一步堅定“四個(ge) 自信”。

  第三,在有效轉化“兩(liang) 個(ge) 體(ti) 係”中實現守正創新。

  實現教材體(ti) 係向教學體(ti) 係的有效轉化,是推動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的關(guan) 鍵環節。

  一方麵,要堅持教材體(ti) 係的思想性、理論性、深刻性、時代性,全麵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xie) 用意、邏輯結構和價(jia) 值主線。既不能脫離教材體(ti) 係,也不能將教材內(nei) 容機械地照搬為(wei) 教學內(nei) 容。要在融會(hui) 貫通的基礎上鑽研教材,對教學中涉及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適當補充內(nei) 容,及時更新和編寫(xie) 疑難解析、案例分析、經典導讀等輔助教材,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用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另一方麵,要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群體(ti) 特征,實現教學理念創優(you) 與(yu) 教學方式創新。思政課教材體(ti) 係具有邏輯嚴(yan) 密、敘事宏大、理論深刻、話語嚴(yan) 肅等特點,在向教學體(ti) 係轉化中應辯證處理“教什麽(me) ”與(yu) “怎麽(me) 教”之間的關(guan) 係,認真錘煉教學語言,精心設計教學場景。要善於(yu) 把“宏大敘事”具象為(wei) 可感可知的“具體(ti) 情境”,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轉變成學生深刻認同的生動道理,實現“有意義(yi) ”和“有意思”的融合。要適應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用好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方式,增強教學的互動性。需要注意的是,“形式上的生動”不能替代“靈魂上的觸動”,不能衝(chong) 淡思政課教學的“原味”“真味”,要做到既讓思政課教學接地氣、聚人氣,又能強骨氣、提底氣。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