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更平安的新疆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 鍛造新時代政法鐵軍(jun) 】
守護更平安的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陳慧娟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殷澤昊
“來到新疆,在城市的任意一個(ge) 地點報警,30秒內(nei) 至少會(hui) 有一波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到2021年12月,新疆已經連續5年沒有發生暴恐案件了。由亂(luan) 到治,新疆的政法幹警們(men) 功不可沒。”中央第十六督導組新疆小組組長曾海燕說,“在來新疆之前,我的朋友跟我說要注意安全。但我知道,新疆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些都要感謝我們(men) 政法幹警的默默付出。”
自2021年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政法單位更加聚焦政治建設、學習(xi) 教育、查糾整改、頑疾整治,全麵提升政法隊伍執法辦案、服務群眾(zhong) 、隊伍管理、監督預警水平。
天平、石榴、天山,這是構成“石榴籽法官工作室”徽標的三個(ge) 元素。2021年12月11日,“石榴籽法官工作室”在烏(wu) 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掛牌成立。
每年烏(wu) 魯木齊市法院有一半多涉及少數民族同胞的案件發生在天山區,石榴籽法官工作室就設立在天山區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天山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雷菲菲和執行局政委吳新剛向記者介紹:“在這裏,我們(men) 常常遇到涉及兩(liang) 種甚至多種語言的案件。我們(men) 把石榴籽法官工作室設立在他們(men) 家門口,把懂得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法官安排到他們(men) 家門口,最大程度為(wei) 他們(men) 提供便利。我們(men) 的工作室不僅(jin) 能實現法律谘詢和訴前調解,還能現場立案、現場開庭。”
沙吾列·尼亞(ya) 孜別克是天山區法院派駐到石榴籽法官工作室的一名“三語”法官,身為(wei) 哈薩克族的她還熟練掌握維吾爾語。沙吾列告訴記者,平時處理最多的是小糾紛和小案件,比如物業(ye) 糾紛或鄰裏糾紛。“社區居民淳樸善良,雖然他們(men) 的文化水平和對法律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有些甚至對我上門去調解糾紛產(chan) 生誤會(hui) ,但經過我講解後,誤會(hui) 很快就能消除。”說起工作中遇到的情況,沙吾列認為(wei) 耐心是最重要的,“我們(men) 的工作室叫‘石榴籽’,就是要把各民族的老百姓當成自己的家人,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以來,新疆司法廳立足司法行政職能,努力推出更多貼近民生、溫暖民心的政策措施。開展精準化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強化麵向群眾(zhong) 的公共法律服務、更廣泛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強化律師行業(ye) 管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司法局副局長孫國傑告訴記者,教育整頓期間,昌吉州司法局出台了《昌吉州法律援助中心惠民措施》,簡化困難群體(ti) 法律援助申請審查審批程序,對討薪農(nong) 民工、無固定收入的殘疾人免於(yu) 經濟狀況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ti) 人員維權案件優(you) 先受理、優(you) 先指派、簡化程序;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同時,放寬了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並引導律師隊伍做好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隻有我們(men) 把群眾(zhong) 當成親(qin) 人,把群眾(zhong) 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我們(men) 才能把工作做好;隻有我們(men) 把本職工作做好了,群眾(zhong) 才能真正受益。”新疆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剛說。
除了推出新舉(ju) 措,一些工作中存在的舊問題還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解決(jue) 。新疆公安廳法製總隊隊長蔡紅劍告訴記者,以往,案卷都是由辦案民警保管。有時辦案民警因工作調動、病事假離崗,導致案件擱置不能及時辦理。針對這個(ge) 問題,公安廳對案卷采取智能化集中管理方式,完善日常監督管理機製並提醒民警及時辦理案件,從(cong) 而避免了壓案不查的隱患。教育整頓期間,在公安廳的統一部署下,新疆地、縣兩(liang) 級公安機關(guan) 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和派出所設置了智能化案卷管理櫃,搭建了配套的管理軟件。公安機關(guan) 正在辦理的案卷均存放在管理櫃中,由專(zhuan) 人負責統一管理。“每一起案件背後都關(guan) 係到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一些小案,恰恰是影響老百姓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辦好這些案件,也是公安機關(guan) 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ti) 體(ti) 現。”蔡紅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