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維生素C缺乏導致腎損傷的遺傳調控機製被“破譯”

發布時間:2022-01-17 09:55: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記者陸成寬)記者近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維生素C缺乏小鼠腎損傷(shang) 的表觀遺傳(chuan) 調控機製,提供了維生素C缺乏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和細胞類型特異性DNA/RNA表觀遺傳(chuan) 修飾的證據,闡明了維生素C缺乏腎髒的細胞和分子表型特征。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yu) 《美國腎髒病學會(hui) 雜誌》。

  通過對維生素C缺乏小鼠及同窩對照小鼠的腎髒進行病理學、單細胞RNA測序、全基因組亞(ya) 硫酸氫鹽測序和甲基化RNA免疫沉澱測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了維生素C缺乏腎髒的多組學圖譜。研究發現,在自然斷奶7周半後的維生素C缺乏小鼠腎髒中出現了急性腎小管壞死,而急性腎小管壞死是引起急性腎損傷(shang) 的最常見因素。

  “我們(men) 整合分析發現,近端小管細胞和開窗型內(nei) 皮細胞分別是受DNA/RNA高甲基化修飾影響最大的細胞類型,會(hui) 導致腎髒出現小管壞死及缺氧。”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慈維敏解釋道。研究人員進一步用小鼠近端小管上皮細胞係的細胞學實驗和基於(yu) 單細胞RNA測序數據的細胞間通訊分析證實了這一結果。

  此外,缺乏維生素C的腎髒中DNA高甲基化先於(yu) 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組織學表型暗示,DNA表觀遺傳(chuan) 改變可能驅動疾病的發生發展。最值得注意的是,預防性補充抗氧化型維生素C衍生物——抗壞血酸磷酸鎂可促進DNA去甲基化,並防止順鉑誘導的急性腎小管壞死。

  該研究證實了維生素C是腎內(nei) 穩態所必需的物質,提示維生素補充可能是降低腎損傷(shang) 風險的途徑,為(wei) 維生素C作為(wei) 維持腎內(nei) 穩態的表觀遺傳(chuan) 調節劑提出了新的見解和思路,並為(wei) 預防危重患者的腎髒損傷(shang) 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