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逆周期調控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作者:秦煥梅(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研究員);盛鬆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彰顯我國宏觀政策審時度勢、精準發力。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麵臨(lin) 下行壓力,處於(yu) 爬坡過坎的關(guan) 口,預計2022年二季度經濟會(hui) 企穩,下半年會(hui) 回升,全年經濟增速或可達5.5%左右。如果政策有效落實,宏觀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還可能提前。無論是根據以往經驗還是從(cong) 目前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環境看,都應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改善市場預期,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護、激發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和積極性。
當前的經濟運行趨勢
2021年,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們(men) 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但同時,經濟發展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對此,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2022年,必須根據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精神,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hui) 大局穩定。
受國際國內(nei) 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並從(cong) 2021年下半年開始顯現。受疫情反彈影響,與(yu) 內(nei) 需有關(guan) 的主要經濟指標處於(yu) 曆史低位,與(yu) 2019年疫情暴發前相比,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均有所回落。從(cong) 外需看,海外疫情持續蔓延,我國出口目前仍保持較大韌性,工業(ye) 生產(chan) 和製造業(ye) 投資較為(wei) 平穩。2021年淨出口對GDP貢獻率高達20.9%,遠超過去20年來的平均水平。這與(yu) 我國疫情防控有效、經濟恢複較早,並擁有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外貿企業(ye) 對全球市場變化適應能力較強等因素有關(guan) 。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出口仍能對經濟增長保持較大貢獻。原因在於(yu) :一是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齊全的優(you) 勢將繼續支撐今年我國對外貿易;二是最近一兩(liang) 年來人民幣已有較大幅度升值,而隨著美聯儲(chu) 開啟緊縮政策,人民幣可能麵臨(lin) 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這對我國出口倒是有利的;三是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加強對進出口的政策支持”“進一步鼓勵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ye) 態發展”,國務院辦公廳也發布了《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這些政策措施都將推動外貿的穩定發展。
我國已具備經濟企穩的條件
從(cong)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我國宏觀經濟曾有過4次低穀期,分別起始於(yu) 2008年年中、2011年年末、2014年年末、2018年年中,每次間隔約2.5~3.5年。針對每一次的經濟低穀期,我國均運用貨幣、財政等政策工具予以了逆周期調節,並實現了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到各項經濟指標的時滯長短不一。根據統計數據和以往的觀察,以央行開始降息、降準為(wei) 貨幣政策寬鬆的起點,經過3~5個(ge) 月廣義(yi) 貨幣(M2)、社會(hui) 融資等金融數據會(hui) 率先企穩回升,工業(ye) 增加值、消費、固定資產(chan) 投資等經濟數據的企穩則是在政策放寬後的3~8個(ge) 月出現,而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PPI)等物價(jia) 數據的見底回升則在政策放寬後的10~11個(ge) 月出現。
但無論政策時滯長短,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的回升往往是經濟由下行轉穩的先決(jue) 條件。此外,消費回暖亦是判斷經濟實質性複蘇的重要指標,2014年以來我國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持續超過資本形成總額,說明消費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從(cong) 投資看,2022年,基建投資有望率先帶動投資企穩,房地產(chan) 投資的下行趨勢也有望得到遏製。早在2021年8月,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就已加速發行。8-11月各月分別發行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4085、5231、5372和5605億(yi) 元,分別占全年限額3.65萬(wan) 億(yi) 元的11.2%、14.3%、14.7%和15.3%。而1-7月平均每月僅(jin) 發行限額的5.3%。房地產(chan) 融資的邊際放鬆則是從(cong) 2021年10月就有所表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2021年10月當月新增個(ge) 人住房貸款為(wei) 3481億(yi) 元,較9月多增1013億(yi) 元。在“維護我國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方針下,合理的融資需求正在得到更好的滿足。
從(cong) 消費看,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繼續強調“六穩”“六保”,特別是保就業(ye) 、保民生、保市場主體(ti) ,相關(guan) 配套政策的落實將緩解疫情對市場主體(ti) 生存和居民收入產(chan) 生的負麵影響,並通過收入效應進一步促進消費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麵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方向的調整是比較及時的,這是經濟企穩的決(jue) 定性因素。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黨(dang) 的基本路線的要求”,並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麵要積極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會(hui) 議還特別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預計“十四五”期間能耗“雙控”對供給端的約束將向著更加科學、更可持續的方向調整。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還強調“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總體(ti) 來看,盡管今年一季度經濟走出底部區間並不容易,但隨著各項穩定經濟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市場預期將得到明顯改善,經濟企穩可期。
穩中求進縮短經濟企穩回升時間
無論是根據以往經驗還是從(cong) 目前經濟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環境看,我們(men) 都需要采取多種舉(ju) 措縮短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加快經濟複蘇步伐,目前看實現這一目標的條件是完全具備的。
第一,縮短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是改善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民間投資、提高就業(ye) 水平的需要。2021年以來,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和製造業(ye) 投資增速出現了一定分化,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下降速度快於(yu) 製造業(ye) 投資,而過去大多數時間我國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都是高於(yu) 製造業(ye) 投資增速的。2021年以來的就業(ye) 形勢也較為(wei) 嚴(yan) 峻。預計2022年大學畢業(ye) 生1076萬(wan) ,增量167萬(wan) ,遠超2021年的35萬(wan) 。大學生就業(ye) 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所以縮短經濟築底時間、早日實現經濟企穩十分重要。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更應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政策的疊加效應對經濟企穩回升產(chan) 生負麵影響,維護市場主體(ti) 的信心,實現經濟盡快企穩。
第二,我國具備加快實施較為(wei) 寬鬆的宏觀政策以促進經濟企穩回升的條件。首先,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的空間較大。近期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務限額1.46萬(wan) 億(yi) 元。這將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有效助力穩投資、穩增長。其次,物價(jia) 將不會(hui) 是製約我國宏觀政策寬鬆的主要因素。目前,PPI增速已由升轉降,穩健的貨幣政策仍然具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條件,這有助於(yu) 引導形成市場合理預期。
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加快經濟企穩回升
首先,基建投資應率先發力。加大基建投資力度需要壓實地方政府的責任。從(cong) 曆史數據看,基建投資與(yu) 房地產(chan) 投資的占比相當。目前房地產(chan) 投資維持緊平衡,消費和服務業(ye) 複蘇尚需要時間,外貿預期有所轉弱。因此短期內(nei) ,基建投資仍是穩經濟的主要抓手。基建投資應配合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大方向,如5G基站、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目前增速較快,但占比仍較小,需要與(yu) 傳(chuan) 統基建相結合,這有助於(yu) 更好地穩住經濟基本盤。今年1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和專(zhuan) 項規劃重點項目,指出要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要求盡快將去年四季度發行的1.2萬(wan) 億(yi) 元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落實到具體(ti) 項目,這將進一步加大基建投資的力度。
其次,堅持“房住不炒”的同時,需注意防範係統性風險、滿足合理的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chan) 平穩發展,穩住房地產(chan) 市場基本盤。房地產(chan) 是我國居民重要的“財富倉(cang) 庫”,我國城市家庭財富中房產(chan) 占比高達78%。由於(yu) 財富效應,房地產(chan) 也是影響消費的一個(ge) 因素,避免房地產(chan) 市場的大起大落有助於(yu) 穩消費。
此外,消費複蘇和服務業(ye) 恢複需要居民收入的進一步提升,而收入提升的根本還在於(yu) 經濟保持一定增速,為(wei) 此必須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財政政策要適度發力,與(yu) 微觀政策相配合,持續激發市場主體(ti) 的活力。這是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的現實需要,西方國家通過大量發放補貼來促消費的做法隻能產(chan) 生短期效應,我國的宏觀政策則是注重長短結合,更加強調通過促進就業(ye) 、增加收入來拉動內(nei) 需。
總之,目前我國仍有較為(wei) 充分的政策空間和豐(feng) 富的政策工具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縮短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加快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宜穩中趨鬆。貨幣政策要有效配合財政政策,不能簡單通過長期改革的措施應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因為(wei) 如果沒有短期的經濟穩定和發展,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也將無從(cong) 談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