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流量、距離、門票“靠不住” 旅遊業如何危中尋機

發布時間:2022-01-19 10:14: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進入2022年,部分地區散發疫情給春節旅遊市場乃至第一季度旅遊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人們(men) 出遊距離縮短,文旅活動嚴(yan) 格“限流、錯峰、預約”,靠景區、景點的門票收入創造旅遊收入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旅遊業(ye) 如何危中尋機?

  “就地過年”催生旅遊消費新特點

  據去哪兒(er) 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春運火車票預約訂票訂單較上一周環比增長超一倍;但相較往年的“一票難求”現象,除去熱門線路二等座餘(yu) 票緊俏,多數列車仍有餘(yu) 票在售。民航方麵,元旦假期後,機票出行已迎來小幅高峰期,臨(lin) 近除夕前後機票價(jia) 格整體(ti) 小幅提升。相比之下,選擇就地過年的人數激增,2022年春節期間酒店預訂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多地近郊民宿、高端民宿已被訂滿,用戶平均提前預訂天數相較往年提前了超過一個(ge) 月,“包個(ge) 酒店過大年”成為(wei) 2022年春運新趨勢。

  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也分析,在部分地區散發疫情的背景下,嚴(yan) 格防疫、阻隔疫情傳(chuan) 播、保護消費者和從(cong) 業(ye) 人員的健康安全仍然是旅遊業(ye) 經營的首要職責。旅遊業(ye) 因此充滿不確定性。

  “預計2022年春節旅遊仍然以本地遊為(wei) 主。從(cong) 春節出行預訂情況來看,閱讀建築、文博研學、親(qin) 子、親(qin) 近自然等主題遊深受本地遊客喜愛;即便是長距離的跨省遊也更加注重主題性,預計春節期間,攝影和冰雪運動是兩(liang) 大重要旅遊主題。”周衛紅分析,“微旅遊”“微度假”等雖然是旅遊企業(ye) 在疫情中謀求出路、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旅遊休閑需求的自救舉(ju) 措,毛利率微薄,但也是旅遊行業(ye) 精細化、透明化發展的產(chan) 物,也是受益於(yu) 城市精細化管理、文旅融合的積極嚐試。

  實際上,2022年元旦節假期也呈現出這樣的特點。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年元旦假期旅遊市場發展報告》稱,相較2021年全年,2022年元旦假期人們(men) 的旅遊半徑由136.3公裏收縮到110.3公裏,呈現“大聚集、小分散”特點,即近程、短途、本地、周邊遊熱度上升,旅遊目的地區域內(nei) 循環特征明顯,而出於(yu) 安全和健康的考慮,遊客在旅遊目的地參加文旅休閑活動又相對分散。這份報告還預計,“就地過年”將成為(wei) 多數人的選擇。

  旅遊類型趨於(yu) 多元化。遊客將視線轉移至本地和城市周邊,各地城市公園、影劇院、都市商圈等當代生活類旅遊資源承接本地出遊需求。冰雪、紅色、鄉(xiang) 村、研學等專(zhuan) 項旅遊市場迎來市場新機遇,創新、個(ge) 性化體(ti) 驗為(wei) 遊客假日出遊增添新活力。人們(men) 也更加注重性價(jia) 比,高頻低價(jia) 仍是主流需求。

  疫情改變消費者旅遊消費結構

  結合疫情發生以來旅遊市場表現來看,人們(men) 對旅遊的訴求發生了明顯變化。根據《2021年全國旅遊服務質量調查報告》,2021年國內(nei) 遊客滿意度為(wei) 82.47,達到曆史最高水平,成為(wei) 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亮點。一方麵,有10.4%的遊客因長線遊受限、疫情導致旅遊中斷、節假日高峰出遊體(ti) 驗不佳等原因,認為(wei) 2021年旅遊體(ti) 驗不如2020年。另一方麵,絕大部分受訪者反饋,國內(nei) 旅遊服務改善顯著、本地遊及周邊遊自由度提高、創意產(chan) 品有新意、性價(jia) 比提高等因素,很好地彌補了行程縮短等因素帶來的遺憾,出遊體(ti) 驗有所提升。

  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李秋妍介紹,旅遊市場的新變化包括:一是在疫情防控較好的地區,著名旅遊景區遊客接待量大幅回升,但絕大多數傳(chuan) 統旅遊景區“吃不飽”。二是省內(nei) 遊比例大幅提高,跨省遊比例大幅減少。三是以本市居民為(wei) 主要客源的大城市近郊型景區,遊客接待量明顯好於(yu) 以外地遊客為(wei) 主要客源的旅遊景區。四是酒店民宿方麵,高端特色民宿酒店入住情況良好,但很多標準化酒店入住率走低。五是沉浸式體(ti) 驗、重社交體(ti) 驗的露營等新場景、新業(ye) 態火爆。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靠景區、景點的門票收入創造旅遊收入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引導遊客在目的地進行二次消費成為(wei) 主要探索點,擴充旅遊體(ti) 驗和旅遊配套設施的豐(feng) 富度對目的地引流和創造二次消費具有極大的貢獻。其中,智慧轉型和文旅融合,是旅遊業(ye) 危中尋機的兩(liang) 條主線。

  中國電信集團文旅行業(ye) 事業(ye) 部行業(ye) 總監劉飛分析,受部分地區散發疫情影響,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旅遊經濟恢複趨勢放緩。不過,除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省份外,各省客流數據在逐步恢複,紅色旅遊、鄉(xiang) 村旅遊、冰雪旅遊等受到人民群眾(zhong) 的熱烈追捧。深大智能智慧文旅研究院副院長陳曉華結合智遊寶數據介紹,2021年旅遊預約人次同比2020年增長37%,同比2019年增長47%。疫情常態化推動居民行為(wei) 模式改變。行前預約、掃碼刷臉等無紙化入園、電子導遊等多種數字化場景正逐漸被大眾(zhong) 認可,景區預約體(ti) 驗滿意度較往年有所上升。

  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顯示,近程遊拉動了都市休閑、文化娛樂(le) 和鄉(xiang) 村旅遊消費,城市周邊民宿與(yu) 高端酒店、博物館、美術館、圖書(shu) 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曆史文化街區、休閑遊憩步道為(wei) 本地遊客提供深度體(ti) 驗空間,脫口秀、書(shu) 店、轟趴、桌遊、密室為(wei) 近程休閑消費解鎖更多旅遊目的地的新玩法。2022年元旦假日,超過83%的遊客參與(yu) 了兩(liang) 項及以上的文化遊覽活動,73%的遊客參與(yu) 文化活動時間在2小時以上,超半數遊客參與(yu) 博物館、圖書(shu) 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及文化街區的休閑體(ti) 驗。

  預計2022年旅遊經濟謹慎樂(le) 觀

  中國旅遊研究院《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分析與(yu) 2022年發展預測》藍皮書(shu) 稱,2022年,疫情仍將是影響旅遊複蘇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但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唐曉雲(yun) 分析,支撐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的基本麵並沒有改變,持續增長的大眾(zhong) 旅遊基本麵也沒有改變,國民旅遊發展的中長期趨勢也沒有改變。

  藍皮書(shu) 預計,2022年全年旅遊經濟預期為(wei) 謹慎樂(le) 觀,預計2022年國內(nei) 旅遊人數39.80億(yi) 人次,國內(nei) 旅遊收入3.81萬(wan) 億(yi) 元,較2021年分別增長16%和27%,分別恢複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出入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達2成,恢複至2019年的2成至3成。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建議,旅遊業(ye) 經濟屬性強、市場化程度高、產(chan) 業(ye) 影響力大,在新時代要主動融入國家戰略。要精準施策,動態調整旅遊行業(ye) 疫情防控政策舉(ju) 措,穩定市場預期,提升企業(ye) 信心和產(chan) 業(ye) 景氣。同時應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力量,引導旅遊市場主體(ti) 的文化創造、場景營造和數字化轉型,形成新時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和產(chan) 業(ye) 生態。

  多位專(zhuan) 家建議,要推進更加精準化的疫情防控政策,全麵保障本地、近程、散客、自駕等需求品質,加快釋放觀光、休閑和度假等彈性需求。要不斷深化本地休閑和異地旅遊的文化參與(yu) ,釋放文化賦能、旅遊帶動的新動能。繼續加大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惠民政策,促進城鄉(xiang) 居民均等化。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