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研究組建新央企 整合圈定三大領域
“規模效益大幅增長,經營業(ye) 績創曆史最好水平。”國務院國資委秘書(shu) 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1月19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曬出2021年中央企業(ye) 經濟運行成績單:實現營業(ye) 收入36.3萬(wan) 億(yi) 元、淨利潤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9.5%和29.8%,營業(ye) 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和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等也圓滿完成預期目標。
據透露,2022年國資委把穩增長、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早製定有利於(yu) 穩增長的措施,加快落地一批“十四五”規劃明確的重大項目,力爭(zheng) 實現“開門紅”開局穩。同時,堅持以改革激發活力,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項任務在黨(dang) 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其中包括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guan) 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ye) 集團和積極推動糧食儲(chu) 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
過去一年,中央企業(ye) 實施提質增效升級版專(zhuan) 項行動,經營規模、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保持穩中向好、快中提質,有力支撐我國經濟總量和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利潤率6.8%,同比提升0.6個(ge) 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69.4萬(wan) 元/人,同比增長17.5%;研發經費投入9045.9億(yi) 元,同比增長16.1%;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64.9%;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房地產(chan) )3.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1%;上交稅費2.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増長20%。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業(ye) 煤炭產(chan) 量首次突破了10億(yi) 噸,全年發電量達到了4.95萬(wan)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0.2%。
據了解,2022年中央企業(ye) “兩(liang) 利四率”指標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增速要高於(yu) 國民經濟增速;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要控製在65%以內(nei) ;營業(ye) 收入利潤率再提高0.1個(ge) 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再提高5%、研發經費投入要進一步提高。
“對於(yu) 中央企業(ye) 來講,穩字當頭首先就是要實現自身的穩增長,穩中求進就是要為(wei) 國民經濟增長作貢獻。”彭華崗表示,要落實跨周期調節工作的要求,及早製定有利於(yu) 穩增長的措施,早部署、早發力、早落實、早見效,掌握穩增長主動權。突出主責主業(ye) ,壓實保值增值責任,增強效益增長的穩定性、可持續性。落實企業(ye) 防風險主體(ti) 責任,健全完善企業(ye) 內(nei) 部監督體(ti) 係,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同時,要充分發揮央企作用,全力以赴穩運行、穩供應、穩暢通,助力國民經濟運行。
順利實現上述目標,以改革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激活發展動力是關(guan) 鍵一招。目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完成七成目標任務,取得一係列重要階段性成果。
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掛牌成立,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聯合重組,鞍鋼重組本鋼,國家管網集團資產(chan) 重組順利完成,煤炭、醫療等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深入實施,天翼雲(yun) 、海工裝備創新平台加快落地……過去這一年,中央企業(ye) 重組整合動作不斷。
“去年重組整合項目之多、力度之大、規模之新、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彭華崗稱,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要注重做好總體(ti) 統籌規劃。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對相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的係統性研究,圍繞產(chan) 業(ye) 結構性矛盾突出、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創新資源分散的行業(ye) 和領域,統籌規劃重組整合的總體(ti) 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節奏地穩步推進,將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走深走實。
具體(ti) 而言,在戰略重組方麵,聚焦落實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建設製造強國等國家戰略,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guan) 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ye) 集團。在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方麵,以優(you) 勢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積極推動糧食儲(chu) 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我們(men) 要推動企業(ye) 深入推進業(ye) 務、資產(chan) 、文化等融合整合,加快實現重組協同效益,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e) 。”彭華崗強調。
在混改方麵,更重要的是推動混合所有製企業(ye) 深度轉換經營機製,在混改中激發各類生產(chan) 要素活力。
國資委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企業(ye) 通過市場化方式,實施混改項目超過890項,引入社會(hui) 資本超過3800億(yi) 元。中央企業(ye) 在引進各類社會(hui) 資本開展合資合作的同時,也從(cong) 加強產(chan) 業(ye) 鏈合作、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出發,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對民營企業(ye) 的參股投資。目前,中央企業(ye) 對外參股企業(ye) 超過6000戶。
彭華崗表示,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要堅持“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則,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ye) 、提高效率的要求,分類、分層推進,根據企業(ye) 功能定位,對推進混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充分研究,宜改則改,務求改革實效,避免盲目性,避免一混了之,同時也堅決(jue) 防止國有資產(chan) 流失。
國資委還提出今年要推進更多國有持股超過50%的上市公司引進積極股東(dong) 持股5%以上。“這個(ge) 措施屬於(yu) 鼓勵倡導,不是必選。”彭華崗解釋說,這個(ge) 事絕不能搞“運動式”的,也不能搞“拉郎配”引入積極股東(dong) ,要按照市場化方式,真正實現為(wei) 上市公司賦能,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