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量子保健產品、抗衰功能食品? 偽概念真陷阱,小心被收“智商稅”!

發布時間:2022-01-28 09:45: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披上高科技外衣的量子保健產(chan) 品,打著新概念旗號的抗衰功能食品,宣稱新療法的抗幽門螺旋杆菌牙膏……春節臨(lin) 近,又到了消費旺季,偽(wei) 概念營銷現象再次抬頭,消費者一不小心就可能交“智商稅”。

  “步步驚心”:概念營銷全是局?

  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打“健康牌”的產(chan) 品,然而市麵上眾(zhong) 多大健康產(chan) 品,良莠不齊,消費者往往癟了荷包,沒見真效。記者調查了解到,偽(wei) 概念營銷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麵:

  “搭車”高科技收取“智商稅”。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其公司網站宣傳(chuan) 稱,其生產(chan) 上市的“量子酒”通過量子技術提高震動頻率,增強健康因子能量,具有酒療功效。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傳(chuan) 播係副教授吳琦來指出,有關(guan) 部門曾專(zhuan) 門辟謠,市場上各類“量子產(chan) 品”,均已被證實並不可靠,但量子水、量子肥料、量子按摩、量子鞋墊、量子藥等產(chan) 品仍屢見不鮮。

  製造“新名詞”增強迷惑性。“石墨烯射頻”“CES療法”“亞(ya) 美尼斯分子”……記者用“抗衰”“助眠”“生發”等關(guan) 鍵詞在各大網絡銷售平台上搜索,海量產(chan) 品撲麵而來,其中那些“高大上”的字眼格外醒目。

  南昌市民彭女士說,自己愛美心切,此前被廣告宣稱的“高頻振動深層清潔”技術吸引,花費1000多元從(cong) 國外代購一款洗臉儀(yi) ,使用一段時間後,覺得效果不好,將其“束之高閣”後,又去研究其他新產(chan) 品,家裏不同的潔麵護膚儀(yi) 器已不下十台。

  鼓吹“原料神話”推動“迷信消費”。A醇抗皺、玻尿酸補水……記者發現,近來商家營銷時,紛紛拿“原料”“成分”說事,有些成分功效被說得相當神奇。以幹細胞為(wei) 例,有商家稱“臍帶血麵膜”“植物幹細胞”“胎盤提取物精華”等化妝品中都含有幹細胞成分,可以修複皮膚細胞損傷(shang) 、延長細胞壽命、抗衰老。

  “目前尚無幹細胞在美容、抗衰方麵的研究。”吳琦來表示,2021年國家藥監局修訂發布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中,未收錄名稱含有“幹細胞”的化妝品原料,化妝品的標簽宣稱含有“幹細胞”,明顯違規。

  “霧裏看花”:知識盲區成“災區”?

  當前消費領域出現上述亂(luan) 象,反映出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知識盲區,鑽法律的空子牟利。

  混淆概念才能構設陷阱。去年,一款崛起的網紅飲料產(chan) 品發致歉聲明稱,在乳茶產(chan) 品的產(chan) 品標示和宣傳(chuan) 中,沒有說明“0糖”和“0蔗糖”的區別,容易引發誤解。“當時就是衝(chong) 著‘0糖0脂0卡’的宣傳(chuan) 語‘入坑’的,最後發現原來隻‘喝了個(ge) 寂寞’。”經常購買(mai) 該飲料的“90後”消費者曾川說。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0蔗糖≠0糖”,這兩(liang) 者之間的區別,普通消費者很容易混淆,商家通過混淆概念大打擦邊球。

  穿上“馬甲”企圖躲避監管。比如有商家造出“潤透白”等概念替代使用“美白”詞匯。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法規,化妝品的功能、用途宣傳(chuan) 沒有充分科學依據,是與(yu) 實際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從(cong) 而導致消費者受到欺騙、誤導,可能涉及虛假宣傳(chuan) ,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南昌瀚中春律師事務所律師戴姝晨認為(wei) ,這些隻不過是商家為(wei) 逃避處罰使出的小伎倆(lia) 。

  暴利驅動不惜鋌而走險。一些不法商家熱衷於(yu) 走捷徑、玩概念的背後,是暴利的驅動。比如名目繁多的“抗幽牙膏”,單支價(jia) 格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是同規格常規牙膏價(jia) 格的3至10倍。

  而此前,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等主辦的“科學辟謠平台”曾刊文否認“刷牙能治HP(幽門螺旋杆菌)”。

  偽(wei) 概念營銷豈能野蠻生長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當前在一些領域,各種偽(wei) 概念營銷層出不窮,有損部分消費者切身利益,甚至對當前正常的春節市場秩序產(chan) 生幹擾,長期來看也將對行業(ye) 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應引起警惕。

  有網站做過一個(ge) 小調查,題為(wei) “因為(wei) 愛美心切,你都給啥上繳過智商稅?”不少消費者紛紛列舉(ju) “酵素、水素水(富氫水)/富氧水、負離子水風機、火山泥洗麵奶、能量手環、口服膠原蛋白”等各類產(chan) 品。其中不少產(chan) 品被證實是偽(wei) 概念產(chan) 品。

  “概念濫用對行業(ye) 帶來極大傷(shang) 害,甚至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江西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wei) ,消費者上當一次,就會(hui) 一直持懷疑態度,結果真正有價(jia) 值的新產(chan) 品就會(hui) 被連累。

  吳琦來建議,應搭建全國性權威科學傳(chuan) 播平台,對一些不確定性的信息向公眾(zhong) 及時予以提醒,增強公眾(zhong) 對科技類商品的甄別能力。

  近年,監管部門不斷完善監管製度,出台《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營養(yang) 素補充劑(2020年版)》《化妝品注冊(ce) 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等新規,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和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

  麵對監管挑戰,戴姝晨等人建議,應進一步建立完善分工明確的監管體(ti) 製,在確立專(zhuan) 門機構負責涉“科技類”產(chan) 品監管的同時,要通過加強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提升監管針對性和時效性。(記者胡錦武、崔璐、姚子雲(yun)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