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緊張”是影響職業健康的重要因素 算職業病嗎
“職業(ye) 緊張”是影響職業(ye) 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行業(ye) 檢出率達一半以上
“職業(ye) 緊張”是因為(wei) 心理素質差?
本報記者 陳曦
失眠、抑鬱、內(nei) 分泌紊亂(luan) 、心血管疾病……如果你在工作壓力下感到身心不適,很可能是“職業(ye) 緊張”在作怪。
“一鑽進格子間,我就胸悶頭疼,喘不上氣。”陸丹寧曾是知名媒體(ti) 編輯,拿著不菲的薪水,近期卻因壓力過大選擇離職。“電腦一盯就是一整天,加班到淩晨是常態,生物鍾也亂(luan) 了套,不吃助眠藥很難入睡,失眠久了整個(ge) 人都很焦躁。”
新型經濟環境下,海量的信息、激烈的競爭(zheng) 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帶來無處不在的緊張感。相較於(yu) 症狀明顯、多發於(yu) 特定行業(ye) 的傳(chuan) 統職業(ye) 病,“職業(ye) 緊張”涉及的人群更加廣泛,嚴(yan) 重影響勞動者身心健康,但由於(yu) 多是隱蔽性傷(shang) 害,因此存在難界定等問題。
“職業(ye) 緊張”算職業(ye) 病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病防治法》,職業(ye) 病是指“企業(ye) 、事業(ye) 單位和個(ge) 體(ti) 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ye) 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企業(ye) 心理谘詢師王永傑介紹,《職業(ye) 病分類和目錄》包含10類132種職業(ye) 病,基本限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範圍,以塵肺、化學中毒等製造業(ye) 的健康風險為(wei) 主。因社會(hui) 心理因素引發的“職業(ye) 緊張”目前雖不在職業(ye) 病範圍內(nei) ,但同樣屬於(yu) “工作相關(guan) 疾病”。
“職業(ye) 緊張”也叫職業(ye) 應激,是指在某種職業(ye) 環境下,客觀需求與(yu) 個(ge) 人適應能力失衡導致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職業(ye) 緊張的誘因有很多,分為(wei) 人際關(guan) 係、職業(ye) 發展、組織結構、社會(hui) 支持等,例如輪班作業(ye) 會(hui) 影響血壓、血糖和代謝率,付出與(yu) 回報失衡讓勞動者質疑自我價(jia) 值,職場暴力、歧視和性騷擾也會(hui) 引發心理問題……”王永傑說。
世界衛生組織稱,“職業(ye) 緊張”已成為(wei) 全球範圍的流行病。重慶市衛健委一項調查顯示,國內(nei) 汽車製造企業(ye) 54.89%的工人有中度以上緊張反應;供電企業(ye) 職工高度“職業(ye) 緊張”檢出率為(wei) 52.9%,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女工檢出率為(wei) 19.4%-28.6%;互聯網企業(ye) 員工中34.0%有“職業(ye) 緊張”。
王永傑認為(wei) ,適度緊張有益於(yu) 激發勞動者工作潛能,但如果長時間處於(yu) 高度緊張狀態,並且無法獲得及時修複,可能誘發焦慮、神經衰弱、腸胃失調、心血管病等身心疾病,不僅(jin) 降低工作績效,甚至影響職業(ye) 生命質量。
袒露“職業(ye) 緊張”會(hui) 被視為(wei) 心理素質差
“整個(ge) 人每天就像一張拉滿的弓,弓弦隨時可能繃斷。”90後程序員劉昊文的話道出了很多勞動者的心聲。“心理壓力太大了,老板比你更努力,優(you) 秀的新人一茬又一茬,怎麽(me) 能不拚命?但越是緊張怕出錯,腦子就越遲鈍,幹眼症、甲狀腺結節等小病也找上了門,簡直是惡性循環。”
在層出不窮的新業(ye) 態之下,“職業(ye) 緊張”給勞動者帶來的困擾更加持久而隱蔽。華中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院副院長鄭廣懷說,部分企業(ye) 過度追求績效,甚至通過平台軟件監控員工的工作狀態,導致員工時刻不敢鬆懈,身心疲憊狀態不斷積累。
“職業(ye) 緊張”讓很多人深受其害,但卻敢怒不敢言。“我不敢袒露自己的緊張不適,會(hui) 被指責心理素質差、能力不夠,沒有人承認這是不合理的工作強度造成的亞(ya) 健康。”劉昊文說。
鄭廣懷分析稱,傳(chuan) 統職業(ye) 病集中在特定行業(ye) 和工作場所,傷(shang) 害較為(wei) 顯性而直接,所以醫療和製度能夠作出係統性應對。而作為(wei) 一種新型職業(ye) 傷(shang) 害,幾乎所有勞動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職業(ye) 緊張”,很難明確工作會(hui) 帶來哪些傷(shang) 害,這讓“職業(ye) 緊張”不容易被察覺,也給應對和解決(jue) 帶來挑戰。
做好職業(ye) 健康兜底
“職業(ye) 緊張”的傷(shang) 害日益凸顯,相關(guan) 判定標準卻難以突破,相應保障尚未納入現行法規。多位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社會(hui) 進步,對職業(ye) 病的理解也在發生變遷,應及時修訂勞動保護相關(guan) 法律法規,凝聚合力為(wei) 勞動者的職業(ye) 健康兜底。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ye) 衛生首席專(zhuan) 家李濤說,一種疾病納入《職業(ye) 病分類和目錄》需要經過係統分析論證。“我們(men) 正在開展調查,加強對於(yu) 肌肉骨骼損傷(shang) 、‘職業(ye) 緊張’導致的身心問題等職業(ye) 危害的研究、評價(jia) 和控製,以應對產(chan) 業(ye) 轉型、技術進步可能產(chan) 生的新型職業(ye) 健康風險。”
“防治‘職業(ye) 緊張’,企業(ye) 是第一責任人。”王永傑表示,即便“職業(ye) 緊張”暫未進入“法定職業(ye) 病”範圍,但相關(guan) 保障措施在勞動法中有跡可循。在現實中,一些企業(ye) 不把國家規定的8小時工作製、休假製度當回事,用人單位必須扭轉觀念,意識到員工的幸福感和企業(ye) 的長期效益相輔相成。
“除了完善政策、幹預企業(ye) ,真正為(wei) 健康買(mai) 單的還是勞動者自己。”王永傑說。“職業(ye) 緊張”可防可控,勞動者要積極麵對。一方麵,與(yu) 領導保持良好溝通,合理安排工作、不過分強求;另一方麵,改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強化社會(hui) 支援網絡,遇到困擾及時向家人、朋友傾(qing) 訴。如果壓力長期持續,而且症狀嚴(yan) 重,自我放鬆無效,務必就醫或向專(zhuan) 業(ye) 機構求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