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行業發展規劃指明方向 以創新驅動重塑旅遊業
“十四五”行業(ye) 發展規劃指明方向——
以創新驅動重塑旅遊業(ye)
本報記者 張 雪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和防控政策影響,2021年旅遊市場表現疲軟,市場預期的“報複性增長”並未到來,行業(ye) 發展亟需提振信心。
日前,《“十四五”旅遊業(ye) 發展規劃》公布,科學研判了“十四五”時期大眾(zhong) 旅遊進入全麵發展階段所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挑戰,圍繞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為(wei) 加快建設旅遊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規劃》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旅遊業(ye) 的高度重視,這對於(yu) 正在經曆最艱巨挑戰、最漫長複蘇和最深刻變革的旅遊業(ye) 而言,無疑是現階段最大政策利好。”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迎來大眾(zhong) 旅遊時代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是在過去兩(liang) 年,也是‘十四五’前半段旅遊業(ye) 發展最大的影響因素,但從(cong) 總體(ti) 上看,旅遊業(ye) 仍處於(yu)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戴斌表示。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旅遊消費已經成為(wei) 我國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我國年人均出遊超過4次,旅遊成為(wei) 小康社會(hui) 人民美好生活的剛需。
“我國人均GDP已超1.2萬(wan) 美元,人們(men) 在精神、文化、休閑層麵的消費占比將不斷升高,旅遊業(ye) 市場規模、社會(hui) 價(jia) 值將長期利好。”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副院長鄧寧說,這正是實現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堅實的市場基礎。
在疫情期間,微旅遊、微度假成為(wei) 行業(ye) 熱詞和市場主體(ti) 創新的重要方向。虎年春節假期,本地遊、周邊遊的熱度不減。“增長的意願、升級的消費和下沉的市場,是旅遊業(ye) 複蘇的信心所在,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所在。”戴斌說。
按照《規劃》判斷,“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全麵進入大眾(zhong) 旅遊時代。這不僅(jin) 意味著出遊人群將進一步擴大,出遊頻次將進一步增加,更意味著人民群眾(zhong) 的旅遊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將從(cong) 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yu) 休閑度假轉變。
需求的改變對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從(cong) 供給側(ce) 發力,更好滿足大眾(zhong) 旅遊消費需求,讓旅遊有效供給、優(you) 質供給、彈性供給更為(wei) 豐(feng) 富?《規劃》從(cong) 完善旅遊產(chan) 品供給體(ti) 係、拓展大眾(zhong) 旅遊消費體(ti) 係等方麵明確了“十四五”旅遊業(ye) 發展的重點任務。
“滿足大眾(zhong) 旅遊新需求,需有更完善的基礎和配套設施支撐,更富有吸引力的消費場景、更高質量的產(chan) 品創意和服務,需要依靠科技賦能帶來更多虛實結合的全新體(ti) 驗,也需要推動文旅進一步融合,帶給消費者更豐(feng) 富的選擇。”鄧寧說。
“全麵進入大眾(zhong) 旅遊時代,需用新理念、新思維將旅遊要素融入更多領域,凝聚更多力量,推動‘旅遊+’發展,以此對接更加多層次、多樣化的旅遊消費需求。”河南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旅遊管理學院教授陳楠表示。
從(cong) 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疫情給旅遊業(ye)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凸顯創新對於(yu) 旅遊業(ye) 發展的重要性。依靠創新體(ti) 製機製、應用先進技術,旅遊業(ye) 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旅遊企業(ye) 經營方式作出調整,全新的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應運而生……困境之下,創新成為(wei) 重塑旅遊業(ye) 的重要力量。
“過去40年,旅遊業(ye) 之所以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並不完全是資源開發和市場創新的結果,而是享受了開放和人口紅利。即使沒有疫情,傳(chuan) 統紅利窗口也會(hui) 關(guan) 閉。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正在取代傳(chuan) 統的自然、曆史和人文資源,成為(wei) 現代旅遊業(ye) 發展的新動能。”戴斌告訴記者。
“《規劃》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作為(wei) ‘十四五’旅遊業(ye) 發展的重點任務,標誌著我國旅遊發展方式發生了重大調整,即從(cong) 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不僅(jin) 是個(ge) 實踐問題,也是個(ge) 理論問題,需要從(cong) 業(ye) 者認真思考,精心布局。”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係教授張輝說,我國旅遊業(ye)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注重技術創新以外,尤其要關(guan) 注製度創新,從(cong) 需求側(ce) 入手,通過製度創新釋放消費需求,同時要研究管理創新,更好發揮協會(hui) 、商會(hui) 等組織的作用。
“高度重視創新驅動是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旅遊業(ye) 亟需從(cong) 資源、資本等初級要素驅動向高技術、高素質人力資本驅動轉變,加快推動新技術在旅遊領域的應用普及,同時要用新技術改造傳(chuan) 統酒店、景區、飯店等業(ye) 態,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賦能。”中國旅遊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博士韓元軍(jun) 說。
“旅遊的多元性與(yu) 綜合性,決(jue) 定了旅遊業(ye) 創新是個(ge) 廣泛的概念,包括資源利用、產(chan) 品設計、服務理念、跨界融合、消費場景、科技運用等諸多方麵。”鄧寧說,總體(ti) 而言,其核心是利用科技,特別是“互聯網+”驅動旅遊這一傳(chuan) 統業(ye) 態實現數字化轉型,一方麵創造新的旅遊場景和體(ti) 驗,另一方麵提升各環節效率和效能。
構建全國旅遊空間新格局
“綜合考慮文脈、地脈、水脈、交通幹線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統籌生態安全和旅遊業(ye) 發展,以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絲(si) 綢之路旅遊帶、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沿海黃金旅遊帶、京哈—京港澳高鐵沿線、太行山—武陵山、萬(wan) 裏茶道等為(wei) 依托,構建‘點狀輻射、帶狀串聯、網狀協同’的全國旅遊空間新格局。”《規劃》首次站在全國層麵從(cong) 空間角度對我國旅遊業(ye) 發展進行了整體(ti) 布局。
陳楠表示,構建旅遊空間新格局是綜合考慮了自然、人文、生態、交通、經濟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結果,將旅遊業(ye) 從(cong) 全國層麵布局,說明旅遊業(ye) 在今後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旅遊業(ye) 不僅(jin) 將發揮擴大內(nei) 需、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還將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展示全新的中國形象貢獻更大力量。”
專(zhuan) 家表示,優(you) 化旅遊空間布局是一個(ge) 長期過程,從(cong) 區域範圍看,要完善交通等設施,發揮目的地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的聯動發展;從(cong) 城市層麵看,城鄉(xiang) 規劃要充分考慮生活休閑布局,實現旅遊精細化、特色化提升。
鄧寧認為(wei) ,目前我國旅遊發展在區域上還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對東(dong) 、中、西部的差異化發展定位應更加明晰,對旅遊的區域性特征及目的地類型需進一步明確,對疫情發生後異地旅遊與(yu) 城市周邊休閑旅遊的格局變化需要更加關(guan) 注。”他表示,《規劃》的出台將針對現存的問題,加快構建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旅遊空間布局和支撐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