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推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立法 四大關鍵詞解讀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
2月8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布了2022年工作要點,共涉及6大類35個(ge) 要點,其中,就近入學全覆蓋、深入推進“雙減”工作、保障教師待遇等成為(wei) 今年教育工作的重點。
關(guan) 鍵詞一:就近入學
談及孩子教育,入學無疑是家長們(men) 首先要“闖”的一關(guan) 。自2014年起,教育部啟動了義(yi) 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目標,推動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學規則。
此次工作要點提出,要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出台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意見,指導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創建工作。全麵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和“公民同招”,指導各地完善學校劃片政策。
對此,有家長擔心“就近入學”會(hui) 帶動學區房“卷土重來”。
“家長們(men) 的擔心指向的是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資源公平和均衡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工作要點在談及落實就近入學全覆蓋時,是放在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大前提下,這意味著實現就近入學全覆蓋首先要基於(yu) 整體(ti) 義(yi) 務教育資源的均衡,隻有減少學校之間的等級分化、差異化,才是真正遏製學區房火熱的關(guan) 鍵所在。
關(guan) 鍵詞二:推進“雙減”
“雙減”依然是教育部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要點指出,要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鞏固成果、健全機製、掃除盲點、提升水平、維護穩定、強化督導。
“雙減”工作中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依然是“重頭戲”。工作要點提出,要著力鞏固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成果,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導各地開展常態巡查、堅決(jue) 關(guan) 停。同時,加大對隱形變異培訓查處力度,開展專(zhuan) 項治理。
針對日漸火熱的非學科類培訓,工作要點也提出了要指導各地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區分體(ti) 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抓緊明確主管部門,體(ti) 現公益屬性,實現常態化監管,防止出現新的野蠻生長的要求。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注意到“雙減”工作要點中有“指導各地落實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嚴(yan) 格參照義(yi) 務教育階段執行的政策要求”的表述,在他看來,如果僅(jin) 僅(jin) “照搬”可能會(hui) 帶來諸多問題。比如,高中生麵臨(lin) 高考壓力,如果全麵堵住高中生在節假日、雙休日的校外培訓之路,可能加劇校內(nei) “集體(ti) 補課”或家庭隱性培訓等問題。
儲(chu) 朝暉則對“雙減”工作要點略有遺憾,因為(wei) 重點工作仍以治理培訓機構為(wei) 主,但落實“雙減”的核心之一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他認為(wei) 對此涉及的還不夠。
不過,儲(chu) 朝暉指出,在工作要點中也有多項和“雙減”相關(guan) 聯的內(nei) 容。比如提出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繼續推進中考美育改革試點。在強化職業(ye) 教育方麵提出要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引導中職學校多樣化發展,培育一批優(you) 質中職學校。這些工作的穩步推進對“雙減”工作都是利好。
關(guan) 鍵詞三:保障待遇
在儲(chu) 朝暉看來,“雙減”的開展給教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保障教師待遇也是“雙減”落實的一個(ge) 關(guan) 鍵。
工作要點在提出落實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地位,堅持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不低於(yu) 4%”,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強度的同時,明確新增教育投入要更多用於(yu) 薄弱環節,更多用於(yu) 提高教師待遇,要加強義(yi) 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確保義(yi) 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yu) 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儲(chu) 朝暉認為(wei) ,保障教師待遇關(guan) 鍵在於(yu) 要狠抓各地落實情況,要提高各地政府對教育支出的重視程度。
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hui) 辦公室向各省(市、區)發出的提醒函中也明確提出要將義(yi) 務教育教師工資列為(wei) 政府必保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要點同樣關(guan) 注了學前教育教師的待遇問題,提出要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提高幼兒(er) 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
關(guan) 鍵詞四:依法治教
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樣離不開法治護航。
工作要點提出要全麵推進依法治教。配合做好職業(ye) 教育法、學前教育法、學位法、教師法審議,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修訂,推動終身學習(xi) 法、教育法典化立法研究,繼續實施規章建設行動計劃。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啟了“依法帶娃”時代,為(wei) 更好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工作要點提出要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研製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指導意見,推動學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探索在高校開設家庭教育選修課。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校外培訓,工作要點提出要推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立法。在熊丙奇看來,這是把監管納入法治軌道、實行依法治教的重要舉(ju) 措,在立法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尊重各教育階段發展的現實情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