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現代化按下“快進鍵”
國務院正式發布《“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按下“快進鍵”
日前,國務院正式發布《“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nong) 業(ye) 基礎更加穩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展望2035年,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統籌全局精準施策
“十三五”時期,中國加快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832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wan) 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良好開局。不過,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仍麵臨(lin) 不少矛盾和挑戰,如耕地質量退化麵積較大、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不強、脫貧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仍然不強等。
對此,《規劃》把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和農(nong) 村現代化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來謀劃,打出了精準的“組合拳”。
比如,在糧食安全方麵,《規劃》強調穩定種糧農(nong) 民補貼,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和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政策,完善糧食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在耕地保護方麵,《規劃》再次明確“堅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嚴(yan) 格管控“非糧化”;在產(chan) 業(ye) 布局方麵,《規劃》提出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資源為(wei) 依托,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培育壯大現代種養(yang) 業(ye)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鄉(xiang) 村新型服務業(ye) 、鄉(xiang) 村信息產(chan) 業(ye) 等,形成特色鮮明、類型豐(feng) 富、協同發展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智慧農(nong) 業(ye) 無人機係統研究院院長何雄奎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是一個(ge) 係統性工程,需要聚焦實際問題、借鑒國際經驗,多層次、全方位精準施策;另一方麵,加快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進程,是整個(ge) 國家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規劃》在深入剖析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所麵臨(lin) 矛盾和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係列具體(ti) 舉(ju) 措,不僅(jin) 順應了民心,而且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要求。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十分重視科技的支撐作用。比如,《規劃》指出,要聚焦生物育種、耕地質量、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農(nong) 業(ye) 綠色投入品等關(guan) 鍵領域,加快研發與(yu) 創新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及產(chan) 品。
“如今,‘三農(nong) ’工作重心曆史性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體(ti) 是誰、該怎麽(me) 幹,如何紮紮實實提升鄉(xiang) 村經濟的科技含量,如何使鄉(xiang) 村現代化程度進一步與(yu) 城市看齊……這些問題,有賴於(yu) 一個(ge) 高度係統化、結構化、精細化的政策體(ti) 係進行引導。《規劃》要發揮的就是這樣一種作用。”何雄奎說。
在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俞劍看來,實現“口糧絕對安全、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自主可控”,需要農(nong) 業(ye) 在全麵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加強與(yu) 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聯性,進而帶動整個(ge) 食品生產(chan) 加工係統朝著高值高效方向轉型。俞劍認為(wei) ,未來,顛覆性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和生物、數字及裝備等跨界技術在農(nong) 業(ye) 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中的應用將成為(wei) 提升農(nong) 業(ye) 全要素生產(chan) 力的最重要驅動力,促進農(nong) 業(ye) 全麵實現現代化。
如今,在農(nong) 業(ye) 機械化、數字化領域深耕的企業(ye) 越來越多。記者從(cong)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通過把水稻種植分為(wei) 13個(ge) 環節49個(ge) 決(jue) 策點,將海量數據單元化,幫助農(nong) 戶實現科學種植。“未來,我們(men) 還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讓農(nong) 機產(chan) 品更加智能,讓農(nong) 民操作更加舒適,通過智慧農(nong) 業(ye) 的推廣,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進一步提高。”中聯重科副總裁兼中聯農(nong) 機公司CEO熊焰明說。
釋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潛能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規劃》中的很多內(nei) 容都旨在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將有效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潛力,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按下“快進鍵”。
“《規劃》強調了完善數字化、智能化等基礎設施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今,京東(dong) 正根植於(yu) 實體(ti) 經濟,憑借紮實的基礎設施、高效的數智化社會(hui) 供應鏈、創新的技術服務能力,構建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流通體(ti) 係,促進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正向循環,服務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京東(dong) 集團副總裁曾晨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京東(dong) 農(nong) 場從(cong) “基地信息化係統建設、種植生產(chan) 標準行為(wei) 規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銷售通路、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建設”四方麵打造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示範基地。截至目前,京東(dong) 農(nong) 場已落地近60個(ge) 項目,數字基地建設麵積近40萬(wan) 畝(mu) ,帶動十餘(yu) 個(ge) 省市的13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
何雄奎表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需要從(cong) 產(chan) 業(ye) 層麵進一步夯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造血功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要求我們(men) 向‘一鎮一業(ye) ’‘一村一品’的縱深去發展。《規劃》提出的加強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深化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等諸多舉(ju) 措,將有助於(yu) 進一步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經濟社會(hui) 基礎。”何雄奎說。(記者 王俊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