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全麵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力爭(zheng) 用3年左右的時間,市場監管係統全麵實施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在2月15日國新辦舉(ju) 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市場監管總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推進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是進一步構建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的重要內(nei) 容,對於(yu) 構建信用導向的營商環境十分重要。
繪製3年“路線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蒲淳介紹,2019年9月,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11個(ge) 地區開展了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總局研究製定了《意見》。
“《意見》堅持以提升監管綜合效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為(wei) 出發點,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科學研判企業(ye) 違法失信的風險高低,根據監管對象信用風險等級和行業(ye) 特點,實施分級分類監管。”蒲淳介紹,具體(ti) 來看,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科學實施分類,精準研判企業(ye) 信用風險。科學構建指標體(ti) 係,綜合運用各類風險信息對企業(ye) 實施自動分類。
二是強化分類結果運用,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明確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yu)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專(zhuan) 業(ye) 領域風險防控等工作的融合方式。
三是加強監測預警,有效防範化解風險。要求加強企業(ye) 信用風險監測預警處置,推動監管關(guan) 口前移,實現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堅決(jue) 把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進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提升監管效能的決(jue) 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狠抓工作落實見效,指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按照《意見》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完成各項任務,切實提升監管效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蒲淳說。
做到科學精準分類
科學準確地分類是提升監管效能的關(guan) 鍵。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燕表示,要做到科學分類、精準分類,必須從(cong) 三個(ge) 方麵入手:
全麵有效歸集各類企業(ye) 信用風險信息。在涉企信息歸集方麵,市場監管總局建設了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並通過公示係統依法歸集政府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產(chan) 生的並對外公示的涉企信息。“在依法保護個(ge) 人隱私和商業(ye) 秘密的前提下,目前公示係統歸集了全量企業(ye) 的登記注冊(ce) 、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年報公示、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同時我們(men) 還進一步歸集整理了投訴舉(ju) 報、互聯網輿情、對外投資等動態信用信息。這些信息為(wei) 做好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工作奠定了基礎。”劉燕說。
構建科學且能不斷迭代優(you) 化的指標體(ti) 係。劉燕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借鑒國內(nei) 外成熟的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ti) 係經驗和做法,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xi) 等方法,製定完成了第一版通用型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ti) 係。包含企業(ye) 基礎屬性信息、企業(ye) 動態信息、監管信息、對外投資信息、社會(hui) 評價(jia) 信息等5個(ge) 一級指標和25個(ge) 二級指標、81個(ge) 三級指標,初步實現了對全量企業(ye) 的信用風險分類。
建立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係統。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發建設了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係統,明確了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係統的技術框架、基礎功能、數據接口規範等事項,為(wei) 各地實現對企業(ye) 信用風險的自動分類提供了信息化技術支撐。
“無事不擾”“無處不在”
對企業(ye) 來說,實施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有哪些影響?
“企業(ye) 是一個(ge) 國家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體(ti) 現,企業(ye) 生存發展的質量關(guan) 係到一個(ge) 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的競爭(zheng) 力。”蒲淳表示,實施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最主要目的是優(you) 化監管資源配置,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zheng) 、優(you) 勝劣汰。
一方麵,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是市場監管部門對企業(ye) 實施差異化監管的參考依據。”蒲淳說,“《意見》規定,對信用風險低的A類企業(ye) ,市場監管部門將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除投訴舉(ju) 報、大數據監測發現問題、轉辦交辦案件線索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根據實際情況可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實現‘無事不擾’。”
另一方麵,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意見》明確,對信用風險高的D類企業(ye) ,實行嚴(yan) 格監管,有針對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必要時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做到“無處不在”。通過對不同信用風險類別的企業(ye) 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做到有效監管、公正監管,為(wei) 守法誠信企業(ye) 打造良好寬鬆的經營環境,讓違法失信企業(ye) 處處受限,有利於(yu) 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和創造力。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是動態調整的,企業(ye) 應重視自身信用積累,依法誠信經營,通過主動糾正失信行為(wei) 、消除不良影響、重塑良好信用等方式,降低自身信用風險,提升企業(ye) 的市場信譽和競爭(zheng) 力。”蒲淳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