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雙奧之城凝聚奮進力量
2008年,奧運之火在北京點燃,中華民族終圓百年奧運夢。
2022年,隨著一片晶瑩的巨型雪花在國家體(ti) 育場緩緩升起,冬奧之火見證了北京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奧林匹克曆史上既舉(ju) 辦過夏奧會(hui) 又舉(ju) 辦過冬奧會(hui) 的“雙奧”之城。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推動和中國政府堅強領導下,北京踐行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為(wei) 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hui) 。
本屆冬奧會(hui) 冰上項目運動員對冬奧會(hui) 的用冰讚不絕口,其背後的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不僅(jin) 塑造出了優(you) 質冰麵,還係統性實現了節能減排;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依托張家口市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北京冬奧會(hui) 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共使用39個(ge) 場館,其中10個(ge) 利用既有場館遺產(chan) 、4個(ge) 利用土地遺產(chan) ,所有新建場館均取得三星綠色建築設計標識……
冬奧會(hui) 的舉(ju) 辦,讓一項項創新科技找到了施展舞台,為(wei) 北京的綠色發展拓展了空間。這些綠色創新技術不是隻服務一屆奧運會(hui) 的“消耗品”,而是麵向未來、踐行新發展理念的“耐用品”,它們(men) 勢必為(wei) 北京推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更好實現首都戰略定位積蓄能量。
“它實現了競賽場館與(yu) 工業(ye) 遺產(chan) 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美融合。關(guan) 注7年多,我見證了這個(ge) 偉(wei) 大建築的誕生。”2月8日,前來觀看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賽的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手指向首鋼滑雪大跳台說。這座大跳台所在的首鋼園區,正是“雙奧之城”的見證者。
冬奧會(hui) 不僅(jin) 讓舊廠區重新融入城市,也讓區域協同發展有了新機遇。北京攜手張家口辦奧6年多來,區域協調發展大步向前,北京冬奧會(hui) 的積極效應迅速外溢,沿線地區冰雪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民生就業(ye) 大幅改善。
國際奧委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協調委員會(hui) 主席小薩馬蘭(lan) 奇這樣評價(jia) 本屆冬奧會(hui) 的開幕式:“2008年,中國希望告訴世界,我們(men) 來了,我們(men) 在這裏進行大型的慶祝。現在,中國不需要再向任何一個(ge) 人說,我們(men) 來了,因為(wei) 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今日的北京再次匯聚全球目光,今日的中國已然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今日的中華民族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在這樣的曆史時刻,“雙奧”之城必將成為(wei) 一個(ge) 標誌,一個(ge) 振奮民族精神的標誌,一個(ge) 凝聚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團結奮鬥的標誌。(經濟日報記者 辛自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