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如何賦能傳統產業
【專(zhuan) 家訪談】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麵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然而,在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發展中,也麵臨(lin) 創新能力不足,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受製於(yu) 人局麵,不同行業(ye) 間數字鴻溝未有效彌合等問題和挑戰。如何穩步推進各行各業(ye) 數字化轉型?對此,記者專(zhuan) 訪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
記者:當前我國工業(ye) 數字化轉型加速,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還需要哪些方麵的支持和推進?
李曉華:對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可以提供以下幾方麵的支持:一是推動數字科技創新、成熟和產(chan) 業(ye) 化利用,突破數字技術的“卡脖子”環節,降低工業(ye) 軟件、芯片等核心技術對國外的依賴;二是幫助製造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解決(jue) 數字化轉型中的資金困難,如工業(ye) 技改資金向數字化轉型適度傾(qing) 斜,向企業(ye) 提供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券;三是加強數字化轉型生態體(ti) 係的打造,鼓勵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工業(ye) 自動化企業(ye) 為(wei) 製造企業(ye) 提供數字化轉型係統解決(jue) 方案服務,支持創業(ye) 型數字化轉型係統解決(jue) 方案企業(ye) 發展,促進工業(ye) 領域的開源技術社區發展;四是完善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包括移動網絡和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等連接、數據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推進相關(guan) 技術標準的製定,加強數據保護相關(guan) 技術發展和法律法規製定,推動政府數據、企業(ye) 數據在得到合理保護的前提下開放共享。
記者: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戰略任務。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將對我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帶來哪些深遠意義(yi) ?
李曉華:數字化轉型將對我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產(chan) 生全麵影響。當前,將對我國保持製造業(ye) 的成本優(you) 勢產(chan) 生較大作用。由於(yu) 工資、土地等生產(chan) 要素成本持續上漲,我國製造業(ye) 成本和價(jia) 格優(you) 勢正在被削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ye) 出現向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等更低成本國家轉移的現象。通過數字化轉型,用機器換人、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能夠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抵消生產(chan) 要素成本上漲的影響。此外,數字化轉型對於(yu) 製造業(ye) 增強創新能力、改進產(chan) 品質量、提高生產(chan) 線柔性、降低能耗和汙染物排放,進行商業(ye) 模式創新、服務化轉型、加強與(yu) 用戶的互動等方麵,也會(hui) 發揮重要的作用。
記者: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數字技術合理利用?如何彌合不同行業(ye) 、領域間的數字鴻溝?
李曉華:數字技術隻是工具,如果不能被合理利用,可能會(hui) 造成數字鴻溝擴大、個(ge) 人隱私受到損害、利用數據和算法進行壟斷、道德倫(lun) 理衝(chong) 突等問題。如果合理有效利用,則能夠產(chan) 生創造更多財富、促進共享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等積極效果。解決(jue) 數字鴻溝,需要實現數字技術設施、接入互聯網的條件普惠化,讓不同行業(ye) 、領域、群體(ti) 、地域間享有相同的利用數字技術、數據資源的機會(hui) 。我們(men) 應建立廣泛覆蓋的數字基礎設施;將數字素養(yang) 作為(wei) 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門,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掌握使用數字技術和服務的能力;對欠發達地區、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業(ye) 等進行數字化轉型或使用數字資源,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對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適時製定政策、法律加以規範,降低數字技術發展的負麵影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