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花絲鑲嵌首飾的“90後”
用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技法,將金銀絲(si) 製成千姿百態的造型,再用銼、鎪、鏤、悶、砍、崩、擠、石、戧、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碗或爪型凹槽,鑲嵌不同種類的寶石,這就是中國傳(chuan) 統手工技藝——花絲(si) 鑲嵌。它以春秋戰國的錯金銀工藝為(wei) 前身,封建時代主要應用於(yu) 宮廷。近現代以來,這項曆史悠久的傳(chuan) 統技藝逐漸式微。2008年,花絲(si) 鑲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目前掌握這項技藝的工匠大多是老年人,年輕師傅可謂鳳毛麟角。重慶“90後”辜國強為(wei) 這項傳(chuan) 統技藝樹立了自己的風格,希望把這一中國文化瑰寶繼承弘揚下去。
以匠心傳(chuan) 承技藝
幾年來,辜國強在快手上傳(chuan) 了180多段有關(guan) 花絲(si) 鑲嵌的短視頻。他不但會(hui) 做首飾,也擅長寫(xie) 文案、勤於(yu) 拍視頻,所以瀏覽他的快手號“殊宮古董珠寶”是一件賞心樂(le) 事:視頻的主體(ti) ——用花絲(si) 鑲嵌做成的發簪、步搖、耳環、胸針等首飾,精致華美;背景音樂(le) 多為(wei) 古風歌曲或者帶有戲腔元素的流行歌曲;文案雋永有味,仿佛在講述一個(ge) 個(ge) 穿越時光的小故事。雖然大多數視頻隻有不到20秒,但古雅的情韻、浪漫的氛圍,讓你驚鴻一瞥之後,對這些首飾一見傾(qing) 心……
辜國強起初學習(xi) 國畫,大學學的是陶瓷專(zhuan) 業(ye) ;回到重慶後,他又學了文物修複,並到故宮進修過半年。在修複文物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花絲(si) 鑲嵌,一見之下,受到很大震撼:“我們(men) 的前人竟然能做出這麽(me) 精細的首飾!所以我馬上產(chan) 生了學習(xi) 並擁有這項傳(chuan) 統技藝的想法。”通過走訪,他發現花絲(si) 鑲嵌基本上都是老師傅在做,“我覺得我們(men) 這一輩應該把這項傳(chuan) 統技藝撿起來,不讓我們(men) 的後人有朝一日隻能在博物館裏看到它,而且為(wei) 它已經失傳(chuan) 感到遺憾。”於(yu) 是他正式拜時年70歲的重慶市級花絲(si) 鑲嵌傳(chuan) 承人李昌義(yi) 學藝。
花絲(si) 鑲嵌工藝複雜,掌握基礎知識、練習(xi) 必要技能的過程十分枯燥,而且時間相對較長。比如最開始的拉絲(si) 工序,是把大約兩(liang) 厘米厚的銀塊溶解,經過多次拉製,最後成為(wei) 0.16毫米粗細的銀絲(si) ,比頭發還細。還有工藝性很強的壘絲(si) 工序,要把細細的金屬絲(si) 通過盤曲、掐花、填絲(si) 、堆壘等方法,變成立體(ti) 的器型。但辜國強始終不急不躁,而且為(wei) 之著迷。他認為(wei) ,花絲(si) 鑲嵌不但工藝講究,頗具美感,而且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和寓意十分豐(feng) 富,比如他常做的牡丹纏枝紋,就表達了富貴延年,生生不息的美好祈願。
“多數人憑繁複引人注目,少數人以匠心化工藝為(wei) 藝術。”辜國強表示,多種元素的簡單堆砌會(hui) 使作品俗氣,“我花更多的心力進行創造性構思,追求恰到好處的設計。每件作品都確立一個(ge) 主題,所有元素都符合這個(ge) 主題,做到精致而一目了然。”他所追求的,是在設計中汲取中國傳(chuan) 統理念,讓傳(chuan) 統工藝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和使用習(xi) 慣,創造出自己特有的風格。
給老手藝注入年輕態
辜國強的工作室已經運營了5年,目前共有15人,一年生產(chan) 首飾1000件左右。“鎮館之寶”是為(wei) 了紀念工作室成立3周年,大家群策群力,用一年時間打造的一件黃金花冠,僅(jin) 用料就價(jia) 值100多萬(wan) 元,但它隻用來展覽而不出售。他在快手播放量最高的短視頻,被播放了740多萬(wan) 次,內(nei) 容是他花了一個(ge) 月時間,修複從(cong) 舊貨市場收來的民國時期女性結婚時戴的花冠。辜國強認為(wei) ,“這些老物件就好像一個(ge) 病人,不能棄之一旁,自生自滅,應該把它們(men) 妥善收藏,精心修複,重現其曠世風采,讓更多人認識、重視它們(men) ,並且提高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通過修複老物件,辜國強也收獲頗豐(feng) :“前人傳(chuan) 下來的東(dong) 西包藏著他們(men) 的智慧,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中吸取靈感,學習(xi) 一些手法,用新的設計方式加以呈現,給老工藝注入年輕態。”
辜國強生於(yu) 重慶偏遠地區,起初身邊的長輩親(qin) 友不了解這項技藝,覺得耗時久、賺錢慢;剛成立工作室時,辜國強也曾經麵臨(lin) 花絲(si) 鑲嵌不為(wei) 人知,作品無人購買(mai) ,多方推介仍得不到市場反饋的困境。幸而後來得到了北京、重慶的兩(liang) 位懂行人的幫助,“我的作品被喜歡它們(men) 的人發現了,從(cong) 此我迎來了事業(ye) 的轉折點”。如今,辜國強終於(yu) 過上了跟他華美精致的作品相匹配的生活,他的親(qin) 友們(men) 也發現從(cong) 事傳(chuan) 統手工業(ye) 確實能夠養(yang) 家糊口,都轉而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
製作花絲(si) 鑲嵌首飾時,以往的點翠工藝會(hui) 用到翠鳥背部和翅膀上的羽毛,現在為(wei) 了保護生態,辜國強和工作室的絕大部分作品改用了鸚鵡毛。雖然鸚鵡毛顏色比較雜、比較花,但因為(wei) 增強了工藝性,產(chan) 品依然好看。辜國強也會(hui) 在操作中加入一些西方技術,比如雕蠟,使作品更厚重,更富有珠寶感,更符合國際審美。辜國強的工作室現在每年至少有300個(ge) 快遞發往海外。
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驕傲
辜國強說,新媒體(ti) 為(wei) 傳(chuan) 統技藝的弘揚和傳(chuan) 承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但有更多人關(guan) 注到他和他的工作室,而且拉近了傳(chuan) 統技藝和大眾(zhong) 的距離。他積極參與(yu) 快手的“非遺江湖”“藝起助力冬奧”“冰雪新知”等活動,“無論傳(chuan) 統技藝,還是北京冬奧會(hui) ,都是中國的驕傲,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它們(men) ,為(wei) 中國驕傲。”他說。
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在視頻下留言,一方麵讚歎花絲(si) 鑲嵌首飾的美,另一方麵表示有點買(mai) 不起。這些首飾的價(jia) 格從(cong) 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比如入門級的點翠耳環大約千元,發簪通常兩(liang) 三千元起。辜國強解釋說,這些首飾都是純手工製作,一位師傅通常十幾天甚至20幾天才能完成一件作品,所以價(jia) 格不低。“傳(chuan) 統手工藝品有曆史的沉澱,沉澱越久,價(jia) 值越高。”他認為(wei) ,如今的年輕人可能更了解和認可國外的一些珠寶奢侈品,而西方的一些首飾品牌,往往一個(ge) 人可以同時做幾件、幾十件,降低了成本和售價(jia) 。“我們(men) 還要進一步加強宣傳(chuan) 推廣,提高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度和自信。”
花絲(si) 鑲嵌原來是宮廷專(zhuan) 用的技藝,如今怎樣才能更好地走進尋常百姓家呢?辜國強說,他將進一步降低成本,打造針對不同客戶、更豐(feng) 富多樣的產(chan) 品;還要不斷創新,“破除大家對傳(chuan) 統手工藝品古板、老土的印象,讓它們(men) 融入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不斷被使用,同時被推廣。”他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傳(chuan) 承花絲(si) 鑲嵌的行列,帶來新的審美觀念和趣味,“就像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和近代各有自己時代的代表性審美風格一樣,隨著曆史的延續和新工匠的加入,花絲(si) 鑲嵌會(hui) 代代傳(chuan) 承,而且每一代人的創新都保留下來,發展變化,永不停歇。”(記者苗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