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島上堅守三十三年
江心島上堅守三十三年(守望)
人物名片
汪開寬,1970年生,現為(wei)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運漕鎮廟趙小學教師。1988年,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ang) 一個(ge) 江心島教學點教書(shu) 。多年來,始終堅守教學崗位,先後幫助300多名孩子通過求學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汪開寬曾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心動2015·安徽年度新聞人物”“安徽最美教師”等榮譽,2015年當選“中國好人”。
這幾天,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運漕鎮廟趙小學教師汪開寬,正為(wei) 新學期的課程備課,每天忙得不亦樂(le) 乎。2021年秋天,他來到這裏教書(shu) 。在這之前,不到10公裏外,汪開寬堅守了30多年的楊謝小學河北教學點終於(yu) 完成了使命。教學點裏的5名學生,已經被安排到別處上學。
現在,汪開寬負責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語文課,教學條件好了很多,師資力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說起在楊謝小學教學點,30多年的點點滴滴都令汪開寬難以忘懷……
楊謝小學河北教學點位於(yu) 含山縣運漕鎮新海村河北自然村,這裏是一個(ge) 1.1平方公裏的江心小島,四周被裕溪河水環繞,距離集鎮12公裏。由於(yu) 交通不便,近年來,村民逐漸搬走,學生從(cong) 最多時的近70人減少到後來的5人,隻開設一年級和學前班。在這裏,汪開寬堅守了33年。
教學點由3間平房組成,隻有1間教室;房前的水泥空地,就是操場。每天早上升國旗,5名學生一字排開,唱起國歌。汪開寬跟著節奏,升起國旗。江邊的風吹過,水汽濃濃,把孩子們(men) 的歌聲也帶到了遠方。
“我就是從(cong) 這裏畢業(ye) 的,心裏舍不得”
“‘種’有幾種讀音啊?每一個(ge) 讀音怎麽(me) 組詞呢……”汪開寬中等身材,戴著厚厚的眼鏡。學生們(men) 年齡都小,時不時走神,他不得不停下來維持課堂秩序,但臉上總掛著笑容。
1970年出生的汪開寬是本地人。讀書(shu) 時,為(wei) 了減輕家裏的負擔,汪開寬選擇讀師範。“讀書(shu) 的時候有補貼,畢業(ye) 了分配工作。”汪開寬說,他也夢想著能夠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到學生們(men) 琅琅的讀書(shu) 聲。
師範畢業(ye) 前一年,村支書(shu) 找到汪開寬,請他回來當教師。當時,楊謝小學河北教學點還是一所真正的小學,有40多名學生和3名教師。學校有一座90多平方米的磚木瓦房,中間用蘆席隔成幾間教室。“我就是從(cong) 這裏畢業(ye) 的,心裏舍不得,決(jue) 定回來當老師。”汪開寬說。
為(wei) 保證學生安全,汪開寬讓學生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沒有質量好的桌椅,他就節衣縮食自己買(mai) ;沒有自來水,他每天從(cong) 家裏燒好開水帶來;沒有音樂(le) 設備,他把歌詞寫(xie) 在黑板上,帶著學生們(men) 唱;後來他買(mai) 了電腦,下載一些教學資料,試著用課件講課……汪開寬說:“這些年來,我一直想著怎麽(me) 解決(jue) 眼前的困難,怎麽(me) 把教學任務完成好。”
“想想每天來上課的孩子們(men) ,我覺得他們(men) 更需要我”
1988年9月10日,汪開寬記得很清楚,那天是教師節,也是自己準備畢業(ye) 、決(jue) 定回村小教書(shu) 的日子。
可那天,鄉(xiang) 裏的同誌告訴汪開寬,因為(wei) 成績優(you) 秀,他已經被調到了教學條件更好的另一所小學。對很多人來說,這大概是個(ge) 好消息。但汪開寬開心不起來,堅持要求到楊謝小學河北教學點工作。
轉眼到了2000年,當時的汪開寬,已經成了教學點的骨幹。附近一所小學的校長找到了他,希望他過去教書(shu) 。“那所小學條件好很多,待遇也不錯,但我走了這裏的孩子們(men) 怎麽(me) 辦。”汪開寬說。就這樣,他還是拒絕了。
2008年,最後一名代課教師退休了,楊謝小學河北教學點隻剩汪開寬一名教師了。當時,上級部門準備撤掉教學點。如果教學點沒了,村裏的孩子上學就要先乘船過河,再走30分鍾的路,放學回家又要坐船。如果遇到刮風下雨,家長哪裏放心得下?最後,汪開寬自己去爭(zheng) 取,經過多方努力,教學點被保留了下來。
2014年,汪開寬的兒(er) 子考到了含山縣讀高中。家人希望汪開寬到縣城邊上的一所小學工作,可以方便照顧兒(er) 子。當時,接收的學校已經同意,隻等他正式調過去。
那一夜,汪開寬輾轉反側(ce) 。“這麽(me) 多年的事情在我腦海裏像過電影一樣,想想自己的兒(er) 子,再想想每天來上課的孩子們(men) ,我覺得他們(men) 更需要我。”最終,汪開寬決(jue) 定,還是讓妻子去縣城照顧孩子上學吧。
“看到學生們(men) 長大成才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完語文課,還要上數學課和音樂(le) 課。所有課程,都是汪開寬一個(ge) 人負責,每一科,他都精心準備教案。
“主要是要有責任心,在教學中多琢磨、多探索。”汪開寬說,學前班的語文、數學、科學,他用手機把講課內(nei) 容拍成照片,製作成課件,放在電腦上展示。一年級的課程要用到多媒體(ti) 課件,雖然網上有很多現成的資料,但汪開寬還是下班後自己花時間製作、修改。
汪開寬的妻子原本也在教學點當代課老師。後來,隨著學生的減少,妻子離開了教學點,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家裏人也曾勸汪開寬離開。但汪開寬說:“隻要還有一個(ge) 學生,我都會(hui) 堅持下去。”
時間長了,家人也逐漸理解了汪開寬。“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教過的學生中,目前已有30人上了大學,5人考上了研究生。看到學生們(men) 長大成才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些年來,汪開寬先後獲得“中國好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一係列榮譽,但他沒有放在心上。他覺得,作為(wei) 一名教師,首要的是努力把書(shu) 教好,學生們(men) 能有更好的發展,才是他最大的心願和最看重的事情。
默默付出 嗬護成長(記者手記)
一座江心島,常住人口不過百人,交通不便。生活在這裏的孩子們(men) ,渴望讀書(shu) 、學習(xi) ,擁抱新的生活。汪開寬,就是他們(men) 的啟蒙老師。33年時間裏,汪開寬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簡陋的教室裏陪伴著孩子們(men) 。他孤獨而執著,堅守著這方小小的講台。
采訪結束時,汪開寬執意送我到碼頭。渡船緩緩啟動,望著他默默揮手的身影,我不禁想,可能教學點裏每一個(ge) 孩子畢業(ye) 去遠方求學時,汪開寬都是這樣在身後默默揮手的,這揮手是告別也是祝福,滿含不舍更含期待。在那一刻,他一定更加堅定了堅守下去的決(jue) 心。他33年的堅守一定會(hui) 激勵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默默付出,嗬護更多孩子成長。
本報記者 徐 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