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重新審視就業市場“35歲門檻”
【閱讀提示】衝(chong) 上熱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公務員考試取消35歲限製”
光明網評論員:公務員考試中的“35歲門檻”再度引發關(guan) 注。日前,“建議公務員考試取消35歲限製”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的“35歲門檻”。
“35歲門檻”,是公考中一種由來已久的規定。在過去的社會(hui) 背景下,此規則的形成,確實有著相當的現實考量,比如,它對應著社會(hui) 年齡結構的年輕化、勞動力的供應充足,並且還不無對選拔效率和公平的兼顧。
但是,近年來,呼籲放開這一年齡限製的聲音越來越多,並且每每引發輿論高度關(guan) 注和熱議。這足以反映出社會(hui) 的普遍心聲。這背後其實是社會(hui) 現實的變遷。
比如,2020年,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為(wei) 8.8億(yi) 人,與(yu) 2010年相比減少了4000多萬(wan) 人。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繼續下降,與(yu) 之對應的是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同時,2020年,我國人口的平均年齡為(wei) 38.8歲,也就是說35歲的限製標準已遠低於(yu) 社會(hui) 的平均年齡了。
此外,2011年,我國社會(hui)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wei) 7.5年。到2020年,已經提高到10.8歲,“十四五”時期還將繼續提高至11.3歲。從(cong) 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繼續沿用35歲的年齡限製,留給畢業(ye) 生考公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了。且不說,這會(hui) 加劇求職者的年齡擠壓,實際上也將大大限製公務員選拔的人才基數。
還需注意的是,在我們(men) 的國情下,公務員招考的年齡限製,有著極強的示範效應。揆諸現實,“35歲門檻”幾乎或明或暗地存在於(yu) 各個(ge) 領域。高校、科研單位、企業(ye) ……幾乎可以說都踐行著“35歲以下是人力資源,35歲以上是人力成本”這樣的選拔觀念。這既是一種被人為(wei) 強化的年齡歧視,也在客觀上帶來了人力資源的浪費,束縛著社會(hui) 才智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置於(yu) 當前放開三孩的大背景下,也不容忽視這種嚴(yan) 格的、一刀切的年齡限製對於(yu) 社會(hui) 生育的負麵影響。道理很簡單,職場的年齡限製越嚴(yan) ,就越容易傷(shang) 害女性在生育上的“自主性”,從(cong) 而構成對生育空間的一種壓榨。
因此,無論是社會(hui) 整體(ti) 受教育年限的提高,還是人口紅利式微,以及老齡化加劇、提升社會(hui) 生育率的需要,35歲這道就業(ye) 市場的“金線”,理應受到重新審視。到底是延後還是直接取消,需要綜合性的研判。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wei) 一種過去時代的產(chan) 物,它的確到了應該優(you) 化的時候了。
當然,從(cong) 適配老齡化社會(hui) 的發展趨勢,以及社會(hui) 勞動力資源的變化來看,對35歲門檻的調整,僅(jin) 僅(jin) 隻是一個(ge) “術”的層麵的改變,更要改變的還有整個(ge) 社會(hui) 的年齡觀、就業(ye) 觀、用人觀。
比如,就業(ye) 市場如何改變長期以來對於(yu) “年輕化”“低齡化”的過度追求,以更開放的姿態對其他群體(ti) 有更公平的接納;如何從(cong) 善於(yu) 挖掘年輕人群體(ti) 的紅利,轉變為(wei) 更好兼顧對中年甚至老年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何避免老齡化加劇擠壓年輕人的空間,等等,都需要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包括個(ge) 體(ti) ,在機製、心態、觀念等方麵有更積極的調整。這方麵,一些老齡化嚴(yan) 重的國家,有過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men) 在理性參照的基礎上,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更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