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穩破浪行——保供給,攻堅克難韌性強
【穩中求進看大勢】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人勤春來早。
當下的中國生機勃勃,到處是一派繁忙生產(chan) 的紅火場景:汽車生產(chan) 流水線上,全自動的機械手上下翻轉,裝配井然有序,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4倍;鐵路運輸網上,能源保供分秒必爭(zheng) ,一列列滿載煤炭的重載列車在大秦鐵路湖東(dong) 站集結出發,滾滾車流匯合成一條“能源之河”,奔向渤海灣港口;全球國際貿易運力持續緊張,中歐班列運輸網絡不斷織密,“義(yi) 新歐”金東(dong) 平台公共班列、上合示範區中老國際班列等相繼開行……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chan) 業(ye) 鏈韌性得到提升。2022年,麵對“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攻堅克難,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保供穩價(jia) ,穩定器作用顯著
兩(liang) 大指標都回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全國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同比上漲9.1%,漲幅較上個(ge) 月均有所回落。“1月份,煤炭、鋼材等行業(ye) 價(jia) 格走低,帶動工業(ye) 品價(jia) 格整體(ti) 繼續回落。”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介紹。
2021年4月開始,前一年處於(yu) 低迷狀態的PPI加速攀升,畫出一條快速向上的曲線。這條代表生產(chan) 領域價(jia) 格變動重要經濟指標的背後,是能源價(jia) 格暴漲,“缺芯”斷供“卡脖子”,供應鏈穩定性衝(chong) 擊等。從(cong) 全球範圍看,各主要經濟體(ti) 的PPI指數都出現明顯上行。
望聞問切,對症下藥。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遭受衝(chong) 擊,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衝(chong) 擊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保供穩價(jia) 政策為(wei) 降低“雙鏈”風險提供“穩定器”。
2021年四季度,國家發改委等有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保供穩價(jia) 政策,采取了加速釋放煤礦優(you) 質產(chan) 能、推進天然氣增儲(chu) 上產(chan) 、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jia) 市場化改革等一係列舉(ju) 措,推動相關(guan) 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針對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問題,國家有關(guan) 部門及時采取供需雙向調節、加強市場監管、做好預期管理等措施。隨著保供穩價(jia) 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國內(nei) 煤炭、鐵礦石、鋼材等價(jia) 格明顯回落。
高水平運行的中歐班列不僅(jin) 穩定著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也為(wei) 穩定全球供應鏈注入“強心劑”。全國海關(guan) 持續深化支持中歐班列發展10條措施,為(wei) 服務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打造高效物流通道。中歐班列的常態化、規模化營運,連接了活躍的東(dong) 亞(ya) 經濟圈和發達的歐洲商貿圈,為(wei) 時效性較強、附加值較高的貨物生產(chan) 商和貿易商提供了新的選擇。
專(zhuan) 家指出,煤炭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在經曆波動之後,價(jia) 格漲幅逐步回落。PPI同比數據的逐步回落,體(ti) 現出保供穩價(jia) 政策有力的推進,政策效果正在得到有效顯現。未來,隨著國家保供穩價(jia) 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大宗商品價(jia) 格有望回歸理性。2022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實現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PPI有望實現持續回落。
提質增效,“專(zhuan) 精特新”蓬勃發展
春節開工後,在位於(yu) 重慶涪陵高新區的吉利科技項目部,工作人員忙著通過電話與(yu) 相關(guan) 單位對接,及時跟進項目的最新進展。既有龍頭引領,又有中小企業(ye) 的蓬勃發展,涪陵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便鉚足了“虎勁兒(er) ”。圍繞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這條產(chan) 業(ye) 鏈,涪陵加快打造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性、競爭(zheng) 力。
“我們(men) 的訂單很多,不敢接新的了。”天津秦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海波的底氣來自企業(ye) 產(chan) 品的“搶手”。不僅(jin) 是秦元,天津市還緊緊抓好新材料產(chan) 業(ye) 鏈的頂層設計,努力做大龍頭企業(ye) ,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形成產(chan) 業(ye) 聚集,目標是2023年新材料產(chan) 業(ye) 鏈規模達到1090億(yi) 元。
近年來,中國企業(ye) 銳意進取,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仍是我們(men)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必須完成的艱巨而迫切的任務。”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工業(ye) 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厚明指出。
當前,創新成為(wei) 確保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的關(guan) 鍵。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啟動一批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湧現一大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當前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的總體(ti) 態勢是中國增強科研投入,進一步夯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發展基礎。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從(cong) 部門到業(ye) 界推出了一係列舉(ju) 措,圍繞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ye) ,補短板和鍛長板並進,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鍛實”創業(ye) 鏈、“焊牢”產(chan) 業(ye) 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堅決(jue) 打通各種“卡點”“堵點”,推動企業(ye) 加快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財政部科技創新經費管理定向加碼;科技部加快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實招提升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工信部搭建“大平台”、扶植“小巨人”;商務部尋找科技創新“合作夥(huo) 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服務精準滴灌……
增儲(chu) 上產(chan)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好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2021年,在能源保供穩價(jia) 、能耗雙控等一係列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動下,我國能源保供取得顯著成效,生產(chan) 穩步增長,為(wei)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複和滿足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勘探不停,發現不止!“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對於(yu) 剛剛過去的2021年,國家能源局有一個(ge) 明確的概括。能源企業(ye) 聚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重大責任,實施增儲(chu) 上產(chan) 攻堅工程,著力推動油氣保供能力“再增強”,斬獲了一大批重磅新發現,為(wei) 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蓄力——塔裏木油田在富滿地區新添一個(ge) 10億(yi) 噸級超深大油氣區;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慶城地區)探明地質儲(chu) 量超10億(yi) 噸的頁岩油整裝大油田;大慶油田古龍頁岩油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chu) 量12.68億(yi) 噸……
2022年新年伊始,中國國內(nei) 油氣勘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以頁岩氣見著的中國石化,更是鉚足了勁,一口氣宣布兩(liang) 大頁岩氣田的新發現。
“初級產(chan) 品,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和能源礦產(chan) 等,是整個(ge) 經濟最為(wei) 基礎的部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強調,要增強國內(nei) 資源生產(chan) 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的開發應用等都是針對供給衝(chong) 擊提出的應對之策。
麵對供給衝(chong) 擊有可能長期化的情況及其嚴(yan) 重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了一係列針對性的政策:“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chan) 品供給保障”,“要增強國內(nei) 資源生產(chan) 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要確保能源供應,大企業(ye) 特別是國有企業(ye) 要帶頭保供穩價(jia) ”。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強調,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和投資力度。要抓緊抓實增儲(chu) 上產(chan) 實施方案,加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全力突破油氣勘探開發係列關(guan) 鍵技術,力爭(zheng) 再發現新的大中型油氣田,大幅提高單井產(chan) 量和采收率;積極培育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新動能,加強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深入推進頁岩革命;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you) 勢,形成各方麵共同支持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工作的強大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