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短視頻總讓你欲罷不能,刷還是不刷?

發布時間:2022-02-28 10: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很快樂(le) ,我刷得停不下來了。”

  如果要問現在年輕人最喜歡的消遣是什麽(me) ,估計很多人會(hui) 回答:刷短視頻。幾乎每一個(ge) 刷過短視頻的人都有這樣的體(ti) 驗:本來以為(wei) 一條短視頻15秒,隻想刷一小會(hui) 兒(er) 放鬆下,無奈一條接一條,一刷就是一晚上。有網友精辟總結道:“某音15秒,人間兩(liang) 小時。”近幾年,短視頻異軍(jun) 突起,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2021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已達8.88億(yi) ,占全體(ti) 網民的87.8%,人均日使用時間長達125分鍾,超過半數的人每天都會(hui) 刷短視頻。

  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容易對短視頻上癮?這背後是怎樣的心理學和神經學機製在控製著我們(men) 的行為(wei) ?

  1.為(wei) 什麽(me) 刷短視頻會(hui) 上癮

  15秒、豎屏、以拍攝+音樂(le) 的形式展示內(nei) 容,這是短視頻平台抖音對其產(chan) 品的定位,近幾年爆火的短視頻幾乎都遵循這個(ge) 模式。“和長視頻不同,短視頻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注意力。”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理門診主任牟曉東(dong) 分析,為(wei) 了用15秒鍾抓人眼球,爆火的短視頻必須把誇張的笑點、雷人的畫麵、洗腦的神曲都集中到一起。

  受眾(zhong)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對刷短視頻上癮呢?牟曉東(dong) 先分享了一個(ge) 心理學小知識點:嗑瓜子效應。“想一想,嗑瓜子的過程是怎樣的?上下牙哢嚓一聲,就能吃到瓜子肉。而且一旦嗑了第一顆,就會(hui) 接著嗑第二顆、第三顆……完全停不下來。”他描述了嗑瓜子過程,繼續解釋道:“這像不像刷短視頻時的我們(men) ?手往上一滑,就能收獲15秒鍾即時的快樂(le) 。”如同嗑瓜子,不知不覺就嗑完一整包一樣,短視頻不知不覺就能刷幾個(ge) 小時,這兩(liang) 種都是典型的即時滿足行為(wei) 。

  “之所以一刷就停不下來,還和短視頻平台的算法機製有關(guan) 。”牟曉東(dong) 說,“短視頻的算法推薦機製決(jue) 定了,不是你選擇了它,而是它選擇了你。具體(ti) 來講,觀看電影電視劇等長視頻,其實還是你選擇去看你想看的東(dong) 西,而短視頻是各個(ge) 平台依托他們(men) 的算法機製,推薦給你他們(men) 認為(wei) 你喜歡的東(dong) 西,以此讓你接連不斷地刷下去。”吸引注意力,然後奪走注意力,這就是爆火短視頻對人注意力的影響。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nei) 科主任、博士生導師耿德勤近幾年來接觸過不少短視頻成癮患者,他認為(wei) 長期刷短視頻會(hui) 影響人的默認模式網絡。“默認模式網絡活動的降低是大腦在集中注意力時最明顯的信號。默認模式網絡會(hui) 參與(yu) 包括環境觀測、自我參照、社會(hui) 認知等其他複雜的認知功能,它主要由內(nei) 側(ce) 前額葉皮質,後扣帶回皮質和角形腦回組成,是一個(ge) 橫跨整個(ge) 大腦的大型神經網絡。”耿德勤解釋說,在人們(men) 無事可做、胡思亂(luan) 想的時候,默認模式網絡會(hui) 變得非常活躍,而這正是人們(men) 刷短視頻時的狀態。

  在耿德勤看來,短視頻平台個(ge) 性化推薦的內(nei) 容往往與(yu) 用戶喜好、興(xing) 趣、經驗有比較高的契合,因此,它們(men) 會(hui) 觸發觀看者的自我參照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負責投射過去與(yu) 未來的內(nei) 側(ce) 顳葉子係統的活躍度會(hui) 降低,處理當下知覺的背內(nei) 側(ce) 前額葉皮質的子係統的活躍度會(hui) 升高。於(yu) 是,人們(men) 關(guan) 於(yu) 過去和未來的思維活動被抑製,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耿德勤進一步解釋了短視頻如何奪走人的注意力。

  “不隻是內(nei) 容,短視頻動態畫麵與(yu) 音樂(le) 結合的形式本身就足夠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了,相對於(yu) 文字,我們(men) 的大腦就更容易對畫麵和音樂(le) 感興(xing) 趣。”耿德勤說,刷短視頻時,默認模式網絡與(yu) 初級視覺皮層、初級聽覺皮層以及額頂葉網絡的溝通被加強。初級感覺皮層解碼和加工基礎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額頂葉網絡則負責維持注意力與(yu) 短期記憶。這些網絡的密切合作調動了過去積極的觀影體(ti) 驗,並自上而下地調控了注意力的分配,受眾(zhong) 的注意力就會(hui) 更多地集中在視頻提供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上。

  “在一部分腦區變得更加活躍的時候,另一部分腦區的活動出現了減弱,比如背前扣帶回皮質、尾狀核、還有一部分負責注意力分配以及抑製控製的丘腦。”耿德勤不無擔憂地說,當我們(men) 在看短視頻時,這些區域的活動同時減弱,會(hui) 造成自控能力的降低。同時,它們(men) 與(yu) 默認模式網絡連接的減弱還會(hui) 降低個(ge) 體(ti) 對自控力的把控和對意識的覺察,“所以人們(men) 在刷短視頻時,越刷就越沉浸、越忘我”。

  2.短視頻真的能讓人放鬆嗎

  那下班回家刷短視頻,能給我們(men) 帶來真正的快樂(le) 和放鬆嗎?

  “剛開始刷短視頻時我們(men) 可能會(hui) 覺得有點安慰作用,自己好像在刷短視頻的過程中得到了放鬆。但這其實是一種‘假性放鬆’。”巴黎奧拜維利青少年治療與(yu) 學習(xi) 中心助理精神分析師王明睿提醒說,“因為(wei) 一旦刷得時間長了,我們(men) 就會(hui) 產(chan) 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與(yu) 其說短視頻帶給我們(men) 的是一種快樂(le) ,不如說這其實是一種對大腦的刺激。”在他看來,刷短視頻無法讓我們(men) 獲得真正的放鬆,還會(hui) 越刷越疲勞。

  “但短視頻確實容易讓人產(chan) 生情感共鳴。人們(men) 刷短視頻時可以得到一些情緒安慰或者情緒釋放的機會(hui) ,因為(wei) 短視頻的代入感很強。”王明睿說。他認為(wei) 短視頻博主一般以第二人稱和受眾(zhong) 對話,比如東(dong) 北短視頻博主很多,有些東(dong) 北博主就是用“嘮家常”的方式錄製短視頻。“受眾(zhong) 觀看時會(hui) 覺得屏幕裏就是一個(ge) 東(dong) 北大姐和你嘮嗑,代入感很強,可以快速和主播建立情感鏈接。”他還將短視頻與(yu) 傳(chuan) 統長視頻作品做了對比,分析說:“電影電視劇等傳(chuan) 統長視頻是主要以第三人稱方式錄製的影音作品,第三人稱式的作品會(hui) 讓觀眾(zhong) 覺得這隻是一個(ge) 故事,與(yu) 我無關(guan) ,觀眾(zhong) 需要靜下心來才能代入。但短視頻首先很短,15秒左右的時長很符合現代社會(hui) 的傳(chuan) 播節奏,同時又大多采用第二人稱的錄製形式,是一種強代入模式。從(cong) 心理代入角度來講,受眾(zhong) 在刷短視頻時很容易和主播共情,獲得一種特殊的情感體(ti) 驗,以彌補日常生活中情感體(ti) 驗的匱乏。

  近年來高播放量的短視頻中,除了搞笑類情感類等爆火大類外,知識科普類短視頻也經常“出圈”。那麽(me) ,觀看短視頻真的是學習(xi) 新知識的好方法嗎?

  “短視頻傳(chuan) 播能力非常強,在科普知識方麵確實有先天優(you) 勢。”牟曉東(dong) 舉(ju) 例分析說,比如現在短視頻平台上有很多心理健康類的知識視頻,年輕人觀看這些視頻越多,會(hui) 越願意談論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有助於(yu) 部分心理疾病患者減少恥感,積極參與(yu) 心理健康治療。“但在短視頻平台接受建議時要謹慎,如果接收了錯誤信息就可能對自己造成傷(shang) 害。”牟曉東(dong) 同時提醒道。

  但談及知識的學習(xi) 過程,牟曉東(dong) 表達了他的擔憂:即便是知識類短視頻,也很難向公眾(zhong) 傳(chuan) 遞特別有價(jia) 值的信息。“畢竟一條短視頻隻有15秒左右,15秒之後,你的注意力就轉移了,這就阻礙了我們(men) 去深入探討一個(ge) 問題。”牟曉東(dong) 說,為(wei) 了抓住受眾(zhong) 的心,短視頻都做得非常淺顯好理解,因而不管是從(cong) 製作內(nei) 容還是從(cong) 呈現方式角度來講,短視頻都不鼓勵受眾(zhong) 深度思考。

  “專(zhuan) 注力本來是學習(xi) 知識時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但看多了小視頻我們(men) 會(hui) 覺得注意力很難集中,久而久之人會(hui) 變得很沒有耐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沒有耐心。”牟曉東(dong) 說這非常值得警惕,“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men) 做一件事,需要花費比較長的工夫做,我們(men) 就會(hui) 心煩,覺得‘這件事怎麽(me) 還沒有結束?小視頻15秒就結束了呀!’”凡事求快。這可能會(hui) 改變一整代人的行為(wei) 方式,但牟曉東(dong) 並沒有定義(yi) 這種改變的利弊,“畢竟電視剛出現時,學者們(men) 也曾表達了嚴(yan) 重的擔憂。對待新事物,我們(men) 還是應該有更包容的心態。”

  3.如何合理利用短視頻

  刷短視頻成癮了怎麽(me) 辦?必須戒斷,耿德勤肯定地說。

  如何判斷是否已經對刷短視頻上癮呢?“最關(guan) 鍵的,就是能否自我覺察,及時停止。”耿德勤說,當我們(men) 意識到沉溺於(yu) 短視頻的時間已經過長時,如果能當即關(guan) 掉,那就說明還沒有上癮,反之,越難關(guan) 掉短視頻,成癮症狀就越明顯。“短視頻成癮和其他成癮是有共性的,所謂成癮就是,哪怕對個(ge) 體(ti) 有負麵後果,還是會(hui) 強迫性持續的獎勵性行為(wei)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明知行為(wei) 有害,仍無法自控停止。”耿德勤進一步解釋說。

  “對短視頻過度依賴的人,其實問題不在短視頻上,而是在自身。”牟曉東(dong) 分析說,每天刷短視頻時間過久的人,通常在生活上沒有什麽(me) 目標。這樣的人容易對煙酒上癮,容易對賭博上癮,也容易對小視頻這種小誘惑上癮。“一個(ge) 有目標感的人,肯定不容易對小視頻上癮。雖然小視頻很抓人,但我們(men) 可以選擇不看啊。”牟曉東(dong) 繼續分析:“我們(men) 要把短視頻當作一個(ge) 工具,而不是讓它把我們(men) 當作一個(ge) 工具被操控。當我們(men) 有明確目標時,比如想要搜索某些相關(guan) 知識,我們(men) 可以看看短視頻,先淺顯易懂地了解下這個(ge) 概念。”

  “我們(men) 要讓短視頻為(wei) 我們(men) 所用;而不是讓我們(men) 為(wei) 短視頻所用,變成貢獻流量的工具人。”在牟曉東(dong) 看來,有沒有生活目標,是我們(men) 能否合理使用短視頻的關(guan) 鍵。

  “不過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刷短視頻嚴(yan) 重成癮,比如忙工作時也想著刷短視頻。大多數人隻是‘一刷就停不下來’,容易沉浸在裏麵。”牟曉東(dong) 判斷說。那我們(men) 應該如何重新拿回被短視頻奪走的專(zhuan) 注力呢?

  訓練延遲滿足的能力,這是牟曉東(dong) 開出的具體(ti) “藥方”。“與(yu) 短視頻相反,學習(xi) 、看書(shu) 這些行為(wei) ,鍛煉的是人的延遲滿足的能力。比如看書(shu) 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大量大段的文字,還需要動用理解力和想象力,才能獲得知識和其他美好享受。”牟曉東(dong) 說,雖然這和輕輕一劃就能獲得有趣內(nei) 容的小視頻相比,得到快樂(le) 的成本太高了,但大腦顯然更認可這種高付出帶來的高回報。

  “我們(men) 刷短視頻,無非就是希望得到快樂(le) 。但想要獲得長久的快樂(le) 和滿足感,反而是要盡量擺脫對短視頻帶來的‘即時滿足’的依賴。”耿德勤解釋說,能帶來快樂(le) 的有兩(liang) 種激素,一種是多巴胺,一種是內(nei) 啡肽。多巴胺給人短暫、興(xing) 奮的刺激感;內(nei) 啡肽則給人心平氣和、愉悅的滿足感。也就是說,分泌內(nei) 啡肽,我們(men) 才能獲得真正長久的快樂(le) 。“運動可以讓人產(chan) 生內(nei) 啡肽;堅持一件事直到有成果的那一刻會(hui) 讓你產(chan) 生內(nei) 啡肽;對他人奉獻可以讓你產(chan) 生內(nei) 啡肽;心靈平靜也能讓你產(chan) 生內(nei) 啡肽。”也就是說,想要獲得真正的快樂(le) ,往往需要做一些和人性深處相悖的事。(記者 鄒曉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