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發布時間:2022-03-08 09:20:00來源: 人民日報

  為(wei) 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踔厲奮發建新功)

  3月6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聽取意見和建議。總書(shu) 記強調,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wei) 首要任務,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真正落實到位。要在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hui) 保障安全網,為(wei) 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代表委員一致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既正視困難又堅定信心,發揚曆史主動精神,砥礪前行,在新時代新征程奮力展現新作為(wei) 。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民以食為(wei) 天,糧豐(feng) 天下安。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於(yu) 安思危、於(yu) 治憂亂(luan) ,高瞻遠矚、未雨綢繆,讓我深深感受到總書(shu) 記的深厚人民情懷和強烈曆史擔當。”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宋虎振代表表示,河南是農(nong) 業(ye) 大省、糧食生產(chan) 大省,我們(men) 始終牢記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持續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讓中國人的飯碗裝上更多優(you) 質糧,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展現“中原糧倉(cang) ”的使命擔當。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振聾發聵,令人警醒。”民盟中央常委、複旦大學教授丁光宏代表表示,我們(men) 應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加強用途管製,實施黑土地保護、推進撂荒地利用、分類改造鹽堿地,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同時,培養(yang) 綠色消費習(xi) 慣也很重要,應該把製止餐飲浪費作為(wei) 一項長期任務堅持不懈抓下去。

  “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努力方向。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李華棟表示,我們(men) 應深化農(nong) 業(ye) 科技體(ti) 製改革,推動糧食生產(chan) 技術智能化,充分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加快構建智慧糧食生產(chan) 體(ti) 係,幫助農(nong) 戶實現智能灌溉、精準施肥施藥等。同時我們(men) 還應該大力推廣節約型農(nong) 業(ye) 技術和新型綠色農(nong) 資,治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豐(feng) 富多樣的食品種類,我們(men) 應該樹立大食物觀。”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代表表示,各地應積極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科學統籌糧食安全和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feng) 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能隻盯著經濟發展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一項重大任務。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能隻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必須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為(wei) 我們(men)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根本遵循。”湖北中審眾(zhong) 環會(hui) 計師事務所首席合夥(huo) 人石文先委員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一項係統工程,應廣泛開展鄉(xiang) 村道德模範、星級文明戶等推薦評選活動,提振農(nong) 民精氣神,增強農(nong) 村凝聚力,孕育社會(hui) 好風尚,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農(nong) 民思想道德教育、鄉(xiang) 村法治建設,一直是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村民喇叭大會(hui) ’是我們(men) 在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特色做法。每當國家出台新的法律、法規、政策,我們(men) 都會(hui) 通過廣播為(wei) 大家宣傳(chuan) 講解。”重慶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家奇代表說,“在不斷的普法宣傳(chuan) 中,睦和村村民逐漸形成遇事找法、辦事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xi) 慣和自覺,村裏逐漸形成了與(yu) 鄰為(wei) 善、互信互助的好風尚。”

  “建設法治鄉(xiang) 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有助於(yu) 激活法治鄉(xiang) 村建設的內(nei) 生動力,推動全麵依法治國各項措施在鄉(xiang) 村落地生根。”北京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全代表介紹,近年來,北溝村製定了村規民約,修訂了村民自治章程,成立了村級事務顧問組、法律服務室、社會(hui) 矛盾調處工作站,群眾(zhong) 的合法權利得到更及時有效的保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著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白銀市副市長(掛職)黃曉娟委員說,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法治鄉(xiang) 村,需要持續打擊農(nong) 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依法打擊農(nong) 村黃賭毒和侵害婦女兒(er) 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現場聆聽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我們(men) 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這是了不起的成就。”農(nong) 工黨(dang) 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衛健委副主任易露茜委員說,醫療衛生事業(ye) 是民生大事,目前基層衛生事業(ye) 服務能力不強、人才短缺等問題仍然存在,要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緩解基層群眾(zhong) 的看病就醫難題,使群眾(zhong) 就近得到更好醫療服務。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就業(ye) 工作一頭連著經濟大勢,一頭連著千家萬(wan) 戶,是增加居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關(guan) 鍵。”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王冰代表表示,吉林省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積極探索就業(ye) 高度市場化情況下更好發揮政府促就業(ye) 作用的具體(ti) 舉(ju) 措,增強公共就業(ye) 服務的針對性,著力優(you) 化就業(ye) 創業(ye) 服務,特別是加大對欠薪案件的查辦力度、完善勞動關(guan) 係協調機製等舉(ju) 措,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ye) 。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住房保障體(ti) 係建設穩步推進,作為(wei) 一名社區書(shu) 記,我是見證者。”浙江溫州市鹿城區鬆台街道桂柑社區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柯建華代表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立法,為(wei) 規範保障房使用準入和退出提供法律依據,對非法占有保障房進行有效治理、依法依規懲處,才能讓老百姓住得舒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對困難群眾(zhong) ,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men) 的內(nei) 心湧起一股股暖流。得益於(yu) 黨(dang) 的好政策,近年來西藏殘疾人事業(ye) 全麵發展。”西藏自治區殘疾人康複服務中心原主管醫師邊巴委員說,我們(men) 要在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hui) 保障安全網,為(wei) 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結合我自身工作而言,尤其需要加大對因疫因災遇困群眾(zhong) 的救助力度,做好殘疾人康複、教育、就業(ye) 等工作,關(guan) 心關(guan) 愛精神障礙人員,為(wei) 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斷增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儲(chu) 備。

  (本報記者宋宇、付明麗(li) 、黃曉慧、徐靖、王驍波、葛亮亮、範昊天、潘俊強、戴林峰、申茜、郭雪岩、袁泉、竇瀚洋、王雲(yun) 娜、張璁、王玉琳)

  本報記者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