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雙減”之後學校教育如何“加”?

發布時間:2022-03-09 09:1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全麵推進,各地紛紛響應落實。

  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際,“雙減”成為(wei) 一大熱點話題。民進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兩(liang) 份提案——《關(guan) 於(yu) “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小學課後服務提質增效的提案》《關(guan) 於(yu) “雙減”背景下合理減輕教師負擔並提供有效激勵與(yu) 保障的提案》,均和“雙減”相關(guan) 。

  “雙減”到底是減什麽(me) ?“雙減”後,學校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雙減”後教師的工作時間延長,如何為(wei) 教師減負……“雙減”政策落地後遇到的問題,成為(wei) 大家關(guan) 注的焦點。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對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進行了采訪,傾(qing) 聽他們(men) 的聲音。

  委員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dong) 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校長王歡:

  “雙減”和成績不矛盾

  減的是不必要的負擔

  “雙減”後,學校作業(ye) 明顯減少,身邊的補習(xi) 班明顯減少。一時間家長還適應不了,有觀點認為(wei) 離開了培訓班,孩子學習(xi) 成績會(hui) 受到影響。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dong) 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校長王歡表示,“‘雙減’和成績並不存在什麽(me) 矛盾”,“雙減”所減去的是學生身上不必要的負擔,激發學生的興(xing) 趣和內(nei) 驅力,實現自主學習(xi) ,從(cong) 而提高教學質量,而質量更多指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jin) 是學習(xi) 成績,還包括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正是有利於(yu) 學生今後發展的。

  麵對為(wei) 此焦慮的家長,王歡在與(yu) 之溝通的時候常常勸說,“要從(cong) ‘用分數評價(jia) 孩子’的邏輯中走出來”。她認為(wei) ,家庭教育的任務就是在道德品質、素養(yang) 和行為(wei) 習(xi) 慣方麵引領孩子,學習(xi) 以及成績所依托的主體(ti) 還是學校,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取代了學校的話,便會(hui) 造成不同角色的職責混淆。

  同時,她強調,不要從(cong) 淺顯的層麵去看待問題,也不要單純以學習(xi) 時間來定義(yi) 學生,真正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教育也要遵循這種規律,才能促進孩子成才,“成才之外,更要成人,有餘(yu) 力的時候再去做有意義(yi) 的事兒(er) ,對己、對人、對民族、對國家來說都有價(jia) 值。”

  王歡所在的史家教育集團按照政策要求,一方麵嚴(yan) 格控製學生學習(xi) 時間;另一方麵老師們(men) 通過“分層作業(ye) ”,即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類型分別布置作業(ye) ,在作業(ye) 內(nei) 容上避免機械性重複,增加了創新型和研究型內(nei) 容,訓練學生在此過程中合理規劃時間。

  除了課業(ye) 任務,學校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後服務方麵也不斷更新。

  王歡告訴北青報記者,此前在課後服務方麵,老師的參與(yu) 度不是很高,而且學校也沒有那麽(me) 豐(feng) 富的課程,但現在學校依據學生們(men) 的需求開設了很多興(xing) 趣班和輔導班,提供了更大的學習(xi) 空間與(yu) 更多資源,老師也是全員參與(yu) ,“這種方式以及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就實現了知識在課中、課後的自然延伸,也就能實現我們(men) ‘把孩子留在學校’的目的了。”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dong)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hui) 專(zhuan) 職副主任熊水龍:

  引導本校教職工主動參與(yu) 課後服務

  還可以引入第三方

  “雙減”後,如何解決(jue) 現有師資不足問題?

  “雙減”後,不少學校的課後服務仍然由學校本職老師承擔,不僅(jin) 課程豐(feng) 富性有限,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老師的工作時間。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dong)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hui) 專(zhuan) 職副主任熊水龍通過調查發現,“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提供的課後服務,進一步延長教師工作時間。從(cong) 早上晨讀到午休管理,再到課後服務,從(cong) 早上7點到晚上7點,幾乎都處於(yu) 工作狀態。調研顯示,90%以上的教師每天工作9至12個(ge) 小時。

  他建議,應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you) 勢,引導本校教職工、退休教師主動參與(yu) 課後服務,在課後服務補貼、報酬上按照合理標準給予保障,並在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麵給予傾(qing) 斜,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和動力。同時,引入見習(xi) 教師到校參與(yu) 課後延學服務等方式,見習(xi) 教師的“從(cong) 教經曆”可作為(wei) 正式入職教師行業(ye) 的“加分項”。

  此外,還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通過購買(mai) 服務的形式調動社工、誌願者、在校大學生,共同參與(yu) 課後服務工作。建立課後服務協同工作機製,充分整合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研學教育實踐基地等社會(hui) 育人資源,強化城鄉(xiang) 校際交流,引導鼓勵與(yu) 周邊學校、社區設施場館共享。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shu) 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陶行知研究會(hui) 會(hui) 長朱永新:

  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清單

  明確校外機構學校準入辦法

  “雙減”後,如何解決(jue) 經費問題?

  豐(feng) 富課程、聘請老師,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都支了招。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shu) 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陶行知研究會(hui) 會(hui) 長朱永新建議,為(wei) 了更好地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並充分利用好社會(hui) 上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建議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mai) 機製。

  一是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清單,明確將教師培訓、課程供給、教育信息技術服務、教育教學評價(jia) 專(zhuan) 業(ye) 服務、學校委托管理等納入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mai) 清單;二是明確校外機構提供公共教育服務的專(zhuan) 業(ye) 標準;三是建立準入機製,明確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合格機構學校準入辦法、質量評估機製和退出機製,並向全社會(hui) 公布合格機構名單;四是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mai) 經費保障機製,各地應將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mai) 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拿出一定的份額用於(yu) 購買(mai) 校外教育機構專(zhuan) 業(ye) 服務。同時,可積極推廣委托管理,在教師配備、課程供給方麵,拿出一定的比例,購買(mai) 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

  盡快出台“雙減”專(zhuan) 項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黑白名單製度

  針對“雙減”政策缺乏立法支持,政策多為(wei) 柔性治理,且具有短期性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認為(wei) ,應盡快出台“雙減”專(zhuan) 項法律法規。

  皮劍龍建議,首先需完善“政策+法律”雙頂層設計。盡快出台“雙減”專(zhuan) 項法律法規,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條例,與(yu) 此同時構建法治管理機製,建立校外教培機構從(cong) 審批、監管、處罰到退出的全閉環管理體(ti) 係;建立健全黑白名單製度等監督評價(jia) 長效機製,引導培訓機構全方麵依法依規完成轉型。

  頂層設計之外,各地區各部門的協調聯動同樣重要。皮劍龍認為(wei) ,應健全黨(dang) 委和政府領導下的相關(guan) 各部門的聯合執法機製,打破地域、級別、部門壁壘,整合資源;另外網絡監管執法也需加強,強化案件查處判決(jue) 力度,同時加強“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違法違規行為(wei) 執法工作,盡快出台相應機構的監管標準,進一步規範各地區“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和管理工作,防止資本運作和新焦慮的產(chan) 生。

  行業(ye) 自律也是“雙減”政策落地生根中的重要一環,皮劍龍建議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帶頭作用,準確傳(chuan) 達政策精神與(yu) 相關(guan) 工作要求,且需盡快出具實施細則等文件,督促各校外教培機構依法依規自省、自查、自糾,主動承擔社會(hui) 主體(ti) 責任。

  代表說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

  建議全麵增加體(ti) 育和美育課時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在接受北青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說,當前我國正在推動“雙減”“雙增”政策落地實施,體(ti) 育和美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她建議,“進一步強化學生在校期間的體(ti) 育和美育教育,適當增加體(ti) 育和美育課時。”

  北青報:您覺得體(ti) 育、美育的作用是什麽(me) ?

  李燕:體(ti) 育能夠強健體(ti) 魄,磨煉意誌;美育能夠提升觀察、想象、創造能力,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和幸福感,加強學生體(ti) 育、美育教育對人的全麵發展和素質提升至關(guan) 重要,甚至關(guan) 乎孩子一生。目前我國正在逐漸推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升級,實現學生全麵可持續發展。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教育部也在推動“雙增”,即增加學生參加戶外活動、體(ti) 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和機會(hui) ,增加學生接受體(ti) 育、美育課外培訓的時間和機會(hui) 。實現以“雙減”帶動“雙增”,“雙增”促進“雙減”,讓學生從(cong) 沉重繁複的學科學習(xi) 中解放出來,加強體(ti) 育、美育、勞動、社會(hui) 實踐等複合型、成長型素質培養(yang) 和能力塑造,為(wei) 國家培養(yang) 更多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人才。

  北青報:那您認為(wei) ,現在體(ti) 育、美育教育現狀如何?麵臨(lin) 哪些問題?

  李燕:從(cong) 實際情況看,目前體(ti) 育、美育教育仍是全麵推行“雙增”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現實中存在學校體(ti) 育和美育課開課課時不足、相關(guan) 場地器材建設不完善、專(zhuan) 業(ye) 老師缺口大、教師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社會(hui) 上體(ti) 育和美育考級存在應試現象等。隻有補齊短板,大力提升體(ti) 育和美育教育板塊,才能有效推動“雙減”“雙增”政策的落地實施。

  北青報:在您看來,應該如何強化體(ti) 育、美育教育?

  李燕:我建議全麵增加體(ti) 育和美育課時,同時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場地器材等硬件軟件建設,優(you) 化教師結構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北青報:如何增加課時?

  李燕:國家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ti) 育課。要強化學校的主體(ti) 責任,小學階段每周至少5節體(ti) 育課,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體(ti) 育和美育課。

  充分利用學校正式課程結束後的時間,在校內(nei) 增設體(ti) 育和美育課程,增加學生的戶外活動和興(xing) 趣拓展。不斷拓寬課程領域,豐(feng) 富課程內(nei) 容,確保校內(nei) 體(ti) 育和美育課開足開齊。

  考慮到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高、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等因素,要加大多方投入,落實學校責任,通過購買(mai) 服務的方式,鼓勵學校層麵統一評估和購買(mai) 優(you) 質校外體(ti) 育、美育培訓服務,既可以避免“雙增”導致家長為(wei) 孩子參加校外培訓機構額外花費時間和費用,增加新的負擔,也將促進防控學生近視、控製肥胖率等工作的開展。

  全國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館首席研究館員齊玫:

  博物館可為(wei) 學生提供社會(hui) 課程

  博物館被譽為(wei) 中小學教育的社會(hui) 大課堂。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和學生們(men) 有更多課餘(yu) 時間,對豐(feng) 富的課程和項目有著迫切的需求。

  北青報記者對話全國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館首席研究館員齊玫,她認為(wei) 在“雙減”背景下,博物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可為(wei) 學生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社會(hui) 課程”。

  北青報:請您介紹一下作為(wei) “社會(hui) 大課堂”,首都博物館有哪些特色展陳和活動,近幾年有哪些嚐試?從(cong) 展陳策劃上是否會(hui) 向學生們(men) 偏重?

  齊玫:首都博物館作為(wei) 北京市的中心博物館,肩負著弘揚北京曆史文化的重任,特別是作為(wei) 青少年教育基地,為(wei) 北京的中小學提供了比較豐(feng) 富多彩的博物館文化特色學習(xi) 。

  在展覽策劃方麵,針對青少年專(zhuan) 門打造了“讀城展”係列,包括2015年推出“讀城——追尋曆史上的北京城池”展,2017年推出“讀城——發現北京四合院之美”展,2019年推出“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形成了首博臨(lin) 展的品牌。

  北青報:首博是否和一些中小學有共建活動,共同開發係列課程或者項目?

  齊玫:首都博物館十分重視與(yu) 學校的共建,充分利用、發揮博物館特色和優(you) 勢,以文物為(wei) 切入點,揭示北京曆史文化的內(nei) 涵,不斷探索、研究、開發博物館進校園的特色課程,主要結合“讀城展”係列,讓學生們(men) 了解北京城的發展、中軸線的設計、四合院的特色等。例如與(yu) 北京市八中、四中等學校進行共建活動。據統計,“讀城展”第三期主題“探秘北京中軸線”,共展出800餘(yu) 天,受眾(zhong) 人數120萬(wan) ,服務學校近130餘(yu) 所。

  其間,一方麵讓學生們(men) 到博物館參觀展覽,結合展覽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完成博物館課堂的特殊“作業(ye) ”。同時舉(ju) 辦有關(guan) 活動,結合北京曆史文化主題,開展攝影、繪畫、征文等活動,讓學生們(men) 充分發揮個(ge) 人興(xing) 趣和特長,激發他(她)們(men) 學習(xi) 北京曆史文化的熱情。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博物館在“雙減”背景下的作為(wei) ?博物館可以從(cong) 哪些方麵入手,豐(feng) 富學生的曆史文化素養(yang) ?

  齊玫:“雙減”的目的是讓學生們(men) 快樂(le) 地學習(xi) ,能夠充分發揮個(ge) 人的興(xing) 趣和愛好,培養(yang) 出多元化、個(ge) 性化、具有創意的人才。這是未來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博物館作為(wei) 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我認為(wei) 與(yu) 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是“沒有考試的學習(xi) ”。雖然也會(hui) 留作業(ye) ,但主要目的是為(wei) 了檢驗學生學習(xi) 的效果,達到教育的目的。

  博物館教育進課堂,在內(nei) 容上需要為(wei) 課堂教學輸入新鮮血液,一方麵結合學校課程的特點,同時主要利用博物館館藏文物,揭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以此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學科內(nei) 容,包括物理、化學、數學、語文、曆史、地理等,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習(xi) ,融入課堂教學的各方麵。

  而這些內(nei) 容的學習(xi) 方式,可以是在課堂、可以是在博物館、可以是在相關(guan) 的場所,體(ti) 現與(yu) 學習(xi) 內(nei) 容密切結合的多樣選擇,重視互動性和生動體(ti) 驗,學生們(men) 可以在快樂(le) 中學習(xi) 。

  從(cong) 學習(xi) 時間上看,據我了解,目前學生主要是利用課餘(yu) 時間到博物館來學習(xi) ,大多還沒有形成係統化和經常化的校外課程。我認為(wei) ,博物館實際非常願意和學校進行合作,開展相關(guan) 項目的開發,為(wei) 學生享受博物館學習(xi) 的樂(le) 趣,提供到位的幫助。而且,不僅(jin) 僅(jin) 是博物館,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也可以發揮自身的優(you) 勢,與(yu) 學校進行互動,為(wei) 中小學生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社會(hui) 教育資源。(記者劉洋 郭慧敏 孟亞(ya) 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