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號工程”,發展“三區三中心”
不久前,浙江省新認定包括巨化含氟新材料工廠在內(nei) 的20家工廠為(wei) “未來工廠”。打造這些集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未來工廠”,是浙江數字化改革中數字經濟係統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
早在2002年,浙江省九屆人大五次會(hui) 議就提出建設“數字浙江”,全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信息化。此後,曆屆浙江省委省政府接續推進這一戰略部署。從(cong) 2017年到2021年,浙江省實施的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從(cong) “1.0”迭代至“2.0”,以“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治理數字化”為(wei) 發展主線,促成數字經濟總量從(cong) 2014年的1萬(wan) 多億(yi) 元增長至如今的3萬(wan) 億(yi) 元以上。
“浙裏辦”App匯聚900餘(yu) 項便民惠企服務、AI助理“小智”協助法官自動生成裁判文書(shu) 、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台為(wei) 患者提供慢性病網上複診等服務……數字經濟已融入浙江人的日常生活。
從(cong) 智能化產(chan) 品到服務,數字技術是核心支撐。“十三五”期間,浙江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初步形成通信、計算機及網絡、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等多個(g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大數據等行業(ye) 影響力持續增強,培育了千億(yi) 元企業(ye) 1家、百億(yi) 元企業(ye) 25家。
近年來,信息服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浙江快速發展的同時,通過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同樣不甘落後,數字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根據《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十三五”期間,浙江累計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263家(個(ge) )、“未來工廠”12家;初步構建“1+N”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培育省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210個(ge) 、上雲(yun) 企業(ye) 近44萬(wan) 家。
中國社會(hui) 科學評價(jia) 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表示,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日益成為(wei) 浙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網絡消費正在激活浙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數字創新驅動打造浙江經濟發展的新高地,數字政府建設正在不斷推動浙江省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到,浙江數字經濟發展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協同發展機製有待完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短板有待補齊、產(chan) 業(ye) 數字化融合程度不夠深入等問題,需要著力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以數字化改革為(wei) 引領的“三區三中心”發展格局,努力建成全球數字變革高地。
《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浙江要繼續深化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力爭(zheng) 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12%。圍繞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該報告則提出2022年新增“未來工廠”15家、智能工廠150家。
據悉,浙江力爭(zheng) 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標誌性產(chan) 業(ye) 鏈和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經濟領域有效發明專(zhuan) 利達到8萬(wan) 件,數字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萬(wan) 億(yi) 元。
洪恒飛 袁曉玲 記者 江 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