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穩定預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3-10 09:3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尚希(全國政協委員)

  良好的社會(hui) 預期,是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基石。在一個(ge) 可預期的市場和社會(hui) 環境中,人們(men) 更有動力、有耐心去從(cong) 事創新創造活動和長期投資。我國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ge) 重要經驗,就是使社會(hui) 預期與(yu) 經濟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可以說,加強預期引導、做好預期管理,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重要保障。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cong) 國際看,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衝(chong) 擊,各國政策的溢出效應和回波效應急劇放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從(cong) 國內(nei) 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特別是在金融、投資、就業(ye) 、關(guan) 鍵技術等領域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強預期管理、引導形成良好社會(hui) 預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經濟領域,穩定預期就是要使利長遠的經濟行為(wei) 能夠持續下去,因此既要穩住當前、排除短期因素幹擾,又要強調發展的信心支撐和行為(wei) 的長遠打算,儲(chu) 備好各種應對手段,在穩的前提下努力實現關(guan) 鍵領域的突破,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更加奮發有為(wei) 。與(yu) 此同時,穩預期又是一項係統性工程,必須從(cong) 全局和整體(ti) 上考慮,既要穩住經濟預期這個(ge) 基礎,又要高度重視穩住社會(hui) 預期,尤其是與(yu) 民生、改革密切相關(guan) 的預期。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跳出經濟看經濟,跳出經濟預期看穩定預期,綜合考慮多方麵因素以及它們(men) 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穩預期工作能更好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hui) 預期。宏觀調控本質上是預期管理。首先,政策信號要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是穩預期的關(guan) 鍵,各項宏觀經濟政策導向越明確、落實越有力,市場預期就越好。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要避免政策波動對市場主體(ti) 的過大衝(chong) 擊,又要避免市場主體(ti) 對階段性政策的過度依賴。其次,要保持戰略定力。在穩定的政策總框架下,要采用靈活、漸進的方式,把握好政策的時度效,防止政策大起大落擾亂(luan) 預期。最後,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要充分考慮政策風險給社會(hui) 投資帶來的影響,將微觀主體(ti) 的投資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近期完成的一項企業(ye) 成本大型調研活動中,通過對全國17000多家企業(ye) 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ye) 當前反映最為(wei) 強烈的成本壓力,除可見的要素成本以外,更多集中於(yu) 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隱性成本,這種成本是一種“不可預期成本”,主要源於(yu) 企業(ye) 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

  實踐表明,穩預期的效果往往與(yu) 改革進展正相關(guan) ,應注重推進重大改革舉(ju) 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政治生態得到淨化,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ti) 框架基本確立,有利於(yu) 形成良好的社會(hui) 預期。全麵深化改革是穩定預期的前提之一。因此既要穩定人們(men) 對經濟基本麵的預期,又要樹立社會(hui) 對全麵深化改革的堅定信心,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