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代表委員共話文藝新征程:鑄就文藝新高峰 文化自信正當時

發布時間:2022-03-14 10:02:00來源: 光明網

  《長津湖》《覺醒年代》等影視精品頻頻“出圈”,《典籍裏的中國》《隻此青綠》等“文化大餐”屢屢刷屏,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場所人氣興(xing) 旺……近年來,我國文化事業(ye) 百花齊放,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未來文化藝術領域將迎來哪些新機遇新方向?兩(liang) 會(hui) 文化界代表委員們(men) 聚焦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紛紛建言獻策。

  深入生活 推進現實主義(yi) 創作

  2021年,《我和我的父輩》《山海情》《功勳》等一批反映現實、貼近觀眾(zhong) 的精品力作不斷湧現,點燃了文藝工作者對於(yu) 現實主義(yi) 題材的創作激情。“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反映老百姓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必須要堅持的原則。”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鄭曉龍表示,要拍好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不僅(jin) 僅(jin) 是鏡頭上的創新,而是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時代,了解時代當中的人民。

  在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張凱麗(li) 看來,加大現實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力度非常有必要。她表示,這類作品具有時效性、鮮活感,能表達新時代的人民訴求,彰顯新時代的人民精神麵貌,並且更有溫度,具有直擊人心的作用。張凱麗(li) 建議,文藝工作者可以通過紮根基層,加大傳(chuan) 播平台及空間,拓寬現實題材作品形式等方麵來加強相關(guan) 的創作力度。

  對於(yu) 當下的電影行業(ye)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影智庫秘書(shu) 長侯光明建議針對科幻片、動畫片等不同電影類型進行專(zhuan) 項扶持,關(guan) 注中小成本影片的創作生產(chan) ,尤其是有創意、有想象力、有藝術探索精神的現實主義(yi) 題材,為(wei) 其提供更多發展機會(hui) 。他表示,中國電影在藝術創作理念和手法上不斷革新,電影工業(ye) 體(ti) 係逐漸成熟,為(wei) 題材與(yu) 類型的多樣化拓展積累了豐(feng) 富的創作經驗。

  此外,現實主義(yi) 創作在網絡文學中也蔚然成風。“要繼續加強對現實題材創作的積極引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表示,未來,要進一步鼓勵網文作家走向廣闊天地、記錄時代變遷,通過成立創作基地、組織田野觀察等形式推動創作。談及以網絡文學為(wei) 創意源頭的IP動漫、影視、遊戲等流行文化業(ye) 態,閻晶明強調,要發揮“好故事”的優(you) 勢,展現中國人普遍的精神麵貌和心路曆程、承載中國人成長的夢想。

  創新表達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除了現實主義(yi) 題材文藝作品廣受好評,《唐宮夜宴》《金麵》《中國考古大會(hui) 》等節目也持續掀起了“傳(chuan) 統文化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hui) 理事長王巍表示,這些文化節目以民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運用了各種可視化技術,讓古老文物跨越千年與(yu) 大眾(zhong) “對話”,變得更加可親(qin) 可感,成為(wei) 了展現中國考古百年成就的視聽盛宴。

  “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chuan) 統文化在今天發揮價(jia) 值,是我們(men) 製作《故事裏的中國》《典籍裏的中國》等文化節目的初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作為(wei) 一個(ge) 中國人,流淌在我們(men) 血脈裏的中國文化是五千年一以貫之的。華夏大地的名山大川、琴棋書(shu) 畫、詩詞歌賦……這些都已經滲透到了我們(men) 的骨子裏,是我們(men) 必須要學習(xi) 的。”

  考古盲盒帶動全民“考古熱”,跨界展演讓文物活起來,數字科技助力沉浸式觀展體(ti) 驗……文博領域不斷創新表達方式,以現代化的手段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活’起來到‘潮’起來的,不單單是文物和傳(chuan) 統文化,更是我們(men) 心中泛起的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物將不再是塵封的曆史,會(hui) 變幻出更多鮮活的姿態走進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

  時下,年輕人對國風國潮的熱情不斷高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表示,“90後”和“00後”身上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基因,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認同度日益提高,是國風文創的主要消費群體(ti) ,更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主力,今後可以在更多的崗位上發揮作用。

  加強監管 重視行業(ye) 人才培養(yang)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高滿堂認為(wei) ,要激發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必須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不斷完善對網絡文化發展的規範管理,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互聯網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要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nei) 容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繁榮興(xing) 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導演劉家成關(guan) 注到媒體(ti) 平台上短視頻侵權的問題。他建議,在“先授權後使用”的基本原則下,建立短視頻二創授權機製。“既可以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又能讓短視頻生產(chan) 者靈活使用內(nei) 容,提升短視頻的藝術價(jia) 值、精神價(jia) 值,從(cong) 而達到平衡各方利益,保護精品創作,最終實現文化繁榮的目的。”

  “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文藝同樣也進入了新時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feng) 遠征表示,實現文化強國需要人才輩出,年輕一代的成長需要空間。他提出,要引導鼓勵青年文藝工作者,保持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zhuan) 業(ye) 的赤誠之心,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守正創新。“青年文藝工作者強起來,文藝事業(ye) 才能永葆活力,形成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麵。”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孟廣祿看來,古往今來,那些曆經磨礪而愈顯珍貴、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傳(chuan) 世經典,無不是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也是一代又一代人推陳出新、共同創造出的智慧結晶。“培育新人,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精神文明才能不斷延續。”他強調,文化隻有在繼承與(yu) 創新中發展,才能百花齊放,欣欣向榮。(劉微)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