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作者:何秀超(中央財經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一條重要曆史經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帶領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是我們(men) 黨(dang) 始終不渝的追求。教育關(guan) 係一個(ge) 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高等教育是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men) 要始終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職責使命,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全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實到高等教育的具體(ti) 工作中,為(wei) 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而言,“人民”二字重於(yu) 千鈞。回望百年波瀾壯闊的黨(dang) 史,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是為(wei) 了人民根本利益;領導人民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麵貌,也是為(wei) 了人民根本利益;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還是為(wei) 了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從(cong) 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體(ti) 現在一代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接續奮鬥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具體(ti) 地、現實地體(ti) 現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麵麵。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jue) 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重大戰略成果。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在收入分配、就業(ye) 、教育、社會(hui) 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麵的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著眼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高等教育是一個(ge) 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寄托著億(yi) 萬(wan) 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走過了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不平凡曆程,辦學規模、培養(yang) 質量、服務能力實現曆史性躍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高等教育與(yu) 祖國共進、與(yu) 時代同行,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ti) 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77年的2.6%提高到2020年的54.4%。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今天,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ou) 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迫切。”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高質量高等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長,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期待。堅持人民至上,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必須回答好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如何培養(yang) 人以及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推動高等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把人民群眾(zhong) 是否滿意作為(wei) 評價(jia) 標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高質量高等教育的期待。
努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領會(hui) “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及時更新教學內(nei) 容、豐(feng) 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將思想政治工作體(ti) 係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各方麵、各環節。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教育引導學生揚愛國情、立強國誌、踐報國行,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命運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在時代沃土上揮灑汗水、勤奮耕耘。
努力把學生培養(yang) 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需要的棟梁之才。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研究分析並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以及各地區、各行業(ye) 、各領域的需求,在服務需求中形成優(you) 勢、辦出特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創新體(ti) 製機製,促進知識學習(xi) 與(yu) 科學研究、能力培養(yang) 有機結合。傾(qing) 聽學生、家庭、社會(hui) 對教學科研各項工作的意見建議,強化育人的製度保障,為(wei) 學生的學術研究、社會(hui) 實踐以及創新創業(ye) 提供更廣闊平台和更堅實支撐,努力讓學生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需要的棟梁之才。
努力引導學生砥礪奮鬥之誌、增強奮鬥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上,必然會(hui) 麵臨(lin) 許多艱巨繁重的任務,不可避免會(hui) 遇到各種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無論是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目標,還是創造個(ge) 人的出彩人生,都需要艱苦奮鬥。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誌向,曆練敢於(yu) 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以勇於(yu) 奮鬥的精神狀態、樂(le) 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知行合一、剛健有為(wei) 、自強不息,為(wei) 幹事創業(ye) 儲(chu) 備力量,讓人生在奮鬥中煥發奪目光彩,用實際行動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在接續奮鬥中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