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隔屏共享,“雲上文化”春風撲麵

發布時間:2022-03-24 10:37:00來源: 新華日報

  三月天,處處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美景,然而近期由於(yu) 疫情影響,不少演出、展覽等文化活動按下了暫停鍵。不過在線上,我們(men) 又看到了一幕幕生機勃勃的“文化現場”。在直播間、在線上展廳、在短視頻裏,全省的文藝團體(ti) 、文藝工作者們(men) 皆行動起來,用各種各樣的“雲(yun) 端文化”,陪伴大家度過這次短暫的“倒春寒”,在更多人心中播撒著文藝的溫暖與(yu) 力量。

  □ 記者 顧星欣 實習(xi) 生 趙文珺

  戲曲直播,雲(yun) 端邂逅悅耳好戲

  3月20日晚,走進“淮劇陳澄”的網絡直播間裏,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白玉蘭(lan) 獎”得主陳澄,正在跟網友們(men) 進行著輕鬆的互動。三個(ge) 多小時,她邊說邊唱,一段段淮劇裏的經典唱段紛至遝來,令人大飽耳福,一則則精彩的戲曲知識小故事,同樣讓觀眾(zhong) 聽得津津有味。直播間裏,網友不停湧入,送鮮花、送掌聲,一句句點讚不停刷屏。

  走下舞台,轉戰直播間,鏡頭將觀眾(zhong) 的距離無限拉近,千裏相隔的視線在屏幕中交匯,如今不少傳(chuan) 統戲曲人突破了傳(chuan) 統線下舞台演出模式,來到線上為(wei) 觀眾(zhong) 們(men) “雲(yun) 獻藝”。

  淮劇、黃梅戲、楚劇、京劇同台演出,這番場景似乎隻能在春晚梨園匯節目中看到,不過在抖音直播間中,開啟四宮格連麥即可實現。這幾天,陳澄還在直播中接受了不同劇種的三位主播的視頻連麥請求,四人開啟了直播平台的PK活動,約定第三、四名的主播要唱一段戲作為(wei) “懲罰”,第一、二名友情獻唱。新穎的模式激發了票友們(men) 的熱情,四位主播也大受鼓勵,你方唱罷我來續,精彩紛呈。

  一曲歌罷,陳澄會(hui) 停下來,認真回複網友的問題。這不僅(jin) 是一門“欣賞課”,更是一門普及淮劇知識的線上課堂。說到《祥林嫂·天問》,她將“淮調”的藝術特色娓娓道來,說到父親(qin) 演的“鄭板橋”,她深情回憶起父親(qin) 陳德林是怎樣以巨大的勇氣堅守舞台、抗擊病魔,而對於(yu) 自己最近在網絡上火爆的《神女劈觀》,她又聊起了自己與(yu) 青年人的互動過程,分享了讓傳(chuan) 統戲曲走入當代生活的體(ti) 會(hui) 。

  陳澄告訴記者,最近受疫情影響,劇團線下演出無法進行。居家期間,在直播間裏陪伴大家,可以讓戲迷朋友們(men) 既享受藝術、也多了解淮劇文化。這種利用新媒體(ti) 的傳(chuan) 播方式,自己從(cong) 兩(liang) 年前疫情期間就開始嚐試,發現效果很好。“借力‘雲(yun) 端’,可以為(wei) 戲曲帶來顯著流量,這是我們(men) 做好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重要抓手。”

  積極利用“互聯網+戲曲”新模式,各家戲曲院團也紛紛開辟文化惠民新形式。3月19日下午,抖音“漣水淮劇團”直播間好戲不絕,漣水淮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翟永軍(jun) 親(qin) 自上陣,兩(liang) 個(ge) 小時裏連續帶來《哎呦,我的憨哥哥》《玉杯緣》《天要落雨娘要嫁》等淮劇佳作。從(cong) 傳(chuan) 唱已久知名度甚廣的經典之作,到結合實際新鮮出爐的“抗疫劇”,這位被直播間觀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翟團”的淮劇演員仍然帶著一股舞台勁兒(er) ,看得觀眾(zhong) 紛紛在聊天彈幕中直呼過癮。

  “21號能不能來射陽演出?很抱歉不能。”翟永軍(jun) 在回答直播間觀眾(zhong) 問題時坦言,“因為(wei) 疫情的原因,線下演出全部取消,但是我們(men) 還能夠在線上和大家見麵。這是非常好的方式,在緩解大家疫情宅家壓力的同時,還能感受淮劇的魅力。”他表示,小小的直播間雖然隻能坐著,無法像在舞台上一樣施展身段,隻能通過唱腔和表情來達到直播效果,但在直播間演唱也能達到自我鍛煉、自我提高的目的。“堅持就是勝利。我們(men) 將一如既往地為(wei) 大家演下去。”

  翟永軍(jun) 說,漣水淮劇團每周二、周四固定直播,在周末不定期加更,線上直播也如同線下劇場一樣排班,還能接受觀眾(zhong) 點曲,充分發揮直播實時互動的優(you) 勢,維持了疫情期間的觀眾(zhong) 熱度。

  創意互動,打開“盲盒”遇見詩歌

  春天是詩情畫意的。3·21是世界詩歌日,“南京,我想為(wei) 你讀首詩”聲音盲盒線上公益活動,以詩歌的名義(yi) 致敬美好。觀眾(zhong) 打開手機,指尖方寸之間,思緒也能隨之飄向美的遠方。

  這款新穎的“雲(yun) 端”互動,打開了一扇文化交流新窗口。伴隨著“文學之都”代言人“寧好”,網友們(men) 每次點開二維碼,都是一次“盲盒”的開啟,能隨機聽到一位參與(yu) 者的聲音。他們(men) 以讀一首詩的方式,向南京、向抗疫一線送來了美好的聲音祝福。這之中,有詩人韓東(dong) ,作家趙本夫,演員梅婷、郭廣平、常小川,京劇演員範樂(le) 新,越劇演員李曉旭,相聲演員陳峰寧,作曲家、演奏家卞留念,也有普通的醫護人員、社區誌願者、外賣小哥、學生、媒體(ti) 工作者、在寧外國人等。一首首暖心詩歌,不僅(jin) 傳(chuan) 遞著精神力量,也流露出南京人自帶的一份樂(le) 觀豁達的詩意情懷。

  “一場疫情讓我們(men) 明白,家永遠最溫暖,家人永遠最重要。相信所有的後會(hui) 有期都是久違的別來無恙。”演員常小川深情地讀起了詩歌《無名的小花》:“割草歸來,細雨飄飄,見路旁小花含露微笑而作……把淡淡的芬芳溶進美好的春天。”溫暖聲線和美好詩意的融合,刹那間為(wei) 心靈帶來一場輕柔的洗禮。

  在南京居住近40年的作家趙本夫為(wei) 本次活動即興(xing) 創作了一首古體(ti) 詩《黑墨營抒懷》,提醒大家再忙碌也要看看城市的美景:“黑墨營下埋殘劍,金戈鐵馬已久遠。唯見天際紫金月,千年長風造名山。”他堅定地說,“相信我們(men) 團結一心,一定能夠盡快把疫情消滅掉,讓我們(men) 的生活更加充滿詩情畫意!”

  據悉,從(cong) 3月21日世界詩歌日一直到4月23日世界讀書(shu) 日期間,這場由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hui) 等共同發起的“南京,我想為(wei) 你讀首詩”活動將持續進行。談起這項活動的緣起,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hui) 理事長潘穀平告訴記者,“文學之都”南京積澱著深厚的文學氣息,當考慮怎樣以南京城市文化特色為(wei) 抗疫貢獻力量時,首先想到的便是以文學的名義(yi) 。這次活動邀請各行各業(ye) 人士共同加入,用詩歌的形式,共同表達對市民的鼓舞、對抗疫人員的致敬,傳(chuan) 遞精神力量。他也透露,接下來的一個(ge) 月時間,活動將向社會(hui) 各界持續開放,最終主辦方會(hui) 將這些聲音儲(chu) 存於(yu) 南京文學客廳,形成一個(ge) 線上“聲音庫”,留住這個(ge) 春天的記憶。

  解鎖這個(ge) 春天更多美好的打開方式,除了“讀詩”,還有“讀書(shu) ”,為(wei) 廣大讀者提供一方詩意的心靈棲息地。南京圖書(shu) 館這座知識寶庫貼心捧出移動端“掌上知識庫”——“百館薦書(shu) 全省共讀”,聯合省內(nei) 公共圖書(shu) 館共同麵向全省讀者推出的數字閱讀推廣項目,向全省讀者提供掃碼看書(shu) 的免費閱讀服務。值得一提的是,讀者讀完一本書(shu) 後,平台還會(hui) 將閱讀時長、心得體(ti) 會(hui) 、閱讀筆記、閱讀成果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讀書(shu) 報告。這座“比知己好友更懂你的掌上圖書(shu) 館”,可以讓每位讀者在茫茫書(shu) 海中,豎起那座屬於(yu) 自己的“燈塔”。

  觀劇看展,釋放線上文化新空間

  這兩(liang) 年,隨著一部部作品飛上雲(yun) 端,展覽展演的文化陣地正在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zhong) 也漸漸習(xi) 慣了線上文化“雲(yun) 服務”。雖然目前一些劇場、影院、美術館的門關(guan) 上了,可是雲(yun) 上展演又為(wei) 它們(men) 打開了另一扇生動窗口。省內(nei) 各家文化團隊,紛紛緊鑼密鼓地製作一係列線上展覽展演節目,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精良的文化大餐,讓大家的文化生活“宅家”不斷檔。

  “雲(yun) 端”並不意味著不接地氣。最近,常州市滑稽劇團演出的“日播”短視頻《包鎬定抗疫記》,用詼諧幽默的形式將抗疫中的注意事項一一道來。《請掃場所碼》《你核酸了嗎》《物資充足》……演的都是抗疫生活中的事,雖然每部不過一兩(liang) 分鍾,但是用普通話+方言的方式,寓教於(yu) 樂(le) ,這樣的線上“小劇場”別出心裁又趣味十足。

  常州市滑稽劇團團長張怡告訴記者,該劇創意來自於(yu) 去年年底團裏推出的大型滑稽劇《黑皮書(shu) 記》,男主角名為(wei) “包鎬定”。這部劇講述了在長江大保護的時代背景下,退役軍(jun) 人“包鎬定”以忠誠擔當、英勇善戰的精神投身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故事。現在,無數“包鎬定”式的抗疫先鋒、誌願人員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相信常州人民終會(hui) 將疫情“搞定”。

  這已經不是常州市滑稽劇團第一次試水線上小劇場。張怡介紹,團裏原創大型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自2018年推出以來,收獲好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主創團隊第一時間想到用“奐生”這個(ge) 人物的影響力和傳(chuan) 播力,為(wei) 防疫抗疫貢獻力量,於(yu) 是迅速推出了《奐生防疫廳》係列短視頻。而這一次,選用的是對於(yu) 常州觀眾(zhong) 而言比較熟悉的“包鎬定”這個(ge) IP,讓觀眾(zhong) 更有幾分親(qin) 切感。“這兩(liang) 天常州麵臨(lin) 疫情特殊情況,所以我們(men) 的拍攝也盡量從(cong) 簡,一部手機、兩(liang) 個(ge) 演員,盡量在室外拍攝完。”

  為(wei) 了讓廣大戲迷朋友足不出戶也能欣賞蘇昆雅韻,蘇州昆劇院定期推出“雲(yun) 賞雅韻”活動,昆劇新版《玉簪記》、蘇州昆劇院“梅花獎”演員經典折子戲專(zhuan) 場等精彩線上視頻,網友足不出戶便可盡享耳福。江蘇省美術館推出了線上展廳以及《大家說畫》線上公教活動,讓觀眾(zhong) 在丹青筆墨間,尋求“千裏鶯啼綠映紅”的美麗(li) ,收獲“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的力量。連雲(yun) 港舉(ju) 辦了“藝”起抗疫——全市文藝作品征集展播活動,廣大文藝家在深入一線參加疫情防控誌願服務工作之餘(yu) ,積極投身文藝創作,用書(shu) 畫、攝影、剪紙等各種文藝形式進行線上展播,宣傳(chuan) 科學防控,凝聚起“藝”起抗疫的精神。

  文化相伴,這個(ge) 千裏鶯啼綠映紅的春天,美在心底,美在身邊。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