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直播帶崗、人工智能訓練師……數字時代的就業新機遇

發布時間:2022-03-31 09:3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互聯網營銷行業(ye) 增速快拓寬就業(ye) 空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信息消費發展態勢報告》顯示,隨著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網絡營銷行業(ye) 的興(xing) 起,新興(xing) 職業(ye) 不斷湧現。其中,互聯網營銷行業(ye) 人員數量以每個(ge) 月8.8%的速度快速增長,他們(men) 在幫助眾(zhong) 多中小企業(ye) 進行產(chan) 品直播銷售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廣闊的就業(ye) 機會(hui) 。

  車建平夫妻倆(lia) 原本在江西開麵館,今年麵館的生意一直不好。為(wei) 了緩解生活壓力,夫妻倆(lia) 萌生了找工作的想法。但因為(wei) 信息不通暢,他們(men) 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妻子李娥娥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了江蘇一家勞務公司的負責人,每天晚上都進行直播帶崗。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某企業(ye) 員工車建平:關(guan) 注了有幾個(ge) 月,問了幾個(ge) 比較刁鑽的問題,他也是實實在在地給你回答。

  通過短視頻平台,車建平夫妻倆(lia) 與(yu) 勞務公司負責人劉超建立起了聯係和信任。經過劉超的推薦和基本的麵試指導,兩(liang) 人通過了企業(ye) 麵試和崗前培訓,順利進入當地一家工廠工作。

  江蘇某勞務公司負責人劉超:(最近)當地政府聯合了70多家企業(ye) ,一起走到了我們(men) 的直播間,我們(men) 收集到的簡曆就達到了1700多份。總的(單)場觀(看量)是50多萬(wan) (人次),直播間同時在線可以達到4500多人。

  通過在短視頻平台進行直播帶崗,劉超已經累計幫助數千人找到了工作。而為(wei) 了確保直播帶崗信息的真實性,短視頻平台不僅(jin) 需要招聘方提供相關(guan) 認證材料,還要求主播接受平台管理員和受眾(zhong) 的實時監督。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可以向勞動者在較短的時間內(nei) 提供大量的關(guan) 於(yu) 這個(ge) 崗位的真實信息,把信息傳(chuan) 播的條件降低了,使得勞動者和崗位之間的匹配效率提高了,勞動者更方便地可以找到自己的工作。

  如今,短視頻平台的視頻錄製、直播帶貨等新的就業(ye) 模式也正在為(wei) 許多殘疾人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互聯網融入社會(hui) ,實現自己的就業(ye) 夢想。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hui) 教就部副主任競然截至2021年底,(北京)全市勞動殘疾人中通過靈活就業(ye) 、自主創業(ye) 實現就業(ye) 的已經占到了2.2萬(wan) 人,占到就業(ye) 總數的五分之一,成為(wei) 就業(ye) 新的增長點。

  數字經濟催生更多新職業(ye)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萬(wan) 。記者梳理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發布的4批56個(ge) 新職業(ye) 中,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新職業(ye) 超過20個(ge) 。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正在催生更多的新職業(ye) 。

  在河南信陽光山縣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這家企業(ye) 正在進行一項無人駕駛數據標注工作。

  河南信陽某網絡公司項目經理潘倫(lun) 把我們(men) 需要的數據采集回來,通過數字標注員,數據標注團隊,通過各種各樣的工具給它處理成一種機器可以識別、讀寫(xie) 的標準數據。

  潘倫(lun) 峰所說的數據標注員,專(zhuan) 業(ye) 的名稱叫人工智能訓練師。他們(men) 雖人在河南,但服務的對象卻是遠在千裏之外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相比其他行業(ye) ,人工智能訓練師隻需要一台電腦、一根網線就可以隨時隨地辦公。這也吸引了不少當地年輕人返鄉(xiang) 就業(ye) 。

  河南信陽某網絡公司員工劉春我來到這邊工作之後,覺得每天的工作都非常新穎,活兒(er) 也比較多,也不用擔心哪一天沒有工作幹。

  從(cong) 2018年落地光山縣,短短4年時間,企業(ye) 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團隊已經達到了500多人,今年計劃擴大到一千人。企業(ye) 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是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從(cong) 2005年的2.6萬(wan) 億(yi) ,增長到2020年的39.2萬(wan) 億(yi) ,占GDP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到2025年,數字經濟帶動就業(ye) 人數將達到3.79億(yi)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像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新的數字技術使我們(men) 社會(hui) 的組織方式、運轉方式、生產(chan) 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讓)交易成本極大地下降,能夠使得消費和需求快速地匹配在一起。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ge) 新的社會(hui) 分工就誕生出來了。

  靈活就業(ye) 人群保障體(ti) 係持續完善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職業(ye) 中,兼職就業(ye) 人數占比達到61%。這些靈活就業(ye) 群體(ti) 的勞動權益如何保障?國家又在采取哪些措施?

  專(zhuan) 家表示,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就業(ye) 方式,新就業(ye) 形態具有靈活性、短期性、流動性等特點。勞動者也因此麵臨(lin) 著勞動關(guan) 係難認定、社會(hui) 保障缺失、維權難等煩惱。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像他們(men) 的工時、社會(hui) 保險的參與(yu) ,這些複雜的問題我覺得不同的群體(ti) 確實是有不同的特點。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men) 逐漸彌補靈活就業(ye) 者在勞動權益保障的一些缺失。

  記者梳理國家層麵相關(guan) 舉(ju) 措,2020年7月,國辦印發意見,首次提出把支持靈活就業(ye) 作為(wei) 穩就業(ye) 和保居民就業(ye) 的重要舉(ju) 措。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平台企業(ye) 對勞動者權益保障應承擔相應責任,並將所有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納入勞動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範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健全靈活就業(ye) 勞動用工和社會(hui) 保障政策”。這也是“靈活就業(ye)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首次被提及。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參加社會(hui) 保險製度和勞動者權益保障製度,推進靈活就業(ye) 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製度試點。

  網約配送員段成明:我感覺國家對於(yu) 我們(men) 靈活就業(ye) 人員關(guan) 注度比較高,保障政策也是逐步在加強完善。讓我們(men) 覺得社會(hui) 對我們(men) 的認同度比較高。這個(ge) 行業(ye) 還是很有奔頭的。

  不隻是國家層麵,在地方層麵,已有北京、浙江、廣東(dong) 等二十多個(ge) 省市推出更具體(ti) 、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廣東(dong) 明確,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等四類靈活就業(ye) 人員可在省內(nei) 就業(ye) 地參加職工醫保,不受戶籍限製。上海明確提出“平台優(you) 化算法原則,禁止平台將最嚴(yan) 算法作為(wei) 考核要求,遏製‘以罰代管’”。靈活就業(ye) 人群權益保障的探索正一步步深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從(cong) 趨勢上來看,國家一直是非常重視新就業(ye) 形態、靈活就業(ye) 者的權益保障,也在做各方麵政策的一些突破。逐步推高靈活就業(ye) 者,包括新就業(ye) 形態從(cong) 業(ye) 者的勞動權益保障,盡可能地提高保障水平。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