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述評:堅持“動態清零”不放鬆

發布時間:2022-03-31 09:35: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題:新華述評:堅持“動態清零”不放鬆

  新華社記者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yu) 大流行狀態。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麵廣、頻發的特點,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3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強調“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製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進一步為(wei) 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是中國為(wei) 人民生命健康而戰的責任與(yu) 擔當,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的實際行動。當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guan) 鍵時期,我們(men) 要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當前國內(nei) 外疫情防控具有複雜性、艱巨性、反複性的特點,我們(men) 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jiao) 幸心理、鬆勁心態,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一)什麽(me) 是“動態清零”?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wei) 表示,“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動態”就是不追求絕對零感染;“清零”就是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快速和精準的“動態清零”,正是中國控製疫情的“法寶”。

  這是在兩(liang) 年多抗疫經驗的基礎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wei) 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與(yu) 傳(chuan) 播力強的變異株多次殊死較量後的有效應對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暴發。麵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果斷決(jue) 策、沉著應對,開展抗擊疫情阻擊戰,舉(ju) 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救援。開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學研判疫情形勢、全麵開展醫療救治……三個(ge) 月左右的時間,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jue) 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時間內(nei) 控製住疫情,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生產(chan) 生活的影響,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21年,傳(chuan) 播速度快、體(ti) 內(nei) 複製快的德爾塔變異株給疫情防控帶來嚴(yan) 峻挑戰,全國中高風險地區最多時超過200個(ge) ,一度波及20餘(yu) 個(ge) 省份。以嚴(yan) 防輸入為(wei) 目標,中國迅速撲滅30餘(yu) 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8月,中國開啟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礎為(wei) 基點,提升疫情防範和早發現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檢測、科學精準的流調溯源、分類分級防控管理……一係列精準防控舉(ju) 措迅速落地,中國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把各項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準、更細,我們(men) 就能夠在短時間內(nei) 把疫情控製在一個(ge) 較小的範圍內(nei) 。

  (二)為(wei) 什麽(me) 要繼續堅持“動態清零”?

  實踐證明,“動態清零”是由中國基本國情所決(jue) 定,更是由中國始終堅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決(jue) 定。

  在新冠疫情發生後,一些西方國家雖然醫療技術全球領先,但卻因采取所謂“群體(ti) 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極處置方式,導致感染和病亡人數高居不下。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全球累計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過610萬(wan) 例。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7978萬(wan) 例,死亡病例超過97萬(wan) 例,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南加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使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減少了1.13歲。根據美國兒(er) 科學會(hui) 和兒(er) 童醫院協會(hui) 發布的最新報告,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已有累計超1270萬(wan) 名美國兒(er) 童確診感染新冠,占全部確診病例的19%左右。

  中國擁有特殊的人口國情,這就決(jue) 定了積極應對疫情、實現“動態清零”十分必要。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yi) ,少兒(er) 人口超過2.5億(yi) ,“一老一小”群體(ti) 規模很大。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堅持通過主動的疫苗接種加快構建“免疫長城”,保護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嚴(yan) 謹的科學研究推演證明:以中國14億(yi) 多人的總人口基數、龐大老年人群體(ti) 的現實國情,如不及時從(cong) 嚴(yan) 防控,勢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風險加大,最終將形成規模性反彈,後果不堪設想。

  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zhong) 。從(cong) 剛出生的嬰兒(er) 到百歲老人,不遺漏任何一個(ge) 感染者,不放棄任何一名病患。抗疫曆程兩(liang) 年有餘(yu) ,中國始終將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段時間以來,“奧密克戎流感論”“新冠病毒共存論”頻頻出現,對此我們(men) 需要清醒認識到:新一輪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的危害依然嚴(yan) 重,新冠肺炎絕不是“大號流感”。

  有關(guan) 研究表明,雖然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總數卻高於(yu) 德爾塔變異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數,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的危害依然嚴(yan) 重。

  馬曉偉(wei) 表示,麵對疫情反複衝(chong) 擊,有的地方認為(wei) 奧密克戎變異株症狀輕、流感化,思想鬆懈麻痹,有“鬆口氣、歇歇腳、等等看”的心態,對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鬆了要求。如果不管“防”,隻管“治”,中國醫療體(ti) 係將麵臨(lin) 擊穿危險。

  “動態清零”是現階段基於(yu) 中國當前疫情形勢的最佳選擇,力爭(zheng) 在短時間內(nei) 做到“動態清零”,依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三)中國有實現“動態清零”的能力嗎?

  兩(liang) 年多抗疫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始終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不斷提升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平,具備實現“動態清零”的能力。

  ——慎終如始將“四早”落在實處

  核酸檢測是落實“四早”的第一道防線。《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劃定區域範圍內(nei) 的核酸檢測在24小時內(nei) 完成。經過兩(liang) 年多的實踐,中國已經可以實現超千萬(wan) 人口的超大規模城市在24小時內(nei) 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當前,中國總體(ti) 檢測能力已經超過4000萬(wan) 份/天。

  在此輪收治、隔離輕型、無症狀感染者的過程中,方艙醫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實現“早隔離、早治療”。目前全國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的方艙醫院82家,分布在19個(ge) 省份的46個(ge) 地市,床位總計11.55萬(wan) 張。

  ——高效開展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

  為(wei) 了將疫情對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發生的地區根據疫情傳(chuan) 播風險的高低,將社區防控精準劃分為(wei) 三個(ge) 區域: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實行分類管理。封控區封閉隔離,管控區人不出區,防範區強化管控,嚴(yan) 格限製人員聚集規模。

  ——有效建立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線

  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強化落實社區防控舉(ju) 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及就醫需求保障、著力做好重點區域核酸篩查、加強社區防控人員培訓……社區正成為(wei) 築牢疫情防控網的基礎。

  從(cong) 麵對突發疫情應急圍堵,三個(ge) 多月時間實現將疫魔驅離武漢,到常態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撲滅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動態清零”全鏈條精準防控,中國始終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精準防控能力,有效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

  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介紹,自2020年4月以來,中國本土的散發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關(guan) 聯。反過來說,國內(nei) 本土是幹淨的。這一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證“動態清零”總方針的科學有效,也為(wei) 中國繼續堅持實行“動態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實現“動態清零”,中國底氣何在?

  答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力挽狂瀾的果斷決(jue) 策,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ou) 勢,是與(yu) 病毒殊死較量後不斷提升的防疫本領,更是每一名為(wei) 抗疫勇獻涓滴之力的中國人民。

  進入3月份以來,外防輸入壓力明顯加大,奧密克戎變異株傳(chuan) 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實現“動態清零”難度升級,這需要更早發現疫情、更快處置疫情、更細落實防控舉(ju) 措。

  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築牢抗疫攻堅的堅強堡壘——

  疫情發生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先後向吉林、廣東(dong) 、山東(dong) 等省份派駐工作組,指導相關(guan) 地區有序、有力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醫護人員趕往抗疫前線,方艙醫院加速建設;“米袋子”“菜籃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區工作者們(men) 堅守防疫一線,群眾(zhong) 主動遵循防疫規定……源源不竭的中國力量支撐起暫時按下“慢行鍵”的城市。

  與(yu) 疫情兩(liang) 年多殊死較量,中國防疫本領不斷提高——

  印發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優(you) 化病例發現和報告程序;發布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24小時完成區域核酸檢測;出台方艙醫院設置管理規範,要求每個(ge) 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艙醫院;推行“抗原檢測+核酸檢測”方案……中國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學精準的防控措施,讓防疫更精準、更具針對性。

  14億(yi) 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動態清零”的群眾(zhong) 基礎——

  積極接種疫苗、配合流調溯源與(yu) 管控安排、參與(yu) 核酸檢測、做好個(ge) 人防護……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萬(wan) 眾(zhong) 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製病毒的反撲。

  根據最新數據,全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總人數達12.4億(yi) 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8.01%。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種人數達2.12億(yi) 人。中國人民正努力為(wei) “動態清零”貢獻一臂之力。

  (五)中國如何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雙勝利”?

  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複工複產(chan) 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努力用最小的代價(jia) 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之戰,中國正采取更加科學精準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穩產(chan) 保供,千方百計保障民生,讓防疫舉(ju) 措更具針對性。

  2020年,麵對疫情的衝(chong) 擊,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率先控製疫情”“率先複工複產(chan) ”“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2021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114萬(wan) 億(yi) 元,增長8.1%;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wan) 億(yi) 元,增長10.7%;城鎮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糧食產(chan) 量1.37萬(wan) 億(yi) 斤,創曆史新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國交出一份亮眼的發展成績單。

  美國《紐約時報》21日報道稱,中國仍有可能在不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大範圍幹擾的情況下遏製新冠疫情。2022年3月疫情發生後,深圳嚴(yan) 格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落實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並全力推進“兩(liang) 統籌”,有序恢複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秩序,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麵對世紀疫情的跌宕反複,快速有效地處置疫情,是對我們(men) 防控與(yu) 治理能力的“大考”。加快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速度,科學組織區域核酸和抗原檢測,確保推動感染者應收盡收、密接人員應隔盡隔……隻有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ge) 環節,才能盡快實現“動態清零”。

  行百裏者半九十。疫情形勢越是嚴(yan) 峻,越要保持戰略定力,一手抓戰“疫”,一手抓發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積小勝為(wei) 大勝,我們(men) 總體(ti) 上就會(hui) 向“動態清零”的目標逐漸邁進。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才會(hui) 勝利。(記者陳芳、彭韻佳、顧天成、楊思琪、王亞(ya) 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