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窗
作者:劉翠霞
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大課題。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之後,又一次難得的機會(hui) ,讓我們(men) 可以全方位向世界詮釋一個(ge)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融合的中國,同時為(wei) 世界打開一扇五彩紛呈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展示窗。
器:大象無形
北京冬奧會(hui) 幾乎所有“器”的相關(guan) 設計都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了靈感,為(wei) 世人闡釋了中華文化的獨特之美。
融入中華文化元素的場館造型獨具匠心。被大家稱為(wei) “雪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設計靈感源於(yu) 我國傳(chuan) 統器物“如意”,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傳(chuan) 達了對所有參賽選手的祝福;首鋼滑雪大跳台的設計巧妙化用了敦煌壁畫中“飛天”的元素,不僅(jin) 取其“向空中騰躍、飛翔”之意,也彰顯了我國兼容並包、融會(hui) 貫通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因為(wei) 敦煌飛天從(cong) 藝術形象上說,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多種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則采用了中華文化圖騰“龍”的造型,從(cong) 空中俯瞰,猶如一條聖潔的遊龍盤踞在山脊之上。
傳(chuan) 統藝術助力冬奧會(hui) 徽章圖標設計。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冬奧會(hui) 會(hui) 徽的設計以草書(shu) 寫(xie) 意的漢字“冬”為(wei) 主體(ti) ,會(hui) 徽的上半部分展現滑冰運動員的造型,下半部分寓意滑雪運動員的英姿,中間的曲線代表的是綿延起伏的萬(wan) 裏長城。“BEIJING 2022”印鑒則汲取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此外,冬奧會(hui) 代表各個(ge) 比賽項目的圖標也是漢字的變形,設計靈感同樣源自漢代的篆印,蘊含著書(shu) 法筆意的30個(ge) “小紅人”(選用了中國傳(chuan) 統印泥顏色“霞光紅”),靈動飄逸,方寸之間動感盡顯。書(shu) 法藝術和篆刻藝術都是漢字獨有的藝術形式,冬奧會(hui) 相關(guan) 標誌巧妙運用這些元素,讓古老的傳(chuan) 統藝術與(yu) 激情洋溢的現代運動相碰撞,不僅(jin) 向世界展現了奧運盛會(hui) 的“中國特色”,也激發了我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藝術的熱愛。
火種燈、火炬、獎牌以及製服上的中華文化印記。本次冬奧會(hui) 接力所使用的火種燈設計靈感來源於(yu) 被譽為(wei) “中華第一燈”的西漢長信宮燈,取“長信”之義(yi) ,傳(chuan) 達人們(men) 對光明與(yu) 希望的追求和向往。火炬“飛揚”以及同心圓玉璧的獎牌設計基本延續了2008年奧運會(hui) 的設計理念,蘊含著中國人“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火炬造型盤旋向上,暗含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之意,手柄部位的祥雲(yun) 圖案則表達了中國向世界致以吉祥的問候。同心圓玉璧獎牌取“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nei) 涵,牌體(ti) 由圓環加圓心構成,五環同心,同心歸圓,傳(chuan) 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團結一心、共享盛事的美好願望。冬奧會(hui) 的製服可以被稱為(wei) 移動的中國傳(chuan) 統山水畫,服裝從(cong) 圖案選擇到配色構思皆融入了中國傳(chuan) 統繪畫元素,體(ti) 現了“道法自然”的中國哲學思想,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傳(chuan) 統服飾的魅力。
意:大音希聲
冬奧會(hui) 最能體(ti) 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意境的,應該就是開閉幕式。與(yu) 2008年奧運會(hui) 開閉幕演出的大氣磅礴、絢爛華麗(li) 相比,北京冬奧會(hui) 的開閉幕式更多體(ti) 現了“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美不言”的中華傳(chuan) 統美學詩意精神。
農(nong) 耕文化的詩意呈現。開幕式當天恰逢中國農(nong) 曆立春節氣,這是嚴(yan) 寒止、萬(wan) 物蘇的時節,開幕式在二十四節氣的四季流轉中拉開帷幕,每個(ge) 節氣都選取一種代表性意象及一句古詩體(ti) 現,並與(yu) 冬奧會(hui) 運動場景相結合,唯美清新、詩意盎然。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yu) 《淮南子·天文訓》,是中國農(nong) 耕文化的精髓。正如張藝謀導演所言:二十四節氣凝聚著中國人觀察自然的古老智慧,展現春夏秋冬時節更替中的如畫江山,飽含冬去春來、欣欣向榮的詩意氣韻,蘊含中國人的生命觀、價(jia) 值觀和宇宙觀。
“中國門”“中國窗”“中國結”的美好意象。開幕式上,所有入場運動員走過冰雪雕刻的“中國門”和“中國窗”的意境營造也別出心裁。一方麵通過這一環節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民間文化,全國各地幾十種特色經典門窗圖案以及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觀逐一呈現,另一方麵與(yu) 空中“迎客鬆”的焰火一樣,以此寓意中國人民敞開大門、歡迎全世界的迎客之道,同時還傳(chuan) 遞了“打開窗口看中國”的美好意象。在本屆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上,“中國結”是一個(ge) 被多次多維度呈現的美好意象。中國結是古老的手工編織工藝,寓意團結吉祥。“中國結”意象首次亮相,是運動員入場時引導員手持的引導牌,其設計靈感就是來自“中國結”圖案,最後,所有參賽代表團的引導牌組成了巨大的雪花台,這朵大雪花加上象征和平的橄欖枝,聯結、團結、幸福、平安、吉祥這些寓意賦予了火炬台深遠的意蘊。閉幕式上,“中國結”意象再次登場:中國農(nong) 曆12生肖造型的冰鞋車帶著孩子們(men) 旋轉飛舞,冰鞋車在地屏上滑出一個(ge) “中國結”形狀。與(yu) 此同時,由AR技術生成的美麗(li) 紅線,向天空優(you) 雅生長,編織成一個(ge) 巨大的“中國結”並包裹住了雪花火炬,“天”與(yu) “地”、“真”與(yu) “幻”交相輝映。揮舞著五彩斑斕參賽代表團旗幟的運動員們(men) ,就在“中國結”線條的包裹中歡快入場,身著不同顏色隊服的運動員逐漸填充了“中國結”圖案中的空白,最終形成一個(ge) 巨大的七彩“中國結”,世界各國之間的連接、聯通以及世界大同的美好寓意在這一刻再次彰顯。
“折柳寄情”場景營造的“惜別懷遠”意境。北京冬奧會(hui) 以中國古人“折柳寄情”的意象向世界傳(chuan) 達了中國文化中“送別”的詩情畫意之境:在唯美略顯傷(shang) 感的《送別》音樂(le) 中,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圖”,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緩緩向場地中央匯聚。這其中每一個(ge) 意象的選取都飽含著中華文化的深遠意蘊。“柳”一直是我國古詩詞中傳(chuan) 達離別之情的重要意象,“折柳”是獨具中華文化韻味的送別方式。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表述。在我國古代,親(qin) 朋好友離別之際,送行者往往會(hui) 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在思念親(qin) 友時也會(hui) 折柳寄情。因為(wei) “柳”與(yu) 挽留的“留”諧音,既有惜別又有盼歸之意。在冬奧會(hui) 降下帷幕之際,“折柳寄情”這一場景在表達中國人惜別盼歸的同時,又通過“一束光”以及“春回大地的綠蔭”意象,傳(chuan) 遞出中國人不管在何種情境下“心懷希望”“麵向未來”的樂(le) 觀情懷。
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北京冬奧會(hui) 成功打造了一扇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窗,讓世界在感受唯美、詩意、浪漫的中國意境的同時體(ti) 會(hui) 到了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中國精神。(劉翠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