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話語創新中升華寫作主題

發布時間:2022-04-06 09: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丁曉原(常熟理工學院教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

  湖南作家彭東(dong) 明的報告文學《一生的長征》(湖南文藝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以充分個(ge) 性化的人物敘事,生動地詮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重大主題。

  主題報告文學的創作在新時代主題文學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這裏還有一個(ge) 主題創作的有效性問題,它關(guan) 涉到文學的高質量發展。有價(jia) 值的文學,應當是有質量的文學。這幾年,報告文學的主題創作活動十分活躍,也有許多比較成功的優(you) 秀之作。但在“寫(xie) 什麽(me) ”和“怎麽(me) 寫(xie) ”這些寫(xie) 作的基本要素方麵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這是由於(yu) 主題報告文學寫(xie) 作所具有的某種特殊性,特別是其中公共性與(yu) 個(ge) 人性的有機融合是一個(ge) 寫(xie) 作難題。同時也與(yu) 一些作家非虛構審美敘事意識和能力的不足有關(guan) 。主題寫(xie) 作自然有它的總體(ti) 規定性,但這類寫(xie) 作最終價(jia) 值的實現有賴於(yu) 作者能否尋找到與(yu) 之相應的具體(ti) 的人物事件和蘊含其間的寫(xie) 作主題,即要通過具體(ti) 的、富有特質的寫(xie) 作題材,表達獨特而深刻的寫(xie) 作主題,否則作品就會(hui) 流於(yu) 同質化、表麵化,就不會(hui) 具有文學所需要的創新品格,也就不可能贏得讀者的關(guan) 注,有更廣遠的傳(chuan) 播。

  在這樣的背景中閱讀評價(jia) 《一生的長征》,我以為(wei) 這部作品為(wei) 主題報告文學的有效性寫(xie) 作提供了一個(ge) 較為(wei) 成功的樣本。在建黨(dang) 百年的非虛構作品中,《一生的長征》所寫(xie) 的人物及其故事是與(yu) 眾(zhong) 不同的,作品的主題也耐人尋味。主人公老革命喻傑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1935年參加長征,作為(wei) 商界代表跟隨毛主席參加過國共重慶談判。新中國成立後在多部委擔任要職。他的大半生充滿著傳(chuan) 奇的故事,但很顯然作品的敘事主線不是喻傑九死一生、跌宕起伏的革命史,而是他1970年離休回鄉(xiang) 後近20年的鄉(xiang) 村生活史。作品通過革命史和生活史的有機關(guan) 聯,告訴我們(men) “一生的長征”的本真意義(yi) 是什麽(me) 。長征艱難而榮光,但“一生的長征”更偉(wei) 大而恒久。“一生的長征”彰顯的是革命者的本色,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所係,是一輩子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謀幸福、不謀私利,是永遠紮根在人民的大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隻有懂得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才能一輩子守持初心;隻有知道我是誰、為(wei) 了誰,才能一生踐行初心。作品正是通過對喻傑這一個(ge) 老革命獨特、完整的人生故事的具體(ti) 敘說,詮釋了富有現實意義(yi) 的道理。這樣的寫(xie) 作在相關(guan) 的主題文學創作中是獨具品質的,因而具有卓然的顯示度。

  作者打破了報告文學寫(xie) 作中既成的模式化,基於(yu) 非虛構的基本寫(xie) 作倫(lun) 理,借取小說、散文、影視等多種藝術方法,從(cong) 而更富有非虛構表現力地再現了喻傑這一人物的光輝形象。報告文學可以借鑒小說的一些藝術手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必須嚴(yan) 守非虛構的底線,切不可作無根想象,更不能主觀故意虛構,否則小說化的寫(xie) 作會(hui) 顛覆作品的根基。我以為(wei) 有效的報告文學主題寫(xie) 作,應當是回到文學的寫(xie) 作,應當是將文學落實到文本的具體(ti) 建構中。在這一點上,《一生的長征》的作者大體(ti) 是用心用力的。作者善於(yu) 從(cong) 人物人生旅程中發掘和提取故事性,在故事中精選細節,通過具體(ti) 的敘事,塑造人物的精神形象。

  比如,作品開篇是這樣描述人物出場的,“一輛滿身塵土的客班車,喘著粗氣,緩慢地爬行在東(dong) 洞庭湖邊。湖草在灰蒙蒙的太陽下枯黃著,柳樹早已落盡了葉子,裸露的湖灘開裂著如蜘蛛網一樣的縫,湖水瘦成了一條河”。沒有大詞套話,直奔人物未來生活的環境,給出了人物形象的色調,確立了作品敘事的基調,具有多維的意味。在樸素生動的敘事中,作品實現了對喻傑一生都行走在共產(chan) 黨(dang) 人長征路上的精神形象的塑造,刻畫了人物樸實而光輝、平凡而高尚的靈魂。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