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數字化技術 施耐德電氣發力“碳中和”
最近,知名跨國企業(ye) 施耐德電氣對外宣布,通過以數字化技術為(wei) 代表的領先解決(jue) 方案,從(cong) 2018年到2021年第四季度,施耐德電氣已幫助全球客戶減少了3.47億(yi) 噸碳排放,計劃到2025年,將累計為(wei) 客戶減少8億(yi) 噸碳排放。
綠色發展已成為(wei) 全球企業(ye) 賦能行業(ye) 發展的“必選項”之一。在減碳之路上,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已形成共鳴,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據悉,施耐德電氣2021年推出了“碳中和服務解決(jue) 方案”,也做出承諾,到2025年,企業(ye) 將在自身運營層麵實現碳中和;到 2030年,在公司運營層麵實現淨零碳排放;到 2040年,實現端到端供應鏈的碳中和;到 2050年,實現供應鏈運營層麵的淨零碳排放。
為(wei) 什麽(me) 把減碳變成可持續性的實踐中,“融入主業(ye) ”如此重要?施耐德電氣表示,首先,業(ye) 務中的每個(ge) 環節都有減碳和降低對環境影響的可能;其次,隻有融入主業(ye) ,才能在業(ye) 務運行中不斷地產(chan) 生經濟收益,從(cong) 而保證行動的持續性;另外,隻有融入主業(ye) ,才能讓減碳成為(wei) 每個(ge) 員工的行為(wei) 準則,不斷促進實踐層麵的關(guan) 注與(yu) 創新。
據了解,截至目前,施耐德電氣的綠色收入——即能對氣候產(chan) 生積極影響的產(chan) 品或解決(jue) 方案所帶來的收入,已占到其總收入的70%以上,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80%。這意味著可持續發展能夠切切實實帶來經濟效益。
施耐德電氣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設定目標的基礎上,公司在設計、采購、生產(chan) 、交付等各個(ge) 業(ye) 務環節都竭盡所能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並借力數字化技術打造了端到端綠色供應鏈。其中,數字化不僅(jin) 搭建了貫穿供應鏈上下遊的能源消耗衡量和分析平台,還能不斷識別更多的減碳點,有針對性地幫助提升流程效率和能源效率,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的增效減排。作為(wei) 實現碳中和的最佳武器,數字化技術為(wei) 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比如,從(cong) 設計開始,站在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思考產(chan) 品對環境的影響。施耐德電氣在2012年就自主設計和開發了生態標簽Green Premium,它要求產(chan) 品在後續的生產(chan) 階段采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並在生產(chan) 過程中充分節能降耗,減少有毒有害物質,保障人員的安全與(yu) 健康。
再如,在綠色生產(chan) 環節,通過踐行數字化、循環經濟、清潔能源三大方式來推進和加快“零碳工廠”的建設。施耐德電氣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稱,目前,施耐德電氣23家在中國的工廠中,已有15家工廠在屋頂部署了太陽能光伏係統,提供大量可再生綠色能源。“我們(men) 在中國的23家工廠中,有14家是‘零碳工廠’,4家是碳中和工廠,15家是工信部認可的國家級綠色工廠。除自身工廠外,我們(men) 也采用‘太陽能+微電網’的解決(jue) 方案,為(wei) 中國用戶構建分布式能源係統,確保用電的安全、穩定、綠色。”該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施耐德電氣為(wei) 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旗下欣美電氣打造以微電網為(wei) 核心的分布式能源係統,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對屋頂光伏、儲(chu) 能、柔性負荷的預測和優(you) 化控製,讓欣美電氣2020年新能源發電量年度增長146%、年度新能源滲透率提高至70%、年度電費總支出節省30%以上。“圍繞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和行動,不僅(jin) 讓我們(men) 離自身目標越來越近,也幫助供應商和客戶提高了能源效率,減少了對環境的壓力,實現端到端的共同升級。”上述負責人稱。(經濟日報記者 沈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