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考研熱度攀升,折射就業市場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2-04-12 10: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碩士研究生錄取分數線逐年提高背後——

  考研熱度攀升,折射就業(ye) 市場新變化

  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lan)

  近日,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陸續展開,圍繞它的討論也越來越激烈:分數線再次提高,令不少考生大呼考研越來越“卷”,甚至被人稱為(wei) “小高考”。考研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難?在競爭(zheng) 激烈和分數升高的表象下,研究生考試有哪些值得關(guan) 注的變化,又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和特點?

   1.“不就業(ye) 也要考研”,執著背後的深層考量

  東(dong) 北某高校本科應屆畢業(ye) 生小劉報考一所名校軟件學院的碩士生,沒有過分數線,但是小劉並沒有沮喪(sang) 很久,目前他正在完成畢業(ye) 設計,暫時沒有找工作的計劃,打算“二戰”考研。小劉並不是個(ge) 例,“二戰”甚至“三戰”已經成為(wei) 考研學生群體(ti) 的常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學生考研的初衷是增加就業(ye) 競爭(zheng) 力。但奇怪的是,一些備考學生哪怕有好的工作機會(hui) 也不急於(yu) 就業(ye) ,動輒“二戰”。

  “相當一部分‘二戰’現象出現在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身上,他們(men) 沒有解決(jue) 溫飽的壓力。執著於(yu) 考研背後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因為(wei) 一些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缺少職業(ye) 規劃。”內(nei) 蒙古師範大學化學與(yu) 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李玉珍說。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黃磊說:“從(cong) 考研動機來看,確實有很多同學是熱愛專(zhuan) 業(ye) ,想進一步深造,未來從(cong) 事科研工作。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考研目標並不明確,並沒有做好進入職場的充分準備,想通過考研暫緩就業(ye) 。”

  “以2022屆畢業(ye) 生為(wei) 例,他們(men) 是00後,多為(wei) 獨生子女,家庭環境較好。在工作中我發現,一些學生對究竟該選擇就業(ye) 還是考研、考公務員並沒有明確概念,而他們(men) 的家長大多並不期待孩子盡早就業(ye) ,更希望孩子能有一個(ge) 高學曆為(wei) 未來作保障,所以非常支持學生考研。”黃磊說。

  黃磊發現,就業(ye) 壓力和考研壓力疊加,緩就業(ye) 的想法推高了考研難度,卻並不能讓未來就業(ye) 難度降低。因此,黃磊提醒:“如果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逃避工作壓力而選擇考研,那麽(me) 一定要仔細慎重考慮。研究生畢業(ye) 之後,並不一定能夠找到比目前更適合的工作。而且考研‘二戰’如果失敗,付出的成本會(hui) 非常高。反過來,本科畢業(ye) 之後直接工作,帶著幾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再考研,可能會(hui) 有更大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2.從(cong) 追求“更好的自己”到追求“上岸”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曾經有一段時間,考研學生中普遍存在“名校情結”,許多本科非“名校”的學生渴望圓自己的名校夢,刻苦備戰考名校。近幾年,一些學生不再追求名校,而是追求“上岸”——通過任意一所大學的研究生考試。

  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雙一流”院校的報考人數增速在放緩,而普通院校的報考人數大幅度增長。

  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這種變化?從(cong) 就業(ye) 角度看,從(cong) 普通學校本科到普通學校研究生,競爭(zheng) 力差別如此之大嗎?

  “無論是從(cong) 就業(ye) 角度還是育人角度來看,讀研的性價(jia) 比還是比較高的。一是社會(hui) 形勢,對學生吸引力強的大型企業(ye) 很多明確要求碩士學曆,絕大多數能夠提供北京等大城市戶口的單位也都要求研究生學曆。二是發展空間,本科學曆畢業(ye) 生就業(ye) 後的‘天花板’高度有限,在崗位晉升和薪資待遇上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三是就業(ye) 難度,研究生找工作相對容易,以我校為(wei) 例,2022屆研究生年前就業(ye) 率已經達到90%了,剩下10%也基本是手裏有錄用通知在尋找更好的單位。”黃磊說。

  “我這幾年畢業(ye) 的研究生中,有好幾個(ge) 本科也在我們(men) 學院就讀,讀了碩士後就業(ye) 待遇都很好。畢業(ye) 後同樣是去縣城中學教書(shu) ,研究生都按人才引進,要麽(me) 給房子,要麽(me) 給安家費。本科畢業(ye) 的話,去縣城中學得參加教師招考,競爭(zheng) 很激烈,就算考上也沒特殊待遇。”李玉珍說。

  社會(hui) 需求是就業(ye) 的指揮棒。當優(you) 質就業(ye) 崗位都要求碩士學曆的時候,考研就成為(wei) 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同時,如果越來越多的人考研,也意味著優(you) 質崗位有足夠的研究生可供挑選,那麽(me) 要求標準也會(hui) 不斷提高,形成一個(ge) 不斷上升的“考研和就業(ye) 螺旋”。

  這樣的情況下,為(wei) 爭(zheng) 取一個(ge) 普通工作機會(hui) ,很多人選擇了更現實的碩士學曆,而非較難考取的名校碩士學曆。

  “社會(hui) 的發展縮小了大中小城市間的差距,很多學生不再傾(qing) 向於(yu) 去大城市漂泊闖蕩,而是更追求穩定舒適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在大城市就業(ye) 的話,就未必一定要冒險競爭(zheng) 名校。”李玉珍說。

  3.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和學生之間的“雙向奔赴”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將優(you) 化研究生教育規模結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大力發展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也提出:“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guan) 鍵領域和社會(hui) 重大需求為(wei) 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將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政策導向上,專(zhuan) 碩(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通常簡稱為(wei) “專(zhuan) 碩”,學術學位研究生簡稱“學碩”)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現實中來看,相比學術型碩士,專(zhuan) 碩也更受學生歡迎。

  “學碩是為(wei) 了培養(yang) 科研人才,學生畢業(ye) 後往往還會(hui) 繼續深造讀博;而相當一部分學生考研是為(wei) 了增加就業(ye) 競爭(zheng) 力。專(zhuan) 碩既滿足了這些人的考研需求,又能兩(liang) 年拿到學位,工作時也更容易上手。”李玉珍說。

  擴大專(zhuan) 碩招生規模和學生願意報考二者“雙向奔赴”的背後,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的變化。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景葉說:“專(zhuan) 碩教育以培養(yang) 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為(wei) 目標,培養(yang) 學生的工程技術創新創造能力和解決(jue) 複雜工程技術難題的能力,對於(yu) 國家產(chan) 業(ye) 鏈安全與(yu)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經過多年發展,國家初步構建了高層次應用型專(zhuan) 門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培養(yang) 已經得到社會(hui) 和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考生在選擇學術學位或專(zhuan) 業(ye) 學位報考時也更加理性務實,不再盲目追求學術學位。”

  李景葉認為(wei) ,未來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含金量”將進一步上升。“招生規模擴大,國家鼓勵高校與(yu) 企業(ye) 共同承擔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培養(yang) 工作,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報考人數、培養(yang) 質量、社會(hui) 認同度將進一步提高。”

   4.未來幾年,考研熱或將持續升溫

  “受多重因素影響,未來幾年,考研人數仍然會(hui) 持續增長,考研的難度和調劑的難度都將持續攀升,建議考生結合自身情況理性報考,切勿盲目追求熱門專(zhuan) 業(ye) 。”李景葉說。

  追求“上岸”導致很多學生考研追求“好考”,從(cong) 而出現了類似公務員考試中的情況,條件要求越少的專(zhuan) 業(ye) 報考人數越多,反而變得“不好考”了。

  李景葉說:“近幾年,受就業(ye) 因素的影響,不少考生盲目追求熱門專(zhuan) 業(ye) 或初試門檻相對較低的專(zhuan) 業(ye) ,使得部分經濟類和管理類專(zhuan) 業(ye) 學位的報考人數激增,報錄比居高不下。例如全日製的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學位,從(cong) 報考情況來看,全國大部分招生單位的第一誌願生源十分充足,考生一旦不能被第一誌願招生單位錄取,基本不存在調劑的機會(hui) 。”

  此外,有調查顯示,部分高校專(zhuan) 碩停招全日製學生,轉為(wei) 非全日製,是2022年研究生招生考試一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變化。

  李景葉認為(wei) ,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完善,非全日製碩士在就業(ye) 等方麵的配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地。教育部在《關(guan) 於(yu) 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ye) 院校、國(境)外學習(xi) 經曆、學習(xi) 方式(全日製和非全日製)作為(wei) 限製性條件。因此,非全日製研究生將會(hui) 得到社會(hui) 和用人單位的更大認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