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數字技術“籍合”優秀典籍

發布時間:2022-04-15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講述】

  講述人:中華書(shu) 局古聯數字中心總經理 洪濤

  對於(yu) 古籍數字化出版工作者,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振奮人心,也為(wei) 我們(men) 利用數字技術更好地開展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

  古聯(北京)數字傳(chuan) 媒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15年。古聯公司建設運營的“籍合網”是國家級古籍整理出版資源平台,是我國近年來探索實踐古籍內(nei) 容商業(ye) 運營、技術創新、人才培養(yang) 、資源聚合、大眾(zhong) 普及以及走出去的前沿陣地。

  要讓現代讀者讀懂古籍,整理者需將古籍裏的文字過錄下來,添加標點、注釋,出版社要對整理後的稿件編輯和校對。中文古籍不下20萬(wan) 種,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艱巨可想而知。麵對這種情況,古聯公司的一個(ge) 重要使命就是通過技術創新加快古籍整理出版速度。

  2018年,我們(men) 開發上線了古籍在線整理平台,首次利用眾(zhong) 包的方法、流程大規模開展古籍編校工作。學生、老師、圖書(shu) 館員、編輯……5000餘(yu) 名來自各行各業(ye) 的古籍愛好者會(hui) 聚在平台上,4年來一起處理了14億(yi) 字的古籍文本,極大推進了大型古籍整理項目的出版和數據庫建設。2021年,古聯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古籍文字識別、自動標點、繁簡轉換等技術,幫助作者更快地整理古籍。2022年,我們(men) 上線了古籍整理學習(xi) 平台“籍合學院”。

  這次出台的《意見》,對古籍數字化工作提出了係統性意見。我們(men) 要準備幾項重點工作:做好古籍普及傳(chuan) 播,提供優(you) 質古籍題材融媒體(ti) 服務,為(wei) 讀者提供可聽、可視、可觸、可互動的古籍內(nei) 容;在現有漢文傳(chuan) 世文獻、出土文獻數字化的基礎上,加強多民族古籍文獻的數據庫建設;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跨學科人才培養(yang) 和古籍數字化教材編寫(xie) 等工作;在已有的“二十四史分析係統”基礎上,對更大範圍的古籍進行知識化的深度標引和整理。

  我們(men) 將在《意見》指導下,全力配合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對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ti) 係,為(wei) 讀者們(men) 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內(nei) 容和服務。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王美瑩、杜羽、李曉東(dong) 、周洪雙、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